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培训工作总结 > 新课程培训总结精选25篇正文

《新课程培训总结精选25篇》

时间:

新课程培训总结(精选25篇)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1

通过参加高中新课改学科知识远程网络培训,使我收获很大,深刻认识到了崭新的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更新评价观念,提倡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等。作为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既充满了信心又感觉压力很大。现将自己的感想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面对新课改,首先应具备新理念。在今后的教学探究过程中,教师注意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出发,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促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生长出新知识,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和路径,促使学生自己得出并表达结论。倡导研究性学习,把利用资料、思考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贯串于教材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觉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标准。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而且教师要不断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课改给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速,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材版本众多的新课改实行中,我们不应该再是去教书,而是用书教,我们不应该是书的“傀儡”,而是书的“驾驭者”,那么,如何驾驭书?课标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在各章节的教学中,备课上课前必须先课标(结合课标解读)后教材,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标中建议的活动根据当地实际尽量开展,还有一部分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暗含在教材的活动中,也不能忽视。

三、欣赏每一位学生

大多数普通高中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学生基础差,尤其是文科学生。提到这些学生时,很多老师总少不了埋怨,实际上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思想观念。应该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一心一意搞好对学生的服务,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愿意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在学习中得到较好的满足。这样我的学生就会成长,就会成才。

四、注重情感教育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教”的成效,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由于地理学科较其它学科相比,注重实际生活与生产,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创设各种机会,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体验到地理学习的成功喜悦。在教学内容上添加有思考性的内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取成就感,达到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

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地理教学要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21世纪议程作出应有的贡献,教育学生理解、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自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实施21世纪议程作好准备。具体要求是:

①正确理解满足现在需要和满足未来几代人需要的关系,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

②正确理解根除贫困与满足广大人民需要的关系,增强扶贫和人类平等发展的观念。

③正确理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作自觉的环境卫士。

④了解21世纪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策略和行动,增强参与实施观念和历史使命感,自觉作好实施21世纪议程的知识、思想和参与能力的准备。

作为地理教师,坚持写好教学后记有许多好处。写好教学法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但面对的学生不同,如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找到一个既符合教材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写好地理后记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在地理教学设计中产生“灵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善于捕捉”灵感”,并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写好地理后记为撰写地理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学后记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心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记录。因此,教师的教学后记不能仅仅停留在坚持“记”上,而应该将这些零散的看似互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加以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撰写有关的教学教研论文,为地理教学服务。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2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新课改终于来了,经过暑假的远程培训及自主学习,对新课改由陌生变得逐渐熟悉,了解了一些新变化,学习了一些新理论,但对具体教学,还是首次,有一种莫名的紧张。下面就地理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来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的理解和思考。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转变教师角色,关注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是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法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改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在培训中,我不仅认识了许多音乐教育的同行,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为我在以后更好的搞好音乐教学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课改教学工作展开以来,新的理念使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新审视。要积极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懂得“爱学”与“如何学?”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及高尚的情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己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改革的重大举措。课程核心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二、如何上好音乐课。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如何上好音乐课?怎样才能把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到音乐课堂中去?音乐课堂该注意哪些问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问题真的还不少,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能够放在学习者的视角,围绕本课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需要。音乐审美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贯穿着浓郁的教学情境,清晰的展示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体现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发展的特征。同时注重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挖掘、对教材人文教育的内化和发扬。

首先,这次我们音乐教师的培训对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是及时而有效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如罗文忠老师讲的电脑多媒体制作软件。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音乐水平应该可以教好学生了,对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不足,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更加清楚了音乐课应该怎样教。我们以往的照本宣科确实很重要,但是要看到教材提供的内容与方法;要正确把握学生唱会与唱好的关系,唱会是目标,唱好则是过程;对于音乐作品,我们音乐老师要做出艺术化的设计与诠释;我们音乐教师要强化示范作用,音乐教学部需要捉迷藏;在对音乐的表现,往往教师的一手势更胜过于教师的说教;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旋律永远比歌词更重要;而我们平时的检测,不仅只在于期末进行;我们音乐老师一定要要教会学生聆听歌曲的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当今时代的教师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度理解和挖掘教材,以摸索教学方法。经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三、重视音乐实践,深化学生体验。

