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晚游六桥待月记教案优秀2篇正文

《晚游六桥待月记教案优秀2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

晚游六桥待月记教案 1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为”“勒”“数”“去”“安”等)。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西湖春月之美。

二、背景资料:

1、文学常识

袁宏道,字中郎,湖北公安人,___明___朝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称“三袁”,是“___公安派___”的创始人,作品直率自然,清新活泼。

2、补充注释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万历二十五年,他辞去吴县县令,友人陶石篑漫游吴越。这年春天,他第一次游览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留连于美丽的湖山之间,写下了十六篇西湖杂记,每篇短者数十字,长者二、三百字,各为一独立文章,但合而观之,亦可统称为“西湖游记”。

三、预习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岚( lán ) 石篑( kuì ) 为寒所勒( lè ) 数为余言( shu )

埋怨( mán ) 埋葬( mái ) 自怨自艾( yì ) 方兴未艾( ài )

憎恨( zēng ) 果脯( fǔ ) 引吭高歌( háng ) 煞有介事( shà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为春为月:是 为寒所勒:束缚、压制 数为余言:屡次、多次

为桃花所恋:被 不忍去湖上: 离开 尤不可言:更加

四、质疑讨论

1 ,本文以何为线索,按照何顺序写出了春季西湖怎样的特点?

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

2 ,文中写道:“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写景?

此句极言游人如织的盛况。游人为什么如此多?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这是有力的侧面烘托。

3从本文哪些地方,可看出作者与一般人不同的`审美情趣?

A、 由石篑多次劝他去赏宋梅,袁宏道却为桃所恋,竟不忍去,此其不俗之一也;

B、 杭州游人多在午,未,申三时游西湖,而袁宏道却认为朝,夕二时,才是西� 作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颇能以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对俗士即红男绿女的杭人则含有讽诮之意,故云安可为俗士道哉!

五、迁移创新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C )

A 裨益 ( bì) 不啻 (zhì) 夕舂(chōng) 沉湎(miàn)

B 沉溺 ( nì) 麻痹 ( pǐ) 慰藉 ( jiè) 怆然 (qiāng)

C 朝烟(zhāo) 夕岚(lán) 石篑(kuì) 罗纨(wán)

D 按捺 (nài) 祈祷 (qí) 胡诌 (zōu ) 炫耀(xuàn)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显爵。③轻儇:轻佻,不庄重。④弟子员:县学的生员。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怪: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面:当面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悠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译: 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

(2)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译: 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它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晚游六桥待月记教案 2

教学目标:

1)感受西湖春月之美

2)学习景物描写。

3)掌握一些基本古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

1)学习写景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

理解西湖春月之美。

课时按排:

1

教学过程:

杭州西湖,山水秀丽,湖中的苏堤,白堤如同两条缎带,把湖划分为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里湖;外湖中还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北宋诗人苏轼曾以古代美人西施比拟西湖:

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最盛,为�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山间雾气)[一日之中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制约),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被桃花所迷恋着,竟舍不得离开湖上。]。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吹为风,粉汗如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夕舂(chōng夕阳)未下,始极其浓媚[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心灵感悟]

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苏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一带的春月景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

为此,作者采取了总分的结构。首先述本篇要旨,指出春时,月景、朝烟、夕岚为西湖最美之景(第一段)。分写时,在前详细勾勒了西子湖畔的春游图,由物及人,先从侧面写西湖桃花之盛,再写沿途观花的游人之盛。花事正盛才有游人之盛,运用了烘云托月的写法(第二段);在后生动地描写日出日落时朝烟夕岚的浓媚姿色,尤其是月下西湖的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妙不可言(第三段)。

作者始先详写春日之景,并没有着力去刻画、描绘那种盛景,而只是用一个词语“竟不忍去”,由此就足见那种景色的迷人。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即认为西湖的美景最适宜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欣赏,这与一般人游湖选择在“午、未、申”三时不一样,表现作者与一般俗士迥异其趣,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愉悦心境。不仅如此,在别人都急欲赏傲雪梅花时,作者却为贬作轻薄之物的桃花所恋,也表现了他与传统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时并没有正面去写月景,只是说“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至于具体的月景,就只有留给人们去驰骋想像了。写西湖春天的美景时,先写石篑多次对我说“急往观之”,“余(我)时为桃花所恋”,“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是直接写景,写出了春天的西湖美不胜收;接下来说“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极言游人如织的盛况。游人为什么如此多?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这是有力的侧面烘托。

总之,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考场在线]

基础检阅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朝烟(zhāo)夕岚(lán)石篑(kuì)罗纨(wán)夕舂(chōng)

2.袁宏道,字中郎,湖北公安人,________________朝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称“三袁”,是“_____________”的创始人,作品直率自然,清新活泼。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数为余言(屡次)不忍去湖上(离开)不可言(用言语形容)别是一种趣味(判断动词)

内容探究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桃红似雾,弥漫二十余里。

(2)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种趣味。

5.文章的第二小节最后一句着力写游人之盛,有什么作用?

