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比一比课件【11篇】正文

《比一比课件【11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

观摩课教学设计 1

1、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2、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能力有差异,同一个班也有不同程度的学生,力争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师运用口答、枪答、同桌互阅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另外让掌握得好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巡堂帮助其他同学批改和辅导,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能够熟练运用性质进行计算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灵活运用。

观摩课教学设计 2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尝、听、等有趣的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小脸蛋上的宝贝,了解他们的用途,并学会保护五官的方法。

2、喜欢自己与众不同的小脸蛋。

活动准备:

1、盛有金鱼的金鱼缸,醋、糖水;

2、小鸟叫、哭声和笑声的磁带。

3、盒子自制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盒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师:小朋友看桌上有什么?

幼:金鱼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用眼睛看的

师:(做闻花香状)这儿有什么气味?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鼻子闻的,

师:那我们一起来闻一闻。

师:(举起一杯糖水)这是什么?这是一杯什么样的水,有没有味道呢?你们想个办法

幼:用嘴巴尝一尝

师:那我们一起来尝一尝。

引导幼儿用小勺舀起水尝一尝,得出是糖水的结论。

师:放录音(小鸟叫)这是什么声音?你是怎样知道的?

幼:用耳朵听到的。

师:我们再来用小耳朵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哭和笑的声音)

师:那你们喜欢哪种声音?(笑的声音)那我们一起来笑一个吧!

二、师幼讨论保护五官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用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耳朵听,它们都长在哪儿?(小脸蛋上)他们都是小脸蛋上的宝贝呢,我们要爱护他们,可怎样爱护呢?小朋友想一想,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我们怎样爱护眼睛宝贝呢?(不能用手揉眼睛、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点眼药水)

那鼻子宝贝怎样爱护呢?(不能用手挖鼻孔,不能把小东西往鼻孔里塞,很危险的)

嘴巴里有什么?(牙齿、舌头)那怎样爱护呢?(早晚刷牙、不吃脏东西)

小耳朵呢?怎么保护它呢?(不用手去挖耳朵、耳朵里不能塞东西,那样会听不见的)。

师:小脸蛋上的宝贝真有用,你们喜欢他们吗?(喜欢)

三、游戏《神奇小屋里的礼物》

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小脸蛋上的宝贝,也知道了保护他们的方法,你们看“宝贝们”都在这儿呢?(出示各种自制的“五官”模型)

1、交代游戏玩法:瞧,我这儿有座神奇的小屋,小屋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用眼睛看的,有用鼻子闻的,有用嘴巴尝的,有用耳朵听的。我先来摸一摸,摸到什么,想一想,该放到哪个宝贝里。

2、组织幼儿游戏,提醒幼儿看清楚了仔细想一想。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摸的物品、摆放到哪个“宝贝”模型中。

四、游戏:照镜子

(教师事先将镜子放到幼儿的口袋里)

1、以变魔术的形式,让幼儿找到藏在衣服口袋里的镜子,通过照镜子激发幼儿喜爱自己与众不同的小脸蛋的情感。

2、幼儿与同伴共同照镜子,激发幼儿快乐的情绪体验。

活动生发来源:

这几天,我发现班上的孩子每次到盥洗室时总是久久不愿出来,我很奇怪,这儿能有什么东西如此吸引孩子们呢?通过悄悄观察,我发现了孩子在小便、洗手、放杯子的时间,抽点空总喜欢到墙壁上镶的镜子旁呆一会,有的孩子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一笑,有的则做个鬼脸,还有的是两个孩子对着镜子在玩“指鼻”游戏,看着他们那愉快的神情,我顿时明白了这其中的秘密,原来是镜子吸引了孩子们,我没有打扰,而是来到了他们身旁,小朋友从镜子里看到了我,很惊奇,也很高兴,“老师,你也喜欢照镜子吗?”“老师,我想和你玩“指鼻”的游戏。”我蹲下来,欣然同意。

在盥洗室里发现的这个秘密,使我反思,孩子们爱照镜子,喜欢自己的小脸蛋,我应该抓住这个兴趣点,再生发一些新的活动来源,我突然想到前段时间有的孩子把卫生纸、拉链头塞进鼻子的事件,小班的孩子尚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孩子照镜子的举动,说明孩子有了喜欢五官的意识,那我何不在此基础上来引导他们知道五官的用处及保护五官的方法呢,这些知识可是孩子们所需要掌握的。于是《小脸蛋上的宝贝》这个主题教育活动生成了。我想孩子们通过看、闻、尝、听等探索发现活动,一定会更加喜欢小脸蛋上这些有用的“宝贝”。我期待着孩子们的收获……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长度单位,请你用手势来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呢?