作为语文扎实的基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次基础知识专业的培训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收获,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测评、中学说明文议论文、中学古诗词教学、高效阅读课堂构建对我的教学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促进,尤其是说明文,由原来不知如何教到现在让我豁然开朗,真是大有收获,还有议论文,不学习还不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就连基础的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都错得千疮百孔,还好能及时发现不足,因地制宜。

从最初对青马工程一无所知到亲身经历,从最初参加青马工程到这期培训结束,我也在这段旅程中从而迈向了更成熟的阶段,加深了更高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更优的实践水平。有幸参加青马工程对我而言是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师应该认真地贯彻上述原则,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全体学生提供接触、表现音乐的机会。通过培训发现,音乐课若仅依靠每一节课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是很难达到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合唱团、舞蹈队只能使部分学生得到锻炼,校级歌咏比赛、艺术节虽然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时间较短,仍属短期性活动,不能满足多数学生对艺术的强烈需求。课堂教学,仅仅是引起学生喜欢,亲近音乐的动机,使此动机更积极地加以升华。而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变被动为主动。更应该让音乐走出教室,增加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促成更多的音乐氛围环境,寓教于乐。在课堂上给学生自己表现的机会,灵活而自然地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爱乐风,增加爱乐人口。让音乐走进各班教室。走进每个家庭。甚至走进社会。与生活结合,从而进入每个人的心灵。在教学上,能引导学生更多。更大的思考创作的空间,并赋予更多更大的弹性,让学生在自由生活中自己成长,懂得关怀自己。包容别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3

通过三天的认真刻苦的高中新课改培训,我感触颇深,收获丰硕。

一、对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理解,教学观念得以更新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到高中英语新课标的理念:(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我了解到高中课程的总目标:高中英语课程包括五个维度的基本目标,即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它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要培养学生开放的、接纳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有了理论上的正确认识,我们的教学就有了依据,我们的教学就更有针对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今后开展每项教学活动前,都要充分论证是否符合课改精神,是否有利于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按照新课

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英语新课标理念,把我们的日常行为变成新课标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全力以赴地开展以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落实课程理念的战场。

二、对新课型的内容和实施方法有了更深入认识,教学方法得以丰富完善,科学有效

通过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鲜活的案例分析,我吸收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我的的教学思想得以启迪,我的的教学智慧得以丰富。

1.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在课堂组织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课必然是参与型的课堂。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只有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才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必须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气氛。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用英语授课,不能迁就学生。这也是一种听力训练。教师用英语教学,学生也会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去思维。不要怕学生听不懂。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欲,教师提供机会给学生,学生自然会热情投入。活学活用,效果就好。 新的中学英语教学动向要求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每周拿出一节课去指导学生博览课外读物,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各种文化知识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模拟交际,让语言有用武之地是优化教学内容的一个方面。作为高中教师则可抛开现成的表层理解的问题,设计掌握文脉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关系的问题,并提出深层次理解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的英语课的前提。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策略。

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新课程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掌握研究学问的方法。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负责介绍实用的东西给学生。教师应精选相应的内容推荐给水平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自学、探究。所选内容要有时代感。或INTERNET下载,或选自英文报纸等。学生通过自学,知识面扩大了,英语水平提高了,自学习惯也逐渐形成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开端。所以,我们要消除教学观念中的误区,不要把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局限在教材上,局限在教室里,局限在教师的水平之内,要有超越意识,才能有超越的发展。

3.重视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结构体系、难易程度与分量以及活动与任务的设计等方面,都力求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重激发其

兴趣,有较强的感染力。教材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文化信息量大;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改变单纯重视讲解与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安排语言材料,以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设置真实而生动的情景和“任务型”的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其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提高其用英语做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和发展能力

新教材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是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高中教材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安排听、说、读、写等多种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5.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材中的小组活动形式多样,这些活动的完成均需要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组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互相配合。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解决班内学生个体学习差异的难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责任感的形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民主意识。

6.开展教育科研,实施课堂观察,倡导反思性教学。

现代教育离不开教育科研, 要成为学者型教师,就更离不开教育科研。科研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科研就在我们身边。其中课堂观察就是非常简便易行而又效果显著的一种科研方法。

课堂是一个特殊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在与学生的频繁互动中,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生以及学科知识传

