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优秀9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1
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许多惊艳的光,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诗意的生活——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而唐诗宋词却是那温和不变的橘红色的灯光,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跟随橘色的灯光,溯回到盛唐,那个诗情洋溢的时代,顿悟自己原来和盛唐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小时候,我们也背着“床前明月光”,却不知何为思乡,稚嫩的声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长大后,自己情窦初开,回想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那种隐秘的情愫,通过诗中的意象,得以释放和寄托;参加工作后,会有更多忧愁与感伤,谁不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着诗句,仿佛望见宽阔的江面,自己的愁绪也沿着滚滚江水,慢慢冲淡。当终将老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吟着蔣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叹一声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品着人们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诗意,只是我们不懂如何诗意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只是红尘喧嚣,人们总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奔跑,渐渐忘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在国人幸福感越来越低是,诗意与恬然应该被拾起,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伴着平平仄仄的音调,伴着熟记于心的韵脚,也定会有一种况味。一首诗中所浓缩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诗能美好定人生也会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其实,每个国人身上都有诗意,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温暖和美好,来于外界的冷漠与残酷对抗,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么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我们需要的这一切就是诗意。
年化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诗意的生活,成就自己最美的人生。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2
1、《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望月怀古》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雨霖铃》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岁暮归南山》
作者: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3
小时候,看着一本本配有精美插图的故事书,品味着古人之间妙趣横生的典故,总使我不断产生一个疑惑: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春秋”这个词来替代历史,而不用“冬夏”呢?带着这个小小的疑问,我跑去问妈妈。可怜的妈妈,一下子被我问倒了,但她还是告诉我:“书本里的问题要从书本里找。”
于是,我开始从阅读中不断找寻答案。可是,这答案却与我玩起了捉迷藏。字里行间,怎么也寻不着,而我却已经迷失在里面了,迷失在了一篇篇经典的名篇中,逐渐忘掉了最初的问题。但关于季节的古诗文章却逐渐积累起来。我品到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还有朱自清的春,史铁生的秋,老舍的冬等等。逐渐的,我似乎悟到些四季的奥秘:春季是新生,夏季是生长,秋季是衰败,冬季是终结。万物生长就这样归于统一,周而复始。
时光在飞越,书本在翻阅。终于在一本书中找到了答案,那是于丹老师所著的《重温最美古诗词》。当我翻开书,在眼光接触的那一瞬间,无数繁杂在我脑海中爆炸、盘旋、飞升、又拢聚起来,汇成一道道思想,既喜悦激动又久久无法释怀,多年来阅读的积累终于汇成答案。“春与秋,生物的苏醒和衰残,都在瞬间完成,来得那么蓦然,那么剧烈,强化了人和风景相遇时猝不及防那一瞬间的'感动,深深激荡我们的内心”。用于丹老师的话说,“春秋”更适合中国人的诗情,更蕴含了时光流转的美。
孩童时不经意间提出的问题,用了十年时间慢慢寻找,又在一瞬间完成了领悟。阅读,伴随我度过一次次春秋冬夏。
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4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享受网络世界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有事没事儿掏出手机解锁、看一眼、锁屏,放进口袋,这一过程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为这已经变成习惯,潜意识里的动作。喧嚣的生活,繁忙的工作,让人日趋浮躁;白天工作的充实,让你没有时间去思考其他,但是夜晚,我总在想,我要什么?我想改变,但却不知道从哪里改变。
朗读者开始火遍朋友圈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机缘下看到了于丹教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诗词,那些高山流水、桃红柳绿的景象,那些策马扬鞭、激扬文字的情怀,让我心生平静。
于丹教授在书中说到:“诗歌教会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观念,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做为中国人的宗教。”
我想,我们读诗,在看到月亮时,不仅只会说“好大的月亮呀”,而是比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看到一群鸭子不止会惊叹“哎呀,好大一群鸭子”,而能“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更希望在心浮气躁之时,能体会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心境,在缺少动力时,能感受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场。