教师: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画,教师观察,寻找典型案例。

教师:我发现这次同学们比画的60厘米有长有短,有些同学相差得还挺多的。(教师请相差多的两位同学展示)

教师:如果老师告诉你,我们的课桌长约60厘米,现在你能比画出60厘米的长度吗?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看来,光记住1米、1厘米有多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如果我们对身边这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作好测量前的准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和卷尺)

教师:你能结合一个例子,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好学生分组、分法记录单等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测量工具来进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在大比拼中我们以闯关形式进行,每通过一关,就可以领到一份奖品,大家有信心拿到奖品吗?(有)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生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生2:还要与被测的物体保持水平)

活动2【活动】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2、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第一关:小组合作两处1米。

(1)交代清楚比赛任务;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小组间互相检查测量结果;

(4)引出量出2米以上长度的多种方法;

(在测量出1米的基础上思考得出对折的方法量出2米以上长度的方法,渗透推理意识)

第二关:测量我们身体的三把尺:一步长,一拃长,一庹长

师: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是喜欢开动脑筋的学生,刚才同学们都能借助手中的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其实,我们的身上也隐藏着一些尺子,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长度,就可以借助身上的尺子去了解其他事物的长度。继续第二关:(课件出示)

师:看到这些名词,你有什么疑问吗?同学们,�

生:也可以是前脚脚跟和后脚脚跟之间的'距离。

师:从哪到哪是一拃长?

生: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师:一庹长是什么意思?

生:伸开两臂的长度。

生: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手中指之间的距离。

师:第二关要测量我们身体这些部位的长度,想一想,在小组内如何科学的分工才能比较准确的测量这些部位的长度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

小组交流,汇报。

生:一拃长可以用米尺,也可以用直尺去测量。

生:一庹长可以用卷尺,也可以用软尺。

生:一步长也可以用卷尺。

师:看来,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还需要比较科学的测量方法才行。好,我们现在就趁热打铁,各小组进行测量。请大家听好测量要求: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怎样分工,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随时记录下来。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测量快的小组可以再测量身体其他部位的长度。我们比一比,看哪些小组合作的好。

小组进行测量。测量完后进行汇报交流。

小小体检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一步长

一拃长

一庹长

在学生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板书。

一步的长度大约40厘米

一拃长大约15厘米

一庹长大约1米30厘米

第三关: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1、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为丰富的直观经验

师:现在你们都知道并了解了自己身上三把尺子的长度,那么能利用我们身上的尺子去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吗?你们想了解哪些物体的长度呢?

生:黑板的长度

生:教室的宽度

生:课桌的长度

师:黑板的长度你们觉得要用到我们身上哪把尺子?教室的宽度呢?课桌的长度呢?

2、生小组讨论后点名上台测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

第四关: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教师:利用我们刚才描述事物长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下表中一种物体的身高或身长。可以先估一估,再实际比一比、量一量。

活动3【练习】回顾与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大比拼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比一比数学课件 4

一、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目的:

知识与技能: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的粗细。

难点: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四、活动准备 :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五、活动过程:

(一) 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 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 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 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 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 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六)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 5

设计意图:

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和量打交道了,如:大小、多少、长短等,这些量大都可以通过目测的手段来比较得出结论。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本次活动选择的内容是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让幼儿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本次活动设计了粗细、宽窄两个游戏让幼儿从游戏中区分,并让幼儿归类,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3、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纸棒、长方形纸条)若干。

2、PPT课件。

3、《幼儿画册》第三册P32,《有趣的数学》P15。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难点:愿意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请仔细听:"草儿细,萝卜粗,马路宽,小道窄。"儿歌里讲到了什么?

二、比较粗细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比较粗细。

图一,大象和小鹿的腿,谁的粗?谁的腿细?

图二,红色的绳子和蓝色的绳子,哪一根粗,哪一根细?

图三,三棵树桩,哪一棵最粗?

图四,红色的铅笔、黄色的铅笔、蓝色的铅笔,哪一根最粗?