授上,这使他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行为是有效还是无效。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课堂研究较好的起点。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使其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发展其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职业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7.精心设计、打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适当的模式有利于新老教师的共同进步。我们提倡在模式基础上的个性张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保持活力。因此,我们要集中全体英语教师的智慧,设计出不同课型的基本模式。如阅读课模式,词汇课模式,语法课模式,复习课模式等等。比如在阅读课上,我们应形成通过跳读、速读和精读由浅入深地获取信息,并通过不同的学生活动获得情感体验,以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发展,依托课文并超越课文的情景教学模式。

以上所谈的是我对培训的一些浅薄认识,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实践新课改的理念,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新的课堂教学中,努力打造民主、和谐和高效的英语课堂,使全体学生既得到健康的全面发展,又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以实现。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4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四川省高中新课改培训。培训结束了,颇有了一些收益和感受,现做一如下小结。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改革的重大举措。课程核心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面对课改的必然趋势,我们高中生物教师要正确对待课改。

一、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往往会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教师已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每个老师都应该是一个教育家。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转变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的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四、在抓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所体现的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参加实践、应用理论、获得经验、提高素质、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一个教育平台,因此,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也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对于每一位学生参加的活动、取得的荣誉都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也作为学生评价的一个参考,如运动会、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晚会、知识竞赛等,都是学生发展个人爱好的舞台,他们在这些方面获得的任何成绩或表现都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作为新高一生物的教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简单地把课改理解为变教材。这次课改不仅是换换教材,而是通过教材内容改变,实现包括课程功能、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及课程评价体系等的根本转变,真正实现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过去由老师传授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为主。

走出“错误地认为进行课程改革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弱化,影响以后的升学考试”的误区。过去我们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现在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以前关注更多的是学习结果,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这次课改立足于三维目标的统一,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因此,不仅不会带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弱化,相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更灵活地运用知识

2。新课改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没有兴趣,尤其感到高中生物课枯燥乏味,师生之间也缺乏合作与交流。教学过程实际上则是师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传统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高中生物课的枯燥乏味,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全面提高未来国民素质

3。要改变学生过去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的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使学生学习变得富有个性,并最终达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

4。新课改要克服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课改也是如此。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模式阻力的消除等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课改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困难和挫折。在有勇气的同时,还要有理性。尤其是青年教师,要避免急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面对课改,同时要克服畏难情绪。课改的洪流已汹涌澎湃,让我们正确面对,奋勇争先,投身到激流之中去锻炼吧!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5

一、师资队伍的培训是实施新课程的根本

师资队伍的培训,有两个途径:

1.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市教育局教研室在高一级开设“高中物理新大纲新教材培训”课程,共30学时。其主要内容有:

主要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包括:教育部颁发的大纲,部领导、专家的讲话;省教育厅领导的讲话,省教育厅的文件,市教育局的文件和材料。

介绍教育部培训计划的内容,教育厅培训计划的内容,以及各地的经验。

组织教师交流实施新教程的体会、听课和观摩。

教师继续教育,着重解决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的转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基础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的社会从精英教育向义务教育转变,正在普及高中教育,我们的社会将要进入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传统的教育难以适应这个变化,教师必须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才会接受和自觉地投入这场教育的改革中去。

在培训中,我们强调一个全新的教育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介绍学习最优化的几种理念,即:动脑、动手、动口的“三动式”创新学习;全脑学习(即左脑与右脑协调、大脑与小脑协调);全面发展素质的学习;课内与课外学习的结合;校内与校外学习的结合;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我们着重指出,这些理念是分别站在不同的层面的专家的研究成果,他们分别适应不同对象。我们学习之后可以找到与自己相近的一点来尝试,体验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的关系。

(2)切实执行课程计划。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都有相应的计划,指导各地、各校执行新的课程。我们强调教学计划是行政机构对教育进行宏观控制的手段,各校、各科教师必须坚持执行。我们发现,凡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都会理解新的教学计划,忠实执行这个计划。这恰好说明为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首要问题。

(3)对教师的支持。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学校、教师都认为需要取得上级的支持,广州市除了介绍各地的经验,还邀请一些教师介绍他们的成果;分层召开教师座谈会,交流实施新课程的心得;组织教师到二中、七中、十六中参观和听课;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开展创意活动与外出交流。

