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说到切实提升语文成绩的方法,恐怕回答最多的就是——积累、总结。确实,这就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小编整理了语文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年内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一关于应对文言文阅读的策略
1、围绕考纲构建文言文知识体系
大致说来,可以按照字词句段篇的思路,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角度进行整理。事实上,整理本身不是目的,让自己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语文知识谱系才是最关键的。唯有对这些知识的适用范围、逻辑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有了合理的思考工具,才能够进行正确的思考。
所以,在平时做题或者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万分注意基础知识运用的准确性,多揣摩高考试卷以及标准答案是如何考察这些知识点的,对答题角度和牵涉到的知识进行认真分析。这样便能够提高解题效率。
2、掌握方法技巧,妙解题目得高分
在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之后,在短时间内有可能无法熟记这些知识点。那么,如何高效地应对实词、虚词的释义考察?如何有效得应付语句的理解与翻译呢?这里推荐语法分析法,即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推断字词乃至整句话的意思。掌握语法分析法,打通任督二脉,轻松拿下实词、虚词。
实词一词多义是古汉语中的常见现象。在高考中应对实词的考查,借助语法分析法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自放驴,取樵炊爨”一句中,“取”为动词,“樵”是“取”的宾语,就应该为名词,可以推断出“樵”的意思是“木材”。
虚词承担着多重的语法作用,如果不加仔细分析判断,往往会与事实差之千里。因此正是考生对虚词用法产生误解,才会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不过,如果从语法分析的角度入手,准确分析虚词前后语法成分的关系,对于虚词用法就会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比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那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
二如何提高写作成绩
写作在高考中占比是最大的,一篇优异的作文往往会令考生以特长生的身份,步入最高学府。既然如此,高度重视写作板块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如何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这样高质量的作文写作呢?这看似困难的问题,其实只要我们层层剥笋,还是有迹可循的。
1、认真审题,理解题旨
《考试大纲》关于写作考查的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的文章”。从中可见,这三类文章涵盖的范围是比较广的,只要考生审题准确,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下笔的突破口。若是审题不当,则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如今年北京高考作文要求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有的考生想当然耳写了议论文,甚至有考生写成了小说,痛失分数,实在可惜。
因此,当大家看到写作题时,第一步就是要认真审题,看懂题目要求,准确把握出题人的目的所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考生只有了解了命题者的意图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调动材料,加以逻辑严密地安排统筹,将符合题旨的文字诉诸笔端,短时高效地完成答卷。
2、梳理思路,全篇布局
在认真审题后,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思路梳理清楚,然后根据这一思路将此前积累的素材迅速地调动起来,并进行合理地组合排序,以服务于自己想要表达的主旨。近年来,高考作文虽然大多不限体裁,但是最得阅卷老师青睐的,往往是谋篇布局巧妙、妙笔生花的散文或议论文。
因此,如果大家还想只靠“凤头——猪肚——豹尾”三段式经典结构来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已经OUT了。全篇布局方面,要咂摸的就是逐层深入、多点并举、开枝散叶等等多种结构在文章中的完美契合。
高考作文,炫的就是技!在写作技巧上,还要多多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递进法、比喻法,使得素材在笔下活色生香,做到思辨性与形象性、生动性的统一。
3、注重书写,字迹工整
这一技术性的安排,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关系重大。试想,你有优美的文笔,清晰的思路,但是苦无令人如沐春风而是潦草不堪的难以卒读的字迹,阅卷人在上万份答卷中怎会有耐心去理解你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呢?
学霸的12个方法提升语文成绩
一、怎样才是正确的积累与归纳
语文学习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而这并不是说不是说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学语文,而是重在坚持,重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即便每天只花30分钟,只要坚持下去,就肯定能看到成果
那么,日常的积累都包括什么呢?