1、巩固。听口令举纸棒。

师:好,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请小朋友从小椅子底下拿出两根纸棒,先看看这两根纸棒有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下面我要请小朋友来听口令举纸棒。老师说,请把粗(细)的纸棒举起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举对!

将粗的纸棒放到粗的桶里,将细的纸棒放到细的桶里。

2、找找身上哪个地方粗,哪个地方细。

小朋友很能干,现在我们在自己身体上找一找不同粗细的地方吧。我们身上有手啊、腿啊、脖子、腰等很多地方都可以比。

三、感知宽窄。

师: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有的粗一些,有的细一些。除了这些,物体还有其它的特点呢?

1、听儿歌,我们在儿歌中找一找。

教师说儿歌:"马路宽宽汽车跑,小道窄窄田间绕。"师:你听到什么是宽宽的,什么是窄窄的。

师:宽宽的马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让小朋友用动作表示出宽宽的)师:在宽宽的马路上,比如我们家乡南北大河的路,有很多汽车在路上都可以一起开。

师:出示小路,可是这条路呢,车一多,一挤,就要倒在旁边的田里了。

一起说一说,哪条路宽,哪条路窄。"马路宽宽,小道窄窄。"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比较粗细。

出示图五,两条围巾:哪一条围巾宽,哪一条围巾窄?

出示图六,两本书:哪一本书宽,哪一本书窄?

出示图七,三张椅子,哪一张最宽?

出示图八,三把尺子,哪一把尺窄?

3、巩固。听口令举纸条。

师:请小朋友从小椅子底下拿出彩色的纸条,先看看这两个纸条有什么不同?(一个宽,一个窄)下面我要请小朋友来听口令举纸条。老师说,请把宽(窄)的纸条举起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举对!

将宽的纸条放到宽的篓子里,将窄的纸棒放到窄的篓子里。

四、练习巩固

1、圈起来:请1、2、3、4组的小朋友圈出每组中粗的和宽的物体。

2、打钩:请5、6、7、8组的小朋友将每组中粗的和宽的物体打钩。

3、使用铅笔请注意安全。

幼儿分组进行习题巩固,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活动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品比较宽,比较窄,比较粗,比较细,请小朋友们到外面去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教后反思

设计的故事情境可以贯穿整个活动,投入的学具要明显区分粗细和宽窄,这样便于幼儿比一比,说一说。幼儿操作完之后,可以请先完成的小朋友坐位子上嘴里说一说,这样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避免幼儿乱串的现象。

小学一年级语文《比一比》教案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2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设计理念

本课识字教学根据课文创设情景,在情景中认字和学词相结合,学词和认事物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民主、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乐学而善学,使教师乐教而善。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玩中识字、巩固;使枯燥的识字变为趣味识字。通过学习知道一些意思相反的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教学流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师:大家好!想和老师一起对反义词吗?

生:想。

师:哦,已经有小朋友准备和老师绝一高下了,因为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来,听好了。

师:我说大生:我说小。师:我说多。生:我说少。师:我说左。生:我说右。

师:我说好。生:我说坏。师:我说远。生:我说近。

师:呵,可真厉害呀,还真难不倒你们。现在请看这里,

师:(拿出两支铅笔)瞧,这是什么?

生:(齐说)

师:说说那支长?哪支短?

生:(齐说)

师:(叫上来一位学生,站在老师旁边)我们俩谁高,谁矮?

生:(个别说)

师:(在叫上来一位学生,站在第一个学生旁边)他们俩谁高,谁矮?

生:(个别说并陈述理由)

师:通过这几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生:(个别答)

师:是呀生活中像很多事物的长短、高矮等都是通过比较才知道的。

今天我们也要比一比谁上课表现的好,会学习。表现好的会学习的都可以得到我的小奖章!你们有信心吗?(板书:比一比)

生:有。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实现紧紧的抓住孩子的心,让他们积极的融入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同时也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在其头脑中建立起比较的概念。为接下来的教学社好铺垫。也体现了语文课堂情景化教学的理念。

二、观察图画,认识事物。

(出示课件——农家小院)

师:听到你们充满信心的回答,亮亮小朋友很想邀请你们去他们家看看。想去吗?让我们轻轻地推开他家的院门,走进宁静的小院,看看院子里有什么?