2.教研活动 。由物理教研会高一中心组牵头,制订高一级的教研活动计划,将开展新课程作为中心任务。主要活动包括:学习新课程的心得,教材分析,教学体会,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座谈交流,小组研究,青年教师与新教师培训,公开课、实验课介绍,研究性学习实施与成果汇报,到外地参观与听课。

教研活动与继续教育从不同的层面为教师理解新课程提供了支持。

通过师资培训,为支持新课程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有了这支队伍,我们的教学就会不断取得成绩,不断进步。

二、教学控制是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教学控制,一是教学计划对教学的宏观控制,二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1.对市教育局的教学计划要坚决执行。在教师培训中,帮助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宏观的控制。

2.有些教师教学的难度会超过教材的难度,不是因为他们对教材把握不好,而是他们担心教学的难度不够,会影响质量。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我们指出教材的要求适应多数学生,教学应从多数的学生出发,同时兼顾少数资优生、后进生,要求教师上课前先了解学生,“上课时面对多数、课外兼顾少数”,一定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受益,都得到各自的发展。难度控制不应片面的降低难度,也不应片面的加大难度,而是体现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控制难度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邀请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各校相互交换资料,探索教学控制的变量与学习方法,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控制。例如:变量包括学生投入的时间;教学的难度;学习兴趣。方法包括自学法;研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调查法。一些教师说:拿别人成功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可以说是“投入少、收效快”。

三、在教师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理念下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制订学习、研究的方案,自己实施研究,自己总结研究的成果。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选题给予引导、支持、帮助。遇到教师不熟悉的其他学科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研究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教师给予支持、帮助。研究性学习把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在学校的支持下学生自己组织研究性学习汇报会、成果展览会以及走出校门,到校外去交流,参与社会实践。给予学生自己探索、实践的机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学习能力都有了提高,例如:十六中、二中的教师认为高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力就有明显的提高;今年华附、二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分别获全国金牌和银牌以及多项奖励。面上更多的学校高一级的同学在广东省、广州市的创新活动及创意物理实验活动中获得了表彰。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6

为期十天(x年7月21日~x年7月30日)的新课程远程培训结束了,通过这十天看视频与文字文本的学习,通过网上交流和做作业,通过专家的.点评和交流,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新课程的培训和实施是一项巨大而艰巨的工程,需要众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需要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共同努力,现对新课程培训总结如下:

首先,必须要坚决落实新课程的实施,国家领导和省领导必须依然要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有计划的落实各项工作。

依然要组建专家团队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要对可能发生或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准备。

其次,各省各市县(区)领导团队,要做好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

如教材版本的选用,课时如何安排,选修课课时与教师的安排等。做好新课程的实施计划与落实工作,提前为新学期新教材的实施做好准备。

第三,作为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熟悉新课程的教材,对课本内容、教学教法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新课程教学做到胸有成竹。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教师间依然要坚持交流学习,可以借鉴已使用新课程地区的方法与经验。学校可以组织年级任课老师提前集体备课,准备新课程所需要教学工具,准备野外学习基地等。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领导,教师和配套机构紧密配合起来,马上行动起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打有准备的仗”,才有利于对新课程的落实与实施。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7

这十天的培训学习中,全体学员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辅导教师的积极努力和大量细致的工作,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全体学员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习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这就是转变观念。

三、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

四、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六、今后,我们还要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教育事业服务。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要求教育尤其是课程及时做出敏锐的反应。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就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彻底改变中国人才“高分低能”的缺陷。

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进一步改革并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全体学员认为: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制约,过分偏重学科类课程,忽视活动类课程,偏重必修课程和分科课程,忽视选修课程和综合课程,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偏难和过分关注学科体系的完整,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的趋势

全体学员总结出,新课改要向以下几方面发展:

1、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2、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环保教育,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比例。

4、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5、重视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6、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课程个性化问题实际上也是因材施教的问题,课程多样化尤其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教材的多样化,是我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客观需要。

7、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新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8、课程设计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体现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的精神:改革过分注重课程的知识传承价值,强调课程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终身学习的价值;改革课程结构门类过多、整齐划一,缺乏统整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改革过分注重经典内容、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系统性的偏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偏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革考试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记忆,并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评价标准的偏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标准多样的评价体系。这些目标及其所体现的基本精神应成为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基本依据。