1、基础知识积累:包括语音、字词、文学常识的积累
在平时学的课文,课外读的文章中,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或拿不准的读音、容易写错的字,把词典翻出来,查一遍,需要整理的可以专门用本子记忆,一般留一个印象就好,每次如此,同一个字词,难一点的反复这样3、4次就记住了,长此以往,你的字词就十分扎实了。对于成语,我的做法是拿一个本子,在做题中积累,隔一段时间做一些成语题,在做题过程中,不认识的成语、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特别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褒贬色彩)都记到本子上,抽空拿出来翻翻看看,顺口造个句子,成语的使用就这样熟练了。平时老师讲课文时,都会提到作家、作品,这是留一下心,用心听一下或在书角上记一下,文学常识不至于会到贫乏的地步,也足以应付考试。
2、现代文阅读:重点在于“悟”
所谓的“悟”,不仅仅是揣摩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传达的,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方法、技巧。毕竟最终语文学习成果的展现,还是以语文成绩为主。平常做题核对标准答案时,要思索一下自己的答案有什么偏差,我是如何想到这个答案的,我的解题思路偏差在哪里等等。
要及时整理出阅读时最大的解题收获,记在本子上,下回再做题前看上两眼,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每次做题都有新收获,同时巩固了自己的方法总结,坚持下去,考试前不用多做题,只要把自己的心得总结回顾一遍,考试时注意运用,现代文阅读扣分就会很少。
当然,广泛地课外泛读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3.文言文阅读:注重课本中的文言文学习,课文都是经典名篇,很具有代表性
可以进行实词、虚词、句式的归纳积累。
根据课本注释,重点记忆自己不熟悉的实词用法。对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要格外注重,反复记忆,多翻译几遍课文,熟悉实词翻译特点。
对考纲要求的18个虚词的用法都要熟悉,自己翻阅文言文字典,按虚词的词性进行分类整理,做一些习题巩固虚词的用法。
学会文言句式的分析,对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要理解句式特点,记住固定的文言搭配,记住典型的一两个例句,学会类比运用。另外,对文言文中出现的特定官职、特定称谓可以总结,要知道,会翻译。
4、作文素材的积累
很多人都抱怨自己的作文语言太贫乏,其实语言是积累出来的。
准备一个作文积累本,记下写作的材料和优美的语言。
擅长写散文的同学可以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小故事、好例子抄到本子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写什么用这个例子,把平时看到的优美的段落、句子可以摘抄或粘贴到本子上,慢慢积累,不求每天数量多,但要真正是好的句子。
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最好下载下来近几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勤读勤背,学习酣畅淋漓的语言,把自己读到的新鲜例子、生动材料都记下来,学习在作文中长短句结合,多用排比句,多使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把一些开头、结尾的万金油好句子多背一些。
平时作文时,写之前把本子翻一翻,说不定就能找到好的灵感,尽量把所积累的材料有意识的多用,把优美的精彩语句变换到自己的文章中,考试前复习作文时,把这个本子多看看、多记记,应对考场作文十分有好处。
5、保持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每天的空闲时间,不要全拿去看视频,刷直播和玩游戏。看一些文摘类的杂志,翻翻散文集。课外阅读要泛读,活跃思维,开阔视野,培养语感。也可以读一读教学大纲推荐的20部古今中外名著,包括《语文读本》都可以随时翻翻看看。所谓的文学素养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
6、多动动笔,闲时写一些随笔
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都写出来,或者模仿他人的范文开始,融入自己的语言特点与自己积累的材料。
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从“模仿——改编——创造”,他人的文章就成了自己的有些作文,自己的能力会很快得到提升。模仿,可以模仿他人的结构,也可以模仿他人的内容。
二、重视语文课本,学会考前复习的正确方法
虽然从初中开始,语文考试中大部分的题目都不再与课本内容总结相关,但是课本依旧是学习的基础,不能因为考试没有直接考到就认为语文书没有用处了!