生:(仔细观察并发言。)

恰到好处的运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师富有激情的解说,先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增强其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三、自主识字、教学并交流识字方法。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瞧,我把你们说的一部分的名称标在图上了。

(课件出示相应的词语: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

师:谁能借助拼音或者图来读出这些词语?

生:个别发言。

师:仔细观察你能给这些词分分类吗?该怎么分?

生:个别发言。(并齐读)

师:这些词你会读了,再加几个生字,这些你能读出来吗?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师:现在请大家自己来拼读这些生字。

生:(自由读,齐拼读)

师:下面我可要加大难度考考你们了,拼音宝宝要回家休息去了。这样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课件展示不带拼音的字)

生:自读。

师:谁来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认读这些生字?如果他读对了请你跟读三遍。(课件展示)

生:指名带读——大家跟读。

师:这些小老师当得可真棒!老师把这些生字按读音分类了一下。

“黄、杏、苹、红”都是后鼻音,“边、群”是前鼻音,“少”是翘舌音。(课件展示)

好,我们根据读音的特点来记一记吧,前鼻音是。

生:齐读。

师: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吗?

生:个别回答。

师:同学们小脑袋瓜里装得知识可真多呀!我知道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现在呀,老师想让你们和你的同桌小朋友说说哪些字你早已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其他的字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住他?

生:同桌交流。

师:都交流完了。那我来考考大家,“红”字怎么记;“猫”怎么记;“桃”怎么记;“少”怎么记。。]

【设计识字环节时我有意识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情景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同时教学时使用多种形式认字,使学生加强记忆,并鼓励在生活中认字,即能达到识字的目的,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一比》教学设计

四、学习韵文,学习量词。

师:(竖起大拇指)真能干,大家又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现在我们再来到亮亮家的院子里,(课件出示图画)和你旁边的小朋友来比这些东西谁大谁小,什么多什么少,好吗?

生:同桌说

师:其实亮亮早就把刚才小朋友讨论的编成了一首童谣,想听听吗?

(课件展示课文)借着拼音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小朋友读得很努力。我们请XXX小朋友来读给我们听一听吧。

生:个别读。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生评议。

师:还有谁愿意读一读。

生:(指导名读)

师:大家读都这么好,瞧小鸭子也来祝贺你们了。(课件出示一只鸭子)

说说图上有几只鸭子?

生:齐答。(一只鸭子)

(课件出示许多鸭子)

师:现在有多少只鸭子了?

生:个别说。

师: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是“一群鸭子”。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说“一群”的?(一群羊、一群大雁、一群蚂蚁……)

生:个别回答。适时表扬。

(出示一个杏子)

师:这里有几只杏子?

生:齐说。(一只杏子)

(出示一堆杏子)

师:想想这样应该怎么说呢?

生:个别回答。

师: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萝卜、一堆土豆……)

生:个别回答。

(课件出示“堆”字)

师:真聪明,小脑袋装了这么多的知识。老师还要告诉大家这个“堆”的偏旁是“提土旁”(课件展示)

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提土旁”

师: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课件出示:一颗()(一颗西瓜籽、一颗小石子……)

生:

师:你说一棵树?老师想要告诉你:对不起,错了。请小朋友讨论一下为什么“一棵树”不是这个“颗”?

生:

(随机出示课件“一棵树”)

师:你们听清楚XXX小朋友说的话了吗?树是木头所以一棵树的棵应该是木字旁的棵。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既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又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一课学生要理解的量词和生活有密切联系,有些量词的使用是约定俗成的,道理不可说或不必说;有的量词的使用则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颗”多用于表示小而圆的事物。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能过早、生硬地灌进他们的耳朵,只有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说练练中对量词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悟。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正确地使用量词。】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啊爱玩游戏了。接下来,我们要玩的游戏是“我指你说”。游戏是这样的:老师拿出一样东西,你说出这一样什么?看看谁说得最棒。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把伞。

师:话要说完整,应该说“这是一把伞”。这是什么?

生:(指名说)这是一辆火车。

师:行啊,难不倒你们。这是什么?