9、课程评价如何进行,必须明确的是,课程评价总是具体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改变以往考试结果定终身的弊端。

、新型的学习方式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8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1. 新课标解读。

2. 仁爱英语教材分析。

3.涪陵五中的xx老师介绍他在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标解读。

第一天龚敏老师结合实际教学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她的讲解朴实,贴近我们老师的实际生活,听起来觉得真切而平易近人。其中她提到了英语教师本身也要提高自己的英语素养,并推荐了学习英语的方法之一,观看原声英语节目电影等,并与我们分享了美剧《纸牌屋》、《老友记》。《老友记》我很久以前就看过,确实不错。这次看《纸牌屋》,又有新的收获。

三. 仁爱英语教材分析

第二天上午由重庆的陈实老师为我们做仁爱英语教材分析的讲座。她的教学态度很让我感动,作为一个名师,她没有一点架子,整个上午的培训,她一直都是站着讲的,而且不是一直站在前排,而且还往中间后面等走动。她的课堂中,我听得很认真,一点都没开小差,这点本身就值得我们为人师的人好好学习。她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提到involve这个词,从她的课堂中我也能真切的感受到。真的是让学员们参与到其中。

我74号,位置不是前排,中靠后了,但是我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一直都能感受到她的关注,并且乐于参与到她的活动中,我记得我一共有4次还是5次参与她的活动并发言。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她现场讲授了一个词汇记忆的方法,任意选3个单词造句,时隔将近20天我都能记住当时我起来说的句子:the bear is running on the beach.所以说involve能增强学生对英语的感知和记忆。另外一个就是一分钟记忆单词,一共有16个单词,我一分钟记忆并写出了10个。后来她讲授了分类和联想记忆后,我16个都能写了。因为我参与了被卷入了(involved),所以效率很高。这点对我的课堂教学启发特别大。

四.涪陵五中的xx老师师介绍他在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

第二天下午由涪陵五中的xx老师给我们做培训。秦老师算得上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老师,不到30岁已经小有名气了。是让我欣赏和佩服的一个老师。今年在渝东南片区的英语赛课上,他是冠军得主,并且胜得让人心服口服。这次他的培训中主要给我们分享了他的三次成功的公开课的设计理念。颜色、现在进行时和电话订餐。他提到公共课的技巧之一是,一堂课的亮点在哪里很重要。确实,通过赏析的他的三节公开课,确实都有亮点,比如,在颜色的教学中他设计了magic time,现场用矿泉水变初不同的颜色,我们都觉得神奇。他现场慷慨地分享了魔术的秘密,在矿泉水瓶盖上涂上相应的颜色,一晃瓶子,水就变成了相应的颜色。确实是聪明而有心的老师。

另外在教学现在进行时的时候,他把现在进行时的构词规则口诀用《爸爸去哪儿》的旋律引导学生唱出来,这首歌谣在初中生中早已耳熟,所以现场很成功,当然亮点也相当突出。最后,也分享了电话订餐这课的亮点:现场让学生打电话订餐,和学生对话的那个人的声音是提前录制的,在对话过程中采用单击播放,达到现场的感觉。听到此,我不禁感慨:一个优秀的教师真的是聪慧、用心、有激情并且能说会唱。这些都值得我好好学习。

总的来说这次现场培训我的收获颇多。多么希望能多组织些这种面对面的现场培训。因为有现场才有会有真实的互动,无论网上弄得多么花枝招展,都没现场来得实用。其实,在网上怎么学的,大家都心知肚明,看着看着不免就想打瞌睡了。用陈实老师的观点而言,没有把学生involved,怎么能有效?我期待能有的这种现场培训,并且能让的老师参与,希望多组织这种有互动的培训。最后,感谢教科所精心安排的这次现场培训。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9

一.面对周课时少,教材内容多,初高中知识在衔接上存在问题的现状,首先要使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语文人教版必修模块教材容量大,仅是阅读部分,每册就有四个单元共16篇文章,还有表达交流5个专题,梳理探究3个专题。一个模块实际的上课时间为9周共36学时,其中至少需要8──10个学时的作文课时间,还有梳理探究的内容,这样仅阅读教学最多剩下20个学时,加之相当多的选文有一定难度,一篇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按传统教学就需3──4个学时,教学上时间非常紧,就是在早晚课并用的情况下,按常规操作一般也完不成教学任务。

