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及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卷,那么关于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2024年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表格内
1.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 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壁
2.沙漠中的植物一般不具有的特征是:
A.茎肥厚多汁 B.根系发达
C.叶退化成刺 D.叶面宽大
3.下列诗句中,与生命现象没有关系的是:
A.春眠不觉晓 B.处处闻啼鸟
C.夜来风雨声 D.花落知多少
4.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的是:
A.肌肉细胞 B.果肉细胞 C.神经细 胞 D.血细胞
5.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调节细准焦螺旋 B.一只眼注视目镜
C.使用较大光圈 D.使用低倍物镜
6.人体的血液属于哪种组织?
A.上皮组织 B.神经组织 C.结缔组织 D.肌肉组织
7.将浸泡的玉米种子切开,在断面上滴一滴碘液,看到的现象是:
A.种皮变为蓝色 B.胚乳变为蓝色
C.子叶变为蓝色 D.胚变为蓝色
8.草履虫细胞内没有:
A.细胞 膜 B.线粒体 C.染色体 D.叶绿体
9.根冠具有保护根尖的作用,下列哪项不属于根 冠细胞的特点?
A.细胞体积较大 B.细胞形状不规则
C.细胞呈长方形 D.细胞排列不整齐
10.杨树的茎能够不断长粗,是因为茎内有:
A.输导组织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韧皮部
11.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其原因是:
A.传粉受到影响 B.水分吸收过多
C.养料供应不足 D.果树不能开花
12.把萎蔫的萝卜条放入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变化是:
A.体积增大、柔软 B.体积 增大、硬挺
C.体积减小、柔软 D.体积减小、硬挺
13.植物根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增多 D.细胞分化
14.英国科学家范海尔蒙特栽培柳树的实验证明绿色植物生长需要:
A.土壤 B.水分 C.氧气 D.无机盐
15.叶肉的栅栏层细胞的特点是:
A.排列疏松,叶绿体含量较少 B.排列疏松,叶绿体含量较多
C.排列整齐,叶绿体含量较少 D.排列整齐,叶绿体含量较多
16.日常食用的黄豆粒是由花中的哪种结构发育而来的?
A.子房 B.胚珠 C.柱头 D.花药
17.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
18.长有新鲜蔬菜的塑料大棚中,在白天有阳光时增加的气体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氧气
19.要检验一株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必需的条件是:
A.要用一株叶片多的植物 B.要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C.要在有阳光的上午进行 D.要在有阳光的下午进行
20.下列可以称为生物圈的是:
A.地球 B.一个池塘 C.太平洋 D.一片森林
21.新鲜水果用保鲜袋包装,可 延长贮藏时间,主要原因是:
A.减少水分散失 B.减少果皮损伤
C.抑制呼吸作用 D.保持温度恒定
22.下列植物中,食用部分属于植物茎的是:
A.甘薯 B.马铃薯 C.胡萝卜 D.菠菜
23.合理密植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原因是:
A.增加植株数目 B.充分利用肥料
C.充分利用光能 D.充分利用水分
24.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是由于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25.番茄或西瓜的果实里都有很多种子,这是因为它们的:
A.雌蕊有许多个子房 B.雄蕊有许多粒花粉
C.雌蕊有许多个柱头 D.子房里有许多胚珠
第Ⅱ卷(综合题 50分)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6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9分)小明同学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标本,看到如下 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从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撕取一小块做成的标本叫临时 。若使用的是目镜为5×的,物镜为10×的,这些细胞被放大了 倍。
(2)要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小明转动了 ,换成40×的高倍物镜,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
(3)视野③的图像模糊,需要使用 进行调节,看到视野④,物像放大了 倍。
(4)在视野②中,洋葱鳞片叶表皮有部分重叠,这是因为制作标本过程中没有将叶表皮 ;用碘液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染色,颜色最深的结构是 。
(5)切洋葱时,常会流眼泪,这些刺激眼睛的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 中。
27.(9分)下图 A、B、C、D是根尖的4个结构的细胞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A细胞位于 ,B细胞位于 ,
C细胞位于 ,D细胞位于 。
(2)D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吸收 和 。
(3)植物根的生长与 和 有关。(填字母)
(4)从根尖的尖端向上排列,依次是 。(填字母)
28.(9分)下图为枝芽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①的名称是 ,②是 ,
③是 ,④是 。
(2)在适宜的条件下,标号②的结构发成 ,标号 发育成新芽,③逐渐伸长,枝芽就发育成 。
(3)芽分枝芽和花芽,在农业生产中,一般尽可能保留,适当剪除 ,以确保多结果实。
29.(7分)下图为植物细胞分裂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能用字母回答的,请用字母回答)
(1)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出现 等结构。
(2)细胞分裂进行的顺序是 。
(3)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的是图中 处;染色体位于细胞两端的是图中 处;此时两端染色体数目 ;已形成两个新细胞核的`是图中 。
(4)细胞分裂过程中 的平均分配
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30.(6分)如下图 所示:小红剪下一段月季花枝条,浸泡在盛水的瓶中,在阳光下倒悬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状况。
(1)枝条上能长出根的部位是 处,生长方向是 ;
(2)能长出新枝条的部位是 处,生长方向是 ;
(3)水分由A处输送到C处,是由于植物茎内的来运输的。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内的 运输到A处。
31.(10分)下图表示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按要求回答:
(1)绿色植物被称为绿色的“能量转换器” 是因为它能够吸收太阳光能。图中的 C 过程是作用,在细胞内的中 和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2)图中A 过程是绿色植物的 作用,消耗气,分解有机物,产生 气体,并释放 。
(3)图中 B是植物的 作用,通过叶片的散发水蒸气,同时带走一部分热量,防止叶片被晒伤。
七年级下册生物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01.B 02.D 03.C 04.B 05.A 06.C 07.B 08.D 09.C 10.C 11.A 12.B 13.D
14.B 15.D 16.B 17.A 18.D 19.B 20.A 21.C 22.B 23.C 24.A 25.D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1)玻片标本(装片) 50
(2)右下方 转换器
(3)细准焦螺旋 200
(4)展平 细胞核
(5)液泡 (细胞液)
27.(1)伸长区 根冠 分生区 成熟区
(2)水 无机盐
(3)A C
(4)B → C → A → D
28. (1) 分生组织 幼叶 芽轴 芽原基
(2) 叶 ④ 枝或茎
(3) 花芽 枝芽
29.(1)染色体
(2)a→b→c
(3)a b 相等 c
(4)染色体
30.(1)A 向下
(2)B 向上
(3)导管 筛管
31.(1)光合 叶绿体 二氧化碳 水
(2)呼吸 氧 二氧化碳 能量
(3)蒸腾 气孔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作用是: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5、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2、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到毛细血管到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3、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血量:占体重的7-8%
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习习惯也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我们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七年级《生物学》下册。下面对教材内容作基本分析:
《生物学》下册仅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单元的七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本章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并不是单纯地讲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的由来、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本单元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题展开的人类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环境生物学等科学的综合。
第一章人的由来
从人类的起源讲到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人口的调控,全部内容一线贯穿,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知识完整。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活动、STS教育及科学家的故事等活动,加上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提高,过程和方法的获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本章结合环境、社会去探讨有关营养的话题,而不是仅仅讲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章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明白查阅资料、进一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本章加大了探究的力度,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本章还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包括讨论、科学探究、观察、演示、评价等。
本章的资料分析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从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中获得或者从教材的插图中获得。这就说明了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告诉学生图表、插图、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资料运用在分析活动中。