生:(指名说)这是一块西瓜。

【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

五、仿编韵文,知识延伸。

师:让我们在一起读读课文吧。

(课件出示:菠萝和梨,葡萄和桃子)一个(),一个(),——————————”,“一边(),——————————”

(课件出示:马和兔子)“一(),一(),——————————”。

【设计这些有目的、有层次的训练在体现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的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潜能。】

六、教学生字“牛”。

师:(课件出示在田字格中的“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牛”字,看看它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

【让学生自己观察汉字,发现其特征,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生:(指名)横有点斜,撇在左上格,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师:(教师写一笔,生写一笔)撇在左上格,不要太大;写横要顿笔,右边要高一点,第二横长,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高,收笔要轻,带尖。

【按照笔画顺序一笔一笔的指导,符合写字特点。再说示范是最好的老师,说千遍不如动手做一遍。】

生:描红并书写。(师在学生中进行指导。)

师:同桌比一比谁写的好。并展示些的好的同学的字。

比一比数学课件 7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大班的孩子经常喜欢站在椅子上、桌子上说自己是最高的。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重轻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重轻,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一比》。

活动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方式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能熟练比较数字的大小。

2、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分享“比”的经验,感受“比”的方法。

3、在“比”的过程中增强与同伴间合作、协商的意识。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体重秤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孩子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们分成三组做呢?(幼儿自由回答:比赛)知道今天比赛的'内容是什么呢?比的是你们的身体。身体怎么比法?(比身高、体重)

今天比赛的内容就是你们刚才所说的,不过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比四样——高矮重轻。

2、幼儿比赛

⑴讲述比赛规则

每次比赛,每组只能出一个人参加比赛,四项比赛建议派不同的人参加。

⑵幼儿比赛

第一项比赛:比谁高

每组选一个选手,应该怎么比高?(背对背)今天的这场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不管用什么方法,谁能比他高?(幼儿想办法)你们知道他现在身高多少吗?(幼儿猜测)我们有什么方法准确的知道他现在多高吗?出示皮尺,这个怎么用呢?(从地板到头顶,这把尺子要拉紧)请幼儿测量(读出数字,强调厘米)。颁发高王皇冠

第二项比赛:比谁矮

两分钟准备时间,每组分发一把尺。每组选一名幼儿比赛。教师测量宣布成绩。总结:数字越小的人越矮。颁发矮王皇冠

第三项比赛:比谁重

该怎么比重?(秤)怎么用秤?(两只脚踩在上面,如果太边上,跳来跳去,有可能伴倒)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认识数值。三分钟准备时间,每组分发一个秤。幼儿比赛,教师宣读成绩。总结:数字越大说明人越重。颁发重王皇冠

第四项比赛:比谁轻

两分钟准备时间,想办法让自己变轻。幼儿比赛,教师宣读成绩。总结:数字越小说明人越轻。颁发轻王皇冠

3、庆祝总结

今天他们是高矮重轻的冠军,他们或许不是最高的,或许不是最矮的,或许不是最重的,或许不是最轻的,但是他们能开动自己的脑筋,靠着自己的智慧获得了今天的冠军,同时,各位冠军,你们要记得:今天你们的成功不是你们一个人的事情,是和你们的队友分不开的,去和你的队友拥抱一下吧。今天老师允许你们在比赛的时候耍赖了,但也只有今天这个比赛才可以耍赖,今后再量身高体重的时候,千万不要耍赖,否则的话会让你这个数字得不到准确的测量数值。

观摩课教学设计 8

教材简析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全文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组织材料有重点、层次清晰有条理、刻画人物有方法”,从而学会布局谋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板书26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 检测预习

昨天晚上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在我没有要求预习之前,

已经有好多同学读过此文,都有哪些同学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

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个故事,昨天晚上又做了认真的预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 字词

我们来看这些词语,会读就读,不会读隔过去。

颧骨 青稞 支吾 两鬓斑白

粗糙 收敛 抽噎 喜出望外

瞻仰 疙瘩 搀扶 夜色弥漫

脆弱 衰弱 奄奄一息

作(zuò)料 禁(jīn)不住

和(huò)着青稞面

拧(nǐng)成疙瘩

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带弱的词语,是哪两个?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来毕竟好多啦。

眼看我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从这几个句子中,你能理解脆弱和衰弱的区别吗?

2、 内容

昨天晚上预习时,你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读的课文?(朗读、快速默读)这么长的阅读课文,我们就应该采取快速默读的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吗?

大家读过课文,知道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

鱼钩”做题目?