我想,诗意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只是生活的忙碌与心灵的疲惫使我们灵魂深处的那片柔软沉睡。我们可以放慢脚步,去品味大自然的万千意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去翻一翻充满古人智慧与情怀的书,在诗词中留住那个真实的自己,唤醒心中的诗意。
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5
北魏诗人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植树》中写道:“时时灌溉,保持湿润。”作为中华儿女,要有一颗中华民族的心,这需要五千年的经典文化。不断滋润自己的心灵,在文化的浸润下成长。
翻开这本300多页的书,第一感觉就是很细腻,没有太多死板的解释和解读。深夜,伴着窗外繁星,灯下耐心阅读,字里行间,寻觅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给心底深处的诗意添上一抹宁静。
哪个中国人不是听着“床前月光”,学着“明月何时照我”长大的?在这一轮明月中。有多少远行的。游子,都会在中秋之夜遥望远方,吟唱“愿你长寿,万里同赏”?这是属于中华儿女的千年文化,温情脉脉。
说到明月,自然会提到李白。从“年少不知月”到“影成三人”,李白对明月的感情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友情,从小就认识。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他常饮酒、赏月、赋诗。明月也是李白的情怀。
如果说明月是夜里淡淡的思念,夕阳则是傍晚深深的乡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首沧桑的叹息,两句千古诗,《小王子》说,“一个人难过的时候,会爱上看夕阳西下。”日落。”其实这可能是中外文化的原因吧,因为我们的诗歌不仅是悲伤的,而且里面还隐藏着很多程度的情感。或许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但也有“夕阳铺水,半江萧萧江红”。久远的乡愁和情怀跃然纸上,夕阳西下也寓意平和,是苏轼“无风无雨无日”的境界。
也许又是一天的黄昏,金色的光芒在我的桌子前停留了片刻。好想停下手头的事情,凝视这灿烂的色彩,任由回忆在晚风中飞扬,寻找属于自己的诗意。
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6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当自己为人师母并渐渐老去,那些年曾烂熟于心的古诗词也觉得无比生硬。退去了当年的无知,经历了人生百态,再次品味诗词,体会诗人的心境,不觉会有另一种相知与相识,多了一份当年所没有的感动。
在当今形形色色,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内心的确是缺少了一种宁静,一种去真正品味生活的静。我们总是在喧嚣中渴望功名利禄,不断攀升并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奋斗一生,却鲜有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或是观察下旁边的景物,来抚慰我们心灵的深处。利用休息时间,真正平下心来去看那一首首诗词,与诗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穿越千年的物,感受同样的情,也才真正打心底有一种对诗歌美的新认知,并感谢诗歌,或者说是千年前的'诗人所带给自己的感动。
通过一首首用心灵刻画的诗歌,有拼死沙场的雄壮;有物是人非的凄凉;有单身游子的孤独;也有壮志难酬的悲壮。而对自己感受最深的,无疑是那汪如流水的岁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看着儿子一步步长大,感到欣慰快乐的同时,不免会有丝丝感叹。是的,当自己的那种感受无法用最合适的词来表达,这时你读到一首正合你心境的诗词,自己内心是多么开阔豁达呀。闲时总是抱怨没有心灵倾诉的对象,这时发现原来千年之前,有人和自己一样同感的诗人,何不快哉?三毛一句诗说得好:“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是啊,其实生活无论是快乐亦或是痛苦的,都是限量版,我们都该好好珍惜,这有限的时光,在旅行中,不忘观赏沿途的别味风景!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篇9
心中仿佛一缕阳光透入,温暖,宜人,又带有一丝感动。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此感触吧!书中用如梦幻般唯美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诗意故而在记忆深处低回,熟悉而又陌生,却牵动着我的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我喜欢这种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意的世界中,在这幅画卷里,尽管纸张有些破旧,有点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载的情思。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泪,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旧,谁叹那年愁满头?诗意的世界,情感总是细腻,朦胧而美好。
夕阳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边界,马上就要坠入茫茫黑夜,这一瞬间,人心百转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归。正如《诗经·王风》中所说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多少人思归不得归的苦,又让人懂得了多少悲伤与苦痛。每当斜阳晚照你又是否对着夕阳叹息哀愁?可惜现在每天都忙碌着生活,哪还会有许多人对着夕阳诉说情思?其实,诗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画般映在心头,只要你去发现,诗意的世界会被你营造。
水阔山长,辛弃疾曾在登楼时写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他将自己所有的情思寄于楼上。那种愁苦,如今在我眺望远方时也能体会的到。“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旧用充满诗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们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在他们眼里,风花雪月都是诗,春夏秋冬皆为意。