本章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使解读图表及数据的能力的训练贯穿在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食物取自自然环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科学态度。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食物、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本章内容包括《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和《空气质量与健康》三节。第一节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各器官主要功能。第二节主要了解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问题。第三节则是主要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本章的2个资料分析,提供的资料都比较多,对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通过前面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从生物圈中获取了食物和氧气。但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并被细胞利用呢?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是怎样运离细胞的呢?这就需要运输这些物质的结构基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材顺理成章地安排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同时,也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作好了教学铺垫。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血液、血管、心脏和输血与血型4节,每节知识相对独立。血液有独特的组成成分和相适应的生理功能。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这三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第四节还特意地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和血型作了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本章要求学生完成两个分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第二个实验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尤其是第二个实验,在实验和观察技能上要求较高。此外,读懂血常规化验单,记录不同状态下的心率,为你的家人量血压以及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都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血循环发现史,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不在教材正文之中,但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些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观念的良好素材,教学中要高度重视。
本章通过课外阅读资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血液及血液循环有关的生命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有关科技知识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章的探究活动和练习题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章还通过问答题、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心家人身体健康,乐于挽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的高尚情感。还通过发现史、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有关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方面安排教学内容。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是从生物圈角度引导认识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本章通过资料分析、数据处理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概括以及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解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渗透关爱他人生命,自愿向某些患者捐献器官的情感教育。还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当地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建议,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的教学内容首先从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然后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最后介绍激素调节。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神经调节;第二部分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激素调节。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眼和视觉以及神经系统等有密切关系的医疗技术的新进展。本章还通过“探究活动”、“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资料分析”、“实验”等,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推理、概括、综合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章还通过练习题、课外阅读资料,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和态度。通过简介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牛胰岛素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资源紧紧相依。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并且后两者的影响更大。本章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环保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能方面的目标。
全章以三个明确的、系统的学生活动为主线贯穿。
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相关的事例,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材料,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2.请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真的有影响。这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安排学生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使学生在认识得到提高的基础上,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自参加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去。
本章在探究活动的要求上较前六章有了提高:一方面因为有酸雨、废电池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本身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并实施。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适时地对学生作出科学的、恰当的评价,鼓励其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此外,教师应结合教材给出的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引导并培养学生此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册最后编排了第四单元的“单元小结”,目的是协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后清理本单元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整体要求,引导学生加深对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四、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知道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科学发现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具体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出假设、设置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数学推算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观点出现;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五、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分析,探究,实验,比较,归纳等方法。
六、教学实施
⑴继续深入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
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有所创新和提高。
⑵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⑶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⑷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教研教改,设计好教案,上好课,写好教学反思。
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⑹为探险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知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控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⑺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⑻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⑼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⑽建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成为同学中的小老师,老师的得力助手。
⑾教学中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科学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展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⒀在教学中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者宜发挥优生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可以采取划分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竞赛,让优生更加出类拔萃,学困生迎头赶上,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水平的目的。因班上缺乏优生,且大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好玩,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者需要下一番苦功,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交流情感,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完成由厌学到爱学的思想转变,迎头赶上先进班级。
⒁定期进行阶段考试,及时进行试卷分析和讲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确保教学效果。
⒂正确评价学生。为了给每个学生有一个合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