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直接描写了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幻灯)怎么理解?(板书:舍己为人)

回忆一下课文,你能说说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在草地上走了大概多少天吗?故事里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某些句子还是做了交待,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

(从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及“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引导。)

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作者没有一一描写,而是选取了几个特别的日子,回忆回忆是哪几个日子?(板书:1、第一次吃鱼。2、发现秘密。3、命令喝鱼汤。4、老班长牺牲。)

这四个日子,哪个作者只是做了简单的交待,没有详细写?四十多天,他选择了这三天详细地写,又把必须交代的发现鱼那天,稍微略写。但是你看到这几天是不是就能够想到整个儿四十多天的情况呀?这就是作家艺术的写作手法。(板书:组织材料有重点)比如你们将来写“愉快的假期”是不是要一天一天挨着写呢?

现在可以打开书了,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呢?这四天又分别是哪几个段?(给课文可以分为三段,亦可分为六段。)

把整个文章内容整体掌握了,再看看它究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把每一个内容弄清楚了,再给课文分段就比较容易了。

课文篇幅虽然很长,段落很多,但是我们这样一理顺,就会发现层次非常清晰,(板书:层次清晰有条理)

三、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仅仅抓住重点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是远远不能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这篇课文非常吸引读者,在没有要求预习前,你就不止一次地读过,原因在哪里?(故事性强,感动人)

是啊,课文就像在给我们讲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感人。作者之所以能把故事叙述得这么打动人心,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更为关键的是他刻画人物有方法。(刻画人物有方法)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赞诵老班长舍己为人)但通篇课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语,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品质?(板书:外貌、语言、神情、动作行为)

是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描写感动着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详细写的这三天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表现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1、 发现秘密

我们先来看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这一天情况的描写,这部分内容人物对话

比较多,三人合作分角色读。读完后,看一看哪些地方的描写能体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能够成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波浪线画出来,批注感受。

预设一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段话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任务的决心大,忠于革命。)

预设三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从人物语言描述出人物行为。

2、命令喝鱼汤

对于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课文只用了三个自然段,别看内容不多,作者可是字斟句酌。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神情)请您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老班长深情的。词句?(笑-收敛—一丝笑意)

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要改变这种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

最后为什么用“一丝笑意”不用“开怀大笑”?

“一丝笑意”。 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颇费心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还有两处小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打动人心。请圈画出来。

3、老班长牺牲

对于老班长牺牲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画出�

预设一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预设二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

总结: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9

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有关内容,引导背诵反义词歌,复习学过的反义词。生拍手齐背:“反义词有许多,大家来唱反义词歌,远对近,来对去,白对黑,高对矮,笑对哭,晚对早,有对无。”

2.课件出示篮球、足球,说说图中有什么?哪种球较大?哪种球较小?再出示足球和乒乓球,说说哪种球较大,哪种球较小?出示1个篮球、3个足球,说说哪种球多?哪种球少?再出示3个足球和8个乒乓球,说说哪种球多,哪种球少?通过这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可见大小、多少、长短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第1课比一比》。

【在教学《画》一课时学生接触了一些意思相反的词,这样的引入自然顺畅,又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二、观察图画,认识事物。

课件出示插图——农家小院。

看着碧绿的禾田,闻着泥土的芬芳,听着青蛙的鸣唱,我们已来到了一户农民伯伯的家,轻轻推开院门,走进小院,看看院里有什么呢?你想认识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吗?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三、自主识字,教给方法。

1.谁能借助图画或声音的提示读出这些词语?(课件中图片一一闪烁,图片的旁边出示相应的词语,同时配有黄牛、小鸟、鸭子的叫声。)

2.离开图画你能读出来吗?怎么办?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

3.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请同学们注意红色的生字。

4.现在我们要带生字出门了,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黄、杏、苹、红”都是后鼻音,“边、群”是前鼻音,“少”是翘舌音。)

5.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用生字组词。)

6.同桌讨论学习:和同桌说说你早已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想想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7.交流汇报。有的学生说“黄”是我们班黄凯麟的“黄”,早就认识了。有的说“猫”字左边的“反犬旁”好像猫弓着腰。“桃”和学过的“跳”很像,因为桃子是长在树上的,所以是木字旁。有的说“红”就是小红的红,我们在做数学题时见过好多次,还有的说“苹果”的“苹”就是我妈妈名字那个“萍”去掉“氵”……

【有层次性、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习童谣,积累量词。

1.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我们会读了,它们名字中的生字我们也认识了。让它们之间比一比谁大谁小、什么多什么少,好吗?(播放课件,学生自由说谁和谁比,比的结果。)

2.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在作比较,听听他怎么说的。(播放童声录音)多好听的童谣呀,你们也想学会说吗?自己读一读。

3.检查读。评读。

4.练习说话,理解句意。

出示第一句: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还可以怎么说?(黄牛比猫大。猫比黄牛小。)你能把后三句也这样说出来吗?