这是烘云托月的写法,正是因为花正盛,才有游人之盛。

情感体验

6从本文哪些地方,可看出作者与一般人不同的审美情趣。

①由石篑多次劝他去赏宋梅,袁宏道却为桃所恋,竟不忍去,此其不俗之一也;

②杭州游人多在午,未,申三时游西湖,而袁宏道却认为朝,夕二时,才是西� 作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颇能以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对俗士即红男绿女的杭人则含有讽诮之意,故云安可为俗士道哉!

7.本文对於待月描写不多,只在文末几句点出。这种写法,有何特色。

这篇山水游记,始终扣住西湖最盛,为春为月的春,月二字,腾挪变化,详写为春之盛,略写为月之美;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却始终没有正面写待月的情景,怹的高妙处在于以层翻浪迭之笔,依次写出梅花,桃花之美,朝烟,夕岚之美,一景胜似一景,逐层描绘,不犯,止位,从而造成读者强烈的待月心理;待到千呼万唤始出来,却又必必一瞥,飘然而去,使人有着眼未分明之感,因而显得馀韵悠然,情味无穷。作者用这种空灵幻变之笔来写月景之美,旨在造成一种悬念,增添读者的兴味。

6昔日袁宏道笔下的西湖如诗如画,而如今的西湖却受到了来自人类的多方污染,风光不再依旧,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只要着重谈保护环境的意义即可。]

民间传说——白蛇传(白素贞)

《白蛇传》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奇故事之一,初为明代作家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回「白娘子永镇雷封塔」:

宋绍兴年间,杭州有一位药店的主管「许宣」(后民间改为「许仙」),在西湖遇见千年修练白蛇幻化的美妇人白娘子及青鱼幻化的使女青青,三人共伞,一同在船上避雨。下船后许仙把雨伞借给白娘子,次日如约到白家取伞,两人想见,渐生爱慕之情,因青青促合,成为夫妇。

婚后,白娘子行为怪异,令许仙难堪。后来,许仙遇见金山寺寺僧法海,法海把一钵盂交给许仙,教许仙把钵盂罩在白蛇的头上。白娘子和青青被罩在钵盂中后,现出了原形。法海逐把钵盂放在雷峰寺前,用石头砌成七极宝塔,名雷峰塔。留下一偈语:「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

虽然白蛇传说始见于《警世通言》但民间相传已久。自《警世通言》后,乃有白娘子峨嵋山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以及法海遁身蟹腹以逃死等等的情节加入。白蛇初无名,后来被贯于「白素贞」之名。

《盗仙草》是讲在端午节的`那一天,白娘子因为受不了雄黄酒的刺激(蛇怕雄黄酒)而变回原形,许仙回家撞见自己的妻子竟是蛇精,被吓死,白素贞冒死盗峨嵋山南极仙翁的灵芝仙草救活许仙的情节。

《水漫金山》是讲法海把许仙骗去金山雷峰寺,不让许仙夫妇团聚,白娘子为了救回许仙,和青青一道,跟法海斗法,不惜引西湖之水贯金山寺。 青青得以逃脱,修练有成,再回金山,斗赢法海,法海无处可逃,身穿着黄色的僧衣,遁身入蟹腹。后来许仙夫妇终于能团圆,而法海却只能留在蟹腹中,所以现在的螃蟹腹中的蟹膏是和尚僧衣般黄色的。

西湖十景: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岸,占地三百亩,南宋时这里是御花园,园内遍植柳树,每当烟花三月,只见柳丝迎风款摆,宛若翠浪翻空,不时还传来春日悦耳的莺啼,故名'柳浪闻莺'。

苏堤春晓

苏堤景色四时不同,晨昏各异。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早,是为'苏堤春晓';盛夏则绿树交柯,蝉呜鼓噪;秋月之夜,波光粼粼,桂花飘香;寒冬则瑞雪纷飞,远眺玉树琼林。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在西湖苏堤跨虹桥西北角,占地半亩,主景荷花区辟有五个大荷池及61个品种隔离池,以各式的石桥相连;池内栽种红莲,白莲,并蒂莲及重瓣,微型等荷花,每当风起,清香四溢。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在白堤西端终点,有八角亭,四面厅和湖天一碧楼,楼前并造一座突出水面平台,以方便游客驻足赏月。在此眺望西湖夜色,无论晴天,雨天都很适宜;尤其是皓月当空的秋夜,景色更为优美。