分析起来,教材的容量增加是客观事实(至少是将以前三年语文学习的内容安排到了一年零半个学期里),而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的教材观有待更新,处理教材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长期以来我们“教教材”教惯了,教学只停留在“教”的层面上,不尝试“用教材教”。教材仅仅是个例子,虽说是老师们人人能说的一个道理,但在操作中却不敢擅加取舍。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教”不完高中新教材是正常的,但并非是学生“学”不完。教学中,我们是以书本为本,不敢越雷池一步,还是从学生实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灵活自主地处理教材?是以“教”完教材内容为重,还是以“学”到多少为本?是从教师个人预设的教学任务出发,从教材内容出发,还是从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状况出发?是坚持统一要求、统一步骤,还是尊重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是过于依赖教师个人,还是不对学生放心?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老问题,是“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的观念冲撞的结果。“教”不完可能客观存在,但学生“学”完是完全可能的。“教会”和“学会”孰轻孰重值得认真思考

所谓“教教材”,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忠实传授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其特点是对教材内容做细致地梳理,到位地传授,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教材的观点就是“真理”、“权威”。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讲究启发、讨论,也讲究师生活动,但当学生的观点与教材的观点不一致时,只能以教材的观点为标准观点,甚至对某个问题的表述都要以教材的文字表述为依据,即所谓“以本为本”,其实质是压抑了师生的创新精神。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仍然使用统一的教材,仍然与考试大纲一道成为高考命题的依据,故此种知识立意的教学行为仍然占据主流地位。

所谓“用教材教”,就是依据课标、基于学情,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忠实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在此种教学行为中,教材只是一种学习工具,教材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是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教材也不能成为高考命题的依据。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推开,各种版本的高中教材纷纷上市,为各地市、各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伴随着高中教学使用教材版本的多样化,高考只能依据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个版本的教材来命题。

就“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区别而言,从知识容量看,教学大纲的目标主要是“双基”的目标,重在知识点的规范,课标的目标则是包含“双基”在内的三维目标;教学大纲规范的学习内容没有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力,在其指导下的教学行为很容易导致“教教材”的教学行为,而课标中的学习内容的总量大大超过了教学大纲所规范的知识容量,其中大量的选修模块和新教材(无论是必修教材或是选修教材)中呈现的大量学习素材(如丰富的案例),赋予了学生极大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从知识的呈现方式看,原来的统一教材更多地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编写思路,知识体系比较完整,前后章节的逻辑性较强,文字表述多以结论性的表述为特征。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编教材,以学科理论为背景,以课标“三维发展目标”为核心来编写,体现“问题解决”特色,很少或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性知识,试图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素材自己悟出隐含其中的基本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教科书与其说是“教材”,不如说是“学材”。由此,教师如果不加选择地用“教教材”的教学行为去实施,必然出现“课时不足”的尖锐矛盾,同时也就不可能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所以,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行为必须是“用教材教”。

为了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实质性转变,我们考虑了两个问题。其一是“教”什么,其二是怎样“教”。

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态度),并将这些基础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已有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应深入思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刻涵义,认真分析课标中规定的内容及其所达到的要求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还可补充哪些内容?同时应将哪些内容从课堂教学中删减去?

作为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紧紧围绕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这个核心来组织教学。

其次,合理利用时间,利用各种机会“教”语文,让学生“学”语文。

(1)早、晚课的合理使用,课程的合理整合与分配。

(2)对学生成长记录袋整理的参与

二.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信息多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材上没有一个标准,教学参考书上也没有涉及,教师应依据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知识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尤其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等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我们要做学生思维的呵护与引导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下面是我们一位教师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的片段。

师:《林黛玉进贾府》中后人的两首《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是“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是“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之子”。其实,这正是曹雪芹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我分析完后,学生们都在低头做笔记,突然,一位学生举起手来,我以为他可能听得不太明白,叫他起来,他慢慢地站起来,看了我两眼才说:“老师,我觉得我们的同学与贾宝玉有相似之处,比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愚顽怕读文章’、‘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对于贾宝玉的这些,作者与世人大加赞赏,而我们却得到老师与家长的批评,难道不可以说我们也是对传统的一种反叛吗?”