5.强调“群和堆”两个量词。

课件出示一只鸭子,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示许多只鸭子,有多少只鸭子呢?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说是“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

出示一个杏子,看这是一个什么?再出示一堆杏子,想想这要怎么说呢?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萝卜……)随着课件出示“堆”字,认读生字,认识“提土旁”。

6.讨论探究:“颗”的适用对象,与“棵”的区别。

出示图片: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随着出示,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用量词“颗”。)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课件出示:一颗(

),有的同学说“一棵树”,小组讨论一下是不是这个“颗”字?为什么?课件出示:一棵树。

7.同桌之间背诵童谣。边拍手边背诵。老师参与其间,和学生拍手背诵童谣。

8.扩展练习:课件出示图片或动画,学生说出事物名称及数量。以抢答的形式开展。

【将练习说话和理解句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理解句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乐趣。】

五、游戏拓展:我指你说。

1.师生配合,示范玩法。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枝铅笔。

生:这是什么?

师:这是一块黑板。

2.全员参与,游戏自主。

找你的伙伴去做这个游戏吧。(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3.发出倡议,延伸学习。

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做这个游戏,课间和同学到操场上说说校园里的设施,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做这个游戏,说说家里、小区里能见到的东西,好吗?

【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上采用寓学于乐的学习方式,教师再适时倡议,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有望达到叶老曾说的“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境地。】

六、指导写字,重在激励。

出示汉字,引导观察。

读一读:牛、羊、小、少。

看一看: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一笔落在竖中线上。)这四个字可以分成两组,再仔细观察看看你打算怎样分?你怎么想的?(“牛、羊”为一组,“小、少”为一组。)“牛、羊”这两个字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少”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逐个练写,落到实处。

(1)指导第一组:牛、羊。

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体会。

牛: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并且要长一些。)

教师据学生书写情况示范指导,学生练写。

看一看:仔细看老师写。

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

引导欣赏:自我欣赏、组内欣赏、集体欣赏。

自己先圈画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老师边深入学生中间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

羊:方法步骤同上。重点引导三横的长短变化及之间的距离。

(2)指导第二组:小、少。

观察:这两个字哪儿不同?引导学习新笔画“竖钩”,注意“少”上边的“小”没钩。

课件展示书写过程,书写顺序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重点看笔顺:先中间后两边。都是先写哪一笔?

书空:随着课件的展示,学生书空。

描红:学生按笔顺描红。

再观察:这两个字中都有两点,这两点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左点,一个是右点;左点稍低,右点稍高。)

再练习: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

再欣赏:与上一组字相同。

【引导学生看范字、描红,感知感悟,学生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在交流体会时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地观察字形、练习写字;将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的写字教学,学生写字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对写好字的信心会越来越坚定,对字的笔画、结构的观察会由笼统到细微,书写效果非常理想。】

七、趣味作业,巩固识字。

1.涂涂画画:一束气球,上边分别写有“红、黄、绿”,让学生按要求涂色。

2.对号入座:黑板上出示词语“杏子、苹果、桃子、红枣、花猫、黄牛、鸭子、小鸟”,请小朋友将相应的图片请到黑板上来,再将它们分别请到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

【形式新颖有趣的练习,学生乐此不疲,在涂涂画画、找找贴贴和分分的过程中巩固了识字,认识了事物,练习了分类。】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10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88~89页的内容。

2、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活动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第二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表示未知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3、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将直接经验与某些间接经验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备已学知识

1、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软尺、卷尺。

2、能够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长度。

3、1米=100厘米。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2、能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以及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实践操作,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体会测量的实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备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备范例展示