断桥残雪

断桥是白堤的起点,正当外湖和里湖的分水点上。断桥是一座独孔洞桥,造型优美。登临桥上,可浏览环湖诸山和湖水风光;尤其冬日雪后,远山近水披上银装,别富诗意。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的白娘娘与许仙曾在此地相会,展开一段人蛇恋情,使断桥更添浪漫色彩。

花港观鱼

花港公园主要由鱼乐园,牡丹园和花港三部分组成。鱼乐园的红鱼池中蓄养数百条金鳞红鲤,是著名的观鱼胜地,游人爱在池畔投饵,见群鱼争食。

南屏晚钟

南屏山麓慧日峰下的白净慈寺,是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当时有名的永明禅师而建。寺中旧有一口大钟,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荡,格外悠扬动听。

雷峰夕照

净慈寺前有座夕照山,著名的雷峰塔就筑在夕照山的雷峰上。每当夕阳西下,彩云缭绕,古朴的雷峰塔在霞光辉映中别有一番情调。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的白娘娘,就曾被法海禁锢在雷峰塔下,可惜雷峰塔于嘉靖年间遭焚,只剩塔心,民国13年终于倒塌。

双峰插云

西湖南高峰和北高峰两峰遥遥相对,其间群山起伏,绵延数十里。从洪春桥畔透过九里云松,远望南、北高峰,晴雨晨昏,景色各异;尤其是春秋佳日,宿雨初收,双峰隐现于轻岚薄雾中,时露双尖。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明万历35年(公元1607年)由湖中淤泥堆成,占地105公亩,其中60%是水面,中心是湖,四周围以环形堤坝,南北以九曲桥相连,东西有土堤相接,把岛中的湖划成'田'字形。三潭印月的庭园布局迂回多变,园中有园。岛上有先贤祠、闲放台、开网亭、亭亭亭、我心相印亭和曲桥、叠石、九狮石等景致。三潭印月南面有三座石塔立于湖中,三塔建于明天启元年,塔内中空,球面体上有五个小洞,每逢皓月当空,就可以看到'月光映潭,影分为三',故名'三潭印月'。

[会晤作者]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先后担任过吴县知县、京兆校官等,中间两度告归。晚年定居沙市(今湖北省沙市)。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公安派”的代表作家。兄弟三人中,也以他的才气和成就最高。他的散文力求自由解放,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有《袁中郎全集》。

[背景回放]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万历二十五年,他辞去吴县县令,友人陶石篑漫游吴越。这年春天,他第一次游览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留连於美丽的湖山之间,写下了十六篇西湖杂记,每篇短者数十字,长者二、三百字,各为一独立文章,但合而观之,亦可统称为“西湖游记”。

古文运动简介:唐朝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

主张:以先秦两汉的散文,取代六朝的骈文。古文运动在唐代并未完全成功。

宋朝代表人物:欧阳修、三苏、曾巩、王安石。

结果:古文运动至此完全成功,古文成为文章之正宗。

明朝代表人物:

明初开国文臣:宋濂、刘基、方孝孺

拟古主义:前后七子-「文崇秦汉、诗必盛唐」「仿真为创作文学的途径」

唐宋派(八家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因此定名,并尊韩愈为八大家之首。

清朝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姚鼐、刘大櫆。

主张: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并重

阳湖派代表人物:恽敬、张惠言、李兆洛

主张:桐城派支流,思想活泼,不专主孔孟、程朱,主张兼取诸子百家;学古文要兼取骈文之长

湘乡派:以曾国藩为代表

介绍公安派

背景:为明万历年间的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袁)。

文学主张:文学是进化的,反对仿真,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派古文。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

文学作品不能没有内容,重视文学的真实情感,不强调圣人的「文以载道」。

主张意达情畅,反对艰涩难懂。强调「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

肯定通俗文学(小说民歌)的价值。

晚明散文家张岱对袁宏道的的称誉:「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

影响了晚明小品文的兴盛。

支流:竟陵派

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

文学主张:主张抒写性灵,反对剽窃仿真,和公安派的基本理论相同,都是前后七子你股运动的反动者。在创作方面,企图以幽深孤峭的风格矫正公安派肤浅軽脱之弊,以致流于艰涩僻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