对于这位学生的提问,我愣住了,同学们也惊讶了。学生提出的这种问题还真出乎我的意料,但我知道这问题很牵强,可见学生对文章认识的错误。我刚想反驳,但又想,问题虽然是错误了,但在学习中能联系身边的人和事来比较,并大胆提出疑问,毕竟他是思考了,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吗?或许他也知道自己提的问题不太妥当。于是,我决定换种方式,引导其正确理解。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好,说明他在学习中懂得思考,是位有心人。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我先把问题抛给学生,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何。果真有学生举手,我指名回答。

生:老师,我觉得他讲的有些道理,贾宝玉光有一幅漂亮脸蛋,只知在内帏厮混,又不喜欢学习,这样的人能赞扬吗?

生:对呀,我们现在有时也不喜欢学习,为什么老被批评?

师:贾宝玉真的只在内帏厮混?真的不喜欢读书?他不喜欢读什么书?他所处的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和我们的有什么差别?

生:我知道贾宝玉为什么不喜欢读书了,因为他生活在封建社会中,当时他们学习的是八股文之类又长又臭的文章,没有实在意义,只能死记硬背,那当然是怕读文章了。

生:我记得《红楼梦》中贾宝玉是喜欢看《西厢记》的。

生:大观园大都是女人,贾宝玉接触得最多的当然是她们了,其实他不是厮混,他经常与他们对诗作画。

生:宝玉作为出生在贵族家庭中的贵公子哥儿,不仅不鬼混,而且对丫环们也平等对待,在封建社会中这种行为难道不值得称赞吗? 生7: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与贾宝玉的是不同的,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我们能不学习吗?

师:同学们,你们的说法是很正确的,要正确认识一个人物,就不能脱离他所生活的背景与环境。贾宝玉在封建社会中的这些表现,不能简单地认为他是个贵公子哥儿不思进取,相反,他却是一个敢于和封建制度、封建思想作抗争的叛逆者。处在不同时代背景的我们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贾宝玉,要正确认识我们的学习目标与任务,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去建设,因而我们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三.面对目前在教学上强调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活动,教材的练习与训练题变少,高考又不知怎么改的问题,要处理好教学中“实”与“虚”、“死”与“活”的关系。

尽管经过了培训,有的是多轮培训,但许多教师操作上的改观不大。仍是重在讲授和训练,仍是把高考当作第一关注的话题,将教学过程纳入高考的循环之中。他们是在担心:课内学生活动多了,体验多了,老师的讲解少了,学生学不到东西、教学效果下降了怎么办?有的课堂有变化,但在追求热闹,学生具体收获不多,花架子,不务实,知识与技能不能落实。有的仍以高考训练的模式套新课改,处处以训练为本,试题又深又难,题型沿袭高考样题,过于追求考试分数。

有效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狭隘的教学目标问题。如果将新课程定位在为高考服务,为学生成绩提升服务上,那是极其狭隘的课程观。我们不能让高考指挥一切,让教学只是围着考试转。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学业成绩是其重要的方面,但不是我们的教学的终极目标和全部目标。如果改善了教学,真正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和发挥起来,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师生共同合作,学生有了全面的素养,有了提高和发展,面对考试,即便是高考,学生也不会有困难。

由于语文界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论争尘埃落定,大家都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于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又出现另一种偏失,相当多的教师受弱化工具性观念的影响,不恰当地认为要弱化知识教育,反对知识本位,加之实验教材无论是课文前后,还是一本书的前后均将知识性内容作了弱化处理(这种做法及教材审查标准是否妥当尚待时间来检验),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喜欢“死”,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透,就立马跨过课文本身做许多引伸与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并且极力地要把一节课做得热热闹闹,又好玩又好看──十分“活”。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的“死”东西就不是在搞新课程,只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和一节课的“活跃”“活泼”上。这也是偏了人文性,又弱化了工具性,“虚”得没有着落,是一个误区。

我们也不能将教学效果仅局限在知识与能力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中间需要辩证的处理和科学的安排。课内各种活动必须要追求效果,虽然貌似热闹的形式主义不是课改的追求,但在教法上太实太“死”又不是语文课的特点。如果仅是为了追求“死”,而把重要的“过程”忽略了,其实是把重要的教学目标丢却了。