重点提示

“一庹”指的是两臂伸直,一只手的中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长度。

1、选择物体量一量

选择物体进行测量,教室的长、讲台的长、同学的肩宽以及一庹(tuǒ)的长度。

2、用表格记录数据

教室的长

约长10米

讲台的长

约长1米

肩宽

约长30厘米

一庹长

约长1米40厘米

3.明确选择描述标准的方法

选择哪种标准要与描述的事物贴近,便于表达。

4、选择合适的长度描述动物的身高或身长

(1)所选动物:身长6米的鳄(è)鱼。测量标准:

①约长30厘米的肩宽;

②约长1米40厘米的一庹长。

测量结果:

①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②5名同学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2)所选动物:身高2米50厘米的鸵鸟。

测量标准:

①约长1米40厘米的一庹长;

②约长1米的讲台。

测量结果:

①2名同学手拉手,和鸵鸟的身高差不多;

②2个半讲台的长和鸵鸟的身高差不多。

(3)所选动物:鲸身长26米。

测量标准:

①约10米长的教室;

②约长1米的讲台。

测量结果:

①3个教室的长和鲸的身长差不多;

②26个讲台的长和鲸的身长差不多。

活动总结

所选的测量标准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相同。

数学课件比一比上册 11

数学课件比一比上册

形象有趣的课件,使得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课件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并不代表可以轻视,制作课件需要注意的问题。

比一比上册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会跳绳吗?有两位小伙伴淘淘和兰兰也喜欢跳绳。瞧,他们跳得多好!(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淘淘手中的跳绳是什么颜色?兰兰的跳绳呢?(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

比一比,这两个小朋友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

板书课题:比一比

二、新知探索

1、比长短

(1) �

(2) 你是怎样比的?(拿出准备的跳绳)谁来比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比一比。

学生比的'方法不一定准确,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比长短的时候,应该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再比较另一端,多出一段的要长一些,少一段的要短一些。(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引导:下朋友们用手指一指,书中画的两根拉直了的跳绳,哪端是对齐了的?

引导:茄子先生还有一个要求,它要小朋友在长的那根绳子后面的方框里画“√”小朋友们会画吗?试一试。

2、比高矮。

引出第二位“老师”:白菜老师。

白菜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图中准备玩滑梯的两个小朋友,谁高一些,谁矮一些?

引导学生用穿绿上衣的高一些,穿红上衣的矮一些。

怎样比较高矮?

指名两人上台比一比。

一人站讲台上,一人站讲台下。能这样比吗?

引导:比高矮时,两人站的位置应该是同一高度,并且双脚放平,背伸直,最好是背靠背。

反馈练习:同桌比一比,看谁高谁矮。

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比高矮?

两棵树

路灯的杆子和树比较

桌子和凳子……

3、比轻重。

引出第三位“老师”——茄子老师。

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图中红果子和黄果子,哪个重一些,哪个轻一些?(出示教材中的图片)

引导:玉米老师把这两个水果放在什么地方让小朋友来观察它们的轻重呢?

拿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引导:当天平两边一样高,也就是天平保持平衡时,说明什么?

如果天平一边高,一边低,(拿出准备的水果放入盘中)说明什么?

看着天平,你会想起我们玩过的什么游戏?

学生:跷跷板

对!重的一边会下沉,轻的一边会上翘。

拿出水果,提问:谁来说说老师手中的两个水果哪个轻,哪个重?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要求在书上在重的果子下面的方框里画“√”。

三、自主练习

(1)人拿出一支铅笔,比一比谁的长,谁的短,指名交流时,注意比较的方法。用一句话说出比的结果。

(2)读题,学生在书上画“√”。让学生体会直路近,弯路远。

(3)读题,学生在最长的后面画“√”,最短的后面画“○”。让学生知道除了拉直了比一比,也可以数格子比一比。

(4)教师读题,学生画符号。出示正确答案,共同校对。

提问:你怎么知道坐车的小朋友比推车的高?你觉得推车的小朋友可爱吗?为什么?小熊比小兔高,你为什么不在小熊下面方框里打勾?

(5)读题,学生在杯里水最多的下面画“√”,最少的下面画“○”。让学生知道水面同样高,哪个杯口大水就多。

(6)想重点放在第二幅图,可引导:天平是平衡的,说明什么?红萝卜和黄萝卜是一样重的。紧跟着学生的回答引导:几个红萝卜和黄萝卜一样重?最后让我们比较的是几个红萝卜和黄萝卜?你是怎样比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除了今天学的比长短、比高矮,你还会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