诗意如画映于心,在你听到李清照这个名字,你会想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会不禁叹息到:“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在诗意的世界中,你会不动声色饮茶,踏碎一世繁华的潇洒,会有执著如泪,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会有月满西楼人独守的静谧。诗意就这样如画映于心。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7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继承了于丹一贯的风格,语言清新洒脱中蕴含着哲理和诗意,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如同一股清泉,涤荡心灵的尘污,帮我们找寻到那迷失已久的栖居之所。作者在“田园林泉”这个章节中写到,我们现代人往往会觉得田园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家园,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到达的世外桃源。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田园,每片田园里都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主人公。读田园诗,是为了唤醒我们内心的一种状态。也许田园就在写字楼边,也许田园就在柏油路上,也许田园就在你一天疲惫之后,也许田园就在你远行归来的那个时分。每一个人生命里都有一些心情需要托付,托付给田园的时候,才会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
不管我们多么匆忙,不管我们如何壮志凌云,不失去田园的人,才有充电的地方。有归属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次出发,走得更远。此刻,我们就不再觉得田园是一种虚无的、无法抵达的地方,原来它是那样触手可及。的确是这样,也许现实生活的压力让我们很难拥有诗意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聆听、阅读让诗意扎根于心,外化于行。心中有了诗意,便有了爱、有了美、有了博大的胸怀,面对现实生活便多了份从容、淡定、坚韧。我想,这才是诗词里的各种意象拂过心灵所留下的真正意味吧。
诚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中国人是敏感的、多情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总会有那样一个关节点,我们品味人生,给心灵充电;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与其说于丹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于丹用诗一样的语言诠释着千古名句,无时无刻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在这浮华喧闹的城市里,读这样的书如同品一壶飘着淡淡清香的茉莉花茶,怡情怡心的同时,又让我们的精神变得饱满丰盈,我们的生活也被浸染得诗情画意。
读《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8
每个人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怀入心,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还记得去年中秋节的活动,我们吟诵关于月亮的诗句,在东氿畔赏月尝月饼,此情此景还犹如发生在昨天。
我们的古人,对头顶那轮明月,就有着无穷的'幻想,也寄托着无限的情怀。
李白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被苏东坡在宋朝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这一轮中国的明月前,无论是古代诗人还是现代诗人,中国人心中所有的珍惜,都被明亮地照射出来。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9
上星期拜读了这本,心中一丝明悟些许感触,却无法言表。与其说于丹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从田园的惬意,写到登临的豪放;从抚剑的豪情,写到把酒的放荡。原来真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无论是古人的诗词还是于丹的文字,读过之后让人发现,原来诗词居然离我们这么近,年华有限,但是诗意无穷。
重温古诗词,让我又一次重新找回了诗意的人生,诗意的情怀。诗意如风潜于心。风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邦那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迈。
花开的时候我便会想起杜甫的那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的《江畔独步寻花》的惬意。
雪纷的时候我也会想起柳宗元的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寞。
月明的时候我更会想起,苏轼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旷达。
风花雪月全入诗,春夏秋冬皆成诗。总之世间一草一木、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诗情。在我诗意的人生里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还有对悲欢离合迷惘伤怀,也有着对春夏秋冬眷恋缅怀。有着追求的无奈,执着的忧伤,适时地感动……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人生这首长诗内容,韵味和意境。不管怎样我都希望把它写得内容丰富,情节动人,意境优美,韵律铿锵,合辙对仗。
我喜欢这诗意的人生,喜欢诗意的的幸福生活,喜欢诗意的风花雪月,喜欢诗意的悲欢离合,更喜欢诗意的男人和诗意的女人。诗意的人是一种浪漫丰富充实愉悦人,诗意的人是一种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人。
诗意的男人是豁达超拔的男人,是洒脱奔放的男人,是真诚善良的男人,是丰富深刻的男人,是乐观向上的男人。这样的男人站起来如一道山伟岸不屈,顶天立地。躺下了如一条河淡定从容,渊源流长。
诗意的女人温柔善良的女人,是热爱生活的女人,是健康快乐的女人,是优雅自信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如绽放的鲜花恬美馥郁,如林间的清泉清澈纯净。她们犹如一道令人迷恋的风景灵性自然,含蓄纯美,她们懂得爱和被爱。她们质地如蕙、心思如兰,品位高雅,内涵丰富,时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神奇魅力,犹如一首韵味十足的诗,让人百读不倦,回味无穷。
人生如诗,生命如诗,生活中处处都有诗。面对如诗如画的生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活出一个诗的境界和诗的韵味出来的。面对诗意十足的世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丽隽永的诗篇,让生命更诗意,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诗意的人生是对真、善、美的升华,是对假、丑、恶的鞭挞。诗意的人生浪漫温馨的人生,是激扬向上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人生!在诗意的人生里想爱你就大胆的爱,有梦你就尽情的追,投入的活一次,潇洒的走一回。让这首人生的诗篇更加的精彩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