1、关于语文课本的学习
对语文课本,应做到“预习——听课、记录——反思”。预习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凡学得好的同学都会有很合理的预习,预习主要工作:通读全文,标明段号,划出生词与不认识的字,借助词典,标上读音,写上词语的解释,借助参考书,理解文章的主旨,划分段落,写清段意,对文章不明白的地方画上记号。听课时,跟着老师的分析思路走,学会如何有深度的鉴赏分析文章,把老师所说的本课的突出的写作技巧记下来,课后看看笔记,把写作特点想一想能不能用到以后自己的作文中。注重课本,其实就是对文章的精读。
2、适当的做题,在做题中总结完善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多做题,在做题中重在总结完善自己的不足,把出现的新知识整理到自己的本子上,精选题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专项训练,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培养、大量的习题为基础。
3、考试前的语文全面复习
(1)复习课本
①大致过一遍课本中的现代文字词,注意易错字读音、四字词语或成语的写法。
②简单浏览课本的关于作者作品的课下注释及有关的文学常识。
③若本册书中有文言文,熟背要求背诵的文段,特别注意不常见字的写法,把重点文言文借助参考书把全文顺一遍,注意记忆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的典型例子。
(2)复习试卷
把近期做过的、讲过的试卷拿出来,像翻流水账一样简单扫过,对做错的题目注意解题思路。
(3)复习现代文阅读
考前做一两篇现代文阅读,注意答案中的全面规范的表述,回顾以前总结的现代文阅读的方法。
(4)复习诗词鉴赏类
把总结好的诗词的常用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看一遍,以防考试遗漏重要的艺术手法。
(5)复习作文
考前复习作文对提高语文成绩帮助十分大。
如果你擅长写散文,多背些优美句段,牢记心底,考试时不管是什么作文题,只要与题目相连,稍加变换,就可使用,保证得高分。
如果你擅长写议论文,建议临阵磨枪,多看些论据,或把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朗读记忆,用在文中,不但语言简练,而且事例新鲜,紧扣时代步伐,易获得老师青睐。
建议考试作文前一定要先列提纲再作文,因为列提纲相当于二次审题,重现自己的写作思路,背诵的句子材料即使在作文中用不到,在语言运用题中也使用。长此以往,你的语文作文水平一定再上一个层次。
三、学会预习和听课技巧
如何听语文课?此话一出,很快就会有人说,"语文课有什么好听的,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是老一套,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不听课,照样能学会。"不错,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却不易,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持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
而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
而老师的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说读的能力,学生在回答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再次阅读课文,然后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表述出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能正确、流畅的表达出来,这无疑也同时提高了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课后的语文学习中无法达到的。真正会学习的人都善于利用课堂45分钟。
在知道了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就会想,如何听课才能取得最佳听课效果,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呢?
1、要想听好课,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预习目标(内容)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这个工作很好做,因为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多,我相信大多人手中都会有这类参考书。在参考书的帮助下,这些内容你很快就能掌握。既然这样,那你也许会说,该掌握的内容参考书上都有了,那就更不用听课,自学就行了。
我前面已提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区别,参考书只能教会你要掌握的知识,但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培养我们的语文能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大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其实,只要善于利用参考书,参考书用好了,对学生的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2、怎样利用参考书
把自己设想成老师,把预习当作备课,带着这种心理来运用参考书,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老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在参考书中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你在参阅参考书时,可看出,写参考书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先讲什么样,再讲什么,这时,你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到你在课堂上听课时,听听你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时你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你有些地方会和参考书所想的一样,但又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则更好,不同的见解能让你去思考,哪种更合理,这个思索过程实际就是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会有很多问题,如果你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你就要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你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怎么讲的,这样能加深你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这大大减轻了你复习时的负担。
3、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包括了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quot;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学会听重点。
一堂课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
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
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老师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也深知什么是关键,因此会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掌握。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环。
但是有的学生上课时不用心听讲,结果形成了"课上没学会,回家请家教,业余进补校(补习学校)"的恶性循环。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任何家教与补习学校所取代不了的。一个小时不用心听课,两个小时家教补不过来。
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只要一课一课按照老师的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反复朗读,主要课文熟练到能背诵的地步,就一定能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3)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齐动员。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
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4)学会正确的记录课堂笔记。
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记重点,只记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
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有人曾做过实验,分三组学生同时收听同一内容的录音带,规定A组全部记录,B组只听不记,C组只记讲授要点。结果A、B两组的学生只记住全部内容的37%,C组学生却记住了58%,可见抓要点,适当做笔记,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