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讲解员工作总结2025(合集6篇)》
培训讲解员工作总结2025(通用6篇)
培训讲解员工作总结2025 篇1
为进一步扩大大同市讲解员队伍,推进讲解服务高质量发展,提高全市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文博系统讲解员人才队伍建设,日前,由大同市文物局主办、大同市博物馆承办的20__年大同市文博系统讲解员线上培训班已圆满落下帷幕,来自云冈石窟、华严寺、平型关、恒山景区等景区景点、纪念馆、博物馆的335位讲解员及相关志愿者参加了此次培训。
据了解,此次培训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报名、培训授课、互动提问交流、心得体会收集等全部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北京20__冬奥会运营商款待团队首席礼仪培训师王文静讲授的《公务接待与讲解技能提升》,大同市古建筑文物保管所原所长白志宇讲授的《中国古代建筑构造》等,结合丰富的实践和教学经验,既有讲解的专业化理念与个性化策略、博物馆展教融合创变的思维和实践,又有如何讲好红色故事、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创新,还有新媒体平台与讲解艺术、博物馆教育人员能力建设的阐释与解析。学员们学习积极主动,课下及时观看课程回放。
培训讲解员工作总结2025 篇2
为提升讲解员的知识储备与专业素养,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高素质的文博工作讲解队伍,在疫情封校期间,文博中心组织全体讲解员开展线上业务培训。
本次培训主要围绕新媒体运营和讲解技巧两个专题开展。在新媒体运营专题环节,新媒体负责人向讲解员们介绍了新媒体运营的相关知识、公众号推文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讲解员对新媒体运营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针对讲解声音的处理、态势语言、讲解中突发情况处理等,优秀讲解员通过在自身工作中的鲜活经历,向讲解员门分享了讲解技巧。大家纷纷表示,经过本次培训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文博中心高度重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和讲解水平。本次业务培训在提升讲解员的讲解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我馆新媒体宣传工作队伍建设,为日后开展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培训讲解员工作总结2025 篇3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主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线上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期培训班立足办成品牌打造亮点,特别邀请了第一批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的代表,结合各自从事红色旅游讲解工作的实践经验,开展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分享式教学。在此基础上,学员们围绕“如何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主题,分组展开线上交流研讨,并推选小组代表录制红色故事讲解视频,在培训班上进行业务展示,有效促进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学员们反映收益很大、效果很好。
本期培训班利用“文化和旅游干部网络学院”线上平台脱产学习。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综合施教,思想学习“不掉线”,业务提升“不断电”,切实提升了红色旅游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今后要以本次培训为新契机新基础,持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提升讲解服务水平,有效助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培训讲解员工作总结2025 篇4
时光荏苒,光阴飞逝,不经意间2019年已经成为了过去。总结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虽然没有太突出的成绩和杰出的贡献,但对于讲解工作还是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希望通过总结能给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好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是接待工作,2019年是忙碌的一年,**省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和全国水土保持现场工作会议在长汀进行。为贯彻落实各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完成各种接待讲解工作,我本着爱岗敬业的精神,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所有的领导、客人,生动地讲述着各种内容。在大强度讲解任务下,我觉得一个合格的讲解员,应该始终以良好的心态,保持专业的水平,热情大方的讲解,并回答客人的疑问。在河田,我以最短的时间背完了所有关于水土保持会议的讲解稿,并带头为各级领导讲解,由于时间的短暂,讲解的内容又是从未接触过的东西,这对我的讲解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次锻炼,我确实的体会到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需要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在此还要由衷的感谢我的领导,范馆长为我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会,*馆长亲自教授了我许多讲解经验。
其次是比赛工作,2019年我得益于领导的支持与信任,我先后参加了三次培训及比赛。在井冈山参加的讲解员培训,我不仅了解了井冈山与中国革命历史的关系,而且学习了关于此类讲解的各种技巧;在三明的讲解大赛中,我本着良好的心态,观摩学习了各地优秀讲解员的丰富经验,取长补短,并在自己的上台机会中锻炼了自己的心里素质和临场发挥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十月份福州进行的“则徐杯讲解大赛”中,我获得了三等奖。此次是我第一次获奖,是对自己三年多讲解工作的肯定,更让我坚定了有努力就会有收获的人生信念。
回顾这一年时间的工作,我基本上完成了本职工作,并且讲解水平和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许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以无比的热情和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
培训讲解员工作总结2025 篇5
为加强嘉定博物馆社教队伍建设,推进讲解服务水平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月21日至24日,嘉定博物馆宣教部的讲解员们组成学习小组,参加了由中国文物报社组织举办的中国文化遗产公开课“20__年全国博物馆讲解员线上培训班”。
为期四天的课程中,来自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等各大博物馆及高校的馆长、研究员以及金牌讲解员们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分享了各自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培训内容不仅涉及到讲解的专业化理念与个性化策略,博物馆展教融合创变思维和实践,还结合实际,将新媒体平台与讲解艺术融合,使得整个培训过程不仅有理论上的学习,还有各种实际案例的应对分析。
通过此次线上授课学习,嘉定博物馆宣教部的讲解员们打开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大家通过课上认真听讲,课后积极讨论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将课程培训所获得的经验融入日常讲解中,进一步增强讲解创新意识,讲好馆藏文物故事,为前来嘉定博物馆参观的观众提供更好的讲解服务体验。
培训讲解员工作总结2025 篇6
形容一件事情的结束,通常是说,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如果说初阶班的结束是画上了一个省略号的话,高阶班的结束连句号都划不上,更不要说完美的句号。为什么呢,因为我是有些完美主义的,总觉得高阶班是一个仓促的结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在这个结束之余,谈一些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为以后的生态讲解员培训能够更加成熟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
虽然在国外和中国港台地区,生态导览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在国内,生态讲解员还是一个很新鲜的概念。因此我们希望去做一个尝试,在一个大城市,一个钢筋混凝土的石头森林发动人们对自然进行观察和认识。这种认识并不是来源于教材书本,而是来自于生态讲解员在自然环境中的直接引导。这种引导,可以是带领大家去发现身边的动植物,比如观鸟,让普通市民知道除了麻雀之外,上海还有许多种类的鸟类,能亲眼看到它们,认识他们,知道有关的小知识(如看到棕背伯劳引入一下劳燕分飞。),还可以是认知一些身边常见的物种,我并不是强调物种辨识的必要性,而是从普通市民的需求来看,对动植物,尤其是常见的动植物是非常想知道他们的名字的,尤其是植物。
在豆瓣上曾经有人发起过一个非常火的线上活动,就是贴出身边常见的植物。我记得当时我帖的宝盖草和泽漆得到了很多条回复,大家一致的反应是,哇,天天见到,终于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了。还有人提出应该在学校植物上做吊牌,让大家都认识认识。可见这方面是有所需求的,所以物种辨识的基础,作为一个生态讲解员是必要的。
并不是要成为多个某个方面的物种高手。事实上某类物种的所谓高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天天接触,看,辨认,经常参加野外考察,加上有一个经验知识丰富的指导,一切因素加起来,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无论是哪种基础的生态讲解员,要能训练到向游客去说多种不同的生物,如植物、鸟、昆虫、节肢动物、甲壳动物,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无他,只有靠积累。这种积累是有针对性的,可以从最常见的最容易见的入手,随着经验的增长不断提高。物种辨识只是最基础的,对物种的了解和提炼才是一个生态讲解员需要锻炼的素质。除了解答市民想认识种类的要求后,还可以进一步带他们去观察和感受更多自然的元素。
如观察到因潜叶蝇和潜叶蛾的取食,叶片上出现的弯曲白线,捡起地上梧桐裂开的特色的果实,触摸腊梅有质感的似磨砂面的叶片,聆听各类鸟类的鸣叫,闻闻鸡矢藤的味道(虽然难闻,但是对这个名字有了更深认识)等等。这类导览和介绍是更高级的要求,就是能否发现游客不曾注意的自然现象,或者能否给游客常见又不解的现象做出生动的解释。在天马山解释白头鹎叫声的时候,树懒说,大家可以听到现在出现的两种叫声,一种是唧唧喳喳很吵的声音,一种是比较悦耳清脆的鸣声,实际上这些都是白头鹎的叫声。为什么它会发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呢,因为和人一样,我们听到的叽叽喳喳的比较吵闹的声音相当于它在说话,那种很悦耳的声音就相当于它在唱歌。这个例子非常通俗和好记,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就非常适宜。这种能力同样需要积累和强化。
以上,是对生态讲解员培训班的目标和内容做一个总结。我们的初衷,也是想在国内能够培训一批这样的生态讲解员,能够在活动中带领一队人,为他们进行自然讲解,增加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的意识。由于是第一次尝试,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