许多人总认为我备好的课、确定的教学任务就是目标,一节课应该完成我定下的目标,把预设的任务完成才放心,如果学生活动的“过程”太长,讨论、思考、体验的时间太多,我的课没上完,这节课目的就没达到,就是失败的课。于是在课堂中,许多热闹的讨论场合、生机倍现的体验过程被强令嘎然而止。教师怕时间不够,不得不让学生从“过程”中走下来,直奔预设“目的”,“过程”搁浅在任务面前。这是很煞风景,不大科学的。语文教学当然要有目标,只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目标过于单一刻板、过于集中明确、控得过死也不行,它应该是在具体与模糊、明显与隐匿的交融互动之中。有些目标表面看来没有马上达到,但通过学生的多方位体验,已深入其内心,对其思维方式的改善、情感的养育、知识领域的补充有很大效益,这不是狭隘明确的预设目标所能涵盖得了的。急功近利不利于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所以说我们既要重视显性、明确的目标,又不能忽视隐性、模糊的目标──教学目标和内容既要“死”、“实”,又不能太“死”太“实”,既要有一定的基础(或重点),又不能完全为基础(重点)而教,要有综合效益(三维目标)的追求;教学方式上要“活”,不要把课上得太“死”、太“实”,要把“活”“虚”的过程给学生,但又不能太“活”太“虚”而没有实效,以致流于“虚”……这大概是语文学科十分独特的地方。语文课的特别处就在于“死”“活”并重,“实”“虚”相间。

四、对学生模块学习的过程评价要公正、灵活。

按新课程要求对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平时测验等,教师都要给打出一定的过程综合分。不说别的,单就作业而言,一个模块教学中,至少十多次作业,四篇作文,而每位教师必须面对100左右位学生,要对几千份的作业逐一评价,恐怕是只能走形式了,怎么能给他打课堂表现分?教师的工作量有多大?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1、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教师不能“独霸话语权”。在课堂评学时,教师是主要的评价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除教师外,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避免单一的评价带来的误差,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不同主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2、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应采用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鼓励性的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另外,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纠正学生有失偏颇的地方。评价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评分或等级、评语等。

五、新课改实施一年以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语文必修教材的整合处理还需进一步探讨。

2、由于对学生学情调查估计不足,制定的教学目标有偏高现象,还需调整。

3、过程性评价还有待于完善。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10

20xx年7月24日――8月1日,我参加了沿河县教育局在西南大学举办的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来自全县各中学高中数学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这次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观摩示范课等形式进行学习。让我有难得的机会与众多教授、名师面对面地座谈、交流,聆听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领悟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安排合理,让我受益匪浅。

一、聆听专家讲座,提升思想理念!

这次培训听了西南大学教授李达武的《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西南大学教授张广的《数学文化》,西南大学教授张晓斌的〈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探讨与案例分折〉,重庆市教委主任饶英的〈高中数学高校课堂教学探折〉及部分学校的名校长、名师的讲座,观摩了两位教师的示范课。在专题讲座中,各位专家、知名教师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线的中学教师该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知识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知道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我在这次培训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还很欠缺。只有掌握全面的学科知识才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难点,才能有对教材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保证教学流畅地进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学习方法和发展能力。

二、专家学员互相交流,提升学员理论水平!

在理论培训阶段,为了提升每位学员自身的理论水平,专家们都会预留一定的时间与学员们交流,学员们畅所欲言。有了不同思维的碰撞,不同观念的碰撞,这样使得教学中的精华得以展现。学员们提出许多的观点和问题,这些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专家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答疑解惑,学员理论水平得到再次提升!

这次培训我每天都做了详细的笔记,也在交流中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这次理论培训,就自身更新优化而言,使我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培训,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太有限了,看问题的眼光也太肤浅了。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四、学员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

本次培训,汇聚了全县的骨干教师,每位培训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相互之间,但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乐山师院组织了我们分组座谈,各小组还有代表总结发言,这种形式为我们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因此,我们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在与一同学习的学员们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了各区县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所以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在培训中,由于我们不断地交流,所以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总之,虽然只有10天的培训,但是留给了我许多的思考。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改变了一些观念,提高了认识,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名教师的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11

通过参加为期四天紧锣密鼓的省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班的学习、聆听了六位专家的讲座,以及参加培训教师在课余饭后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一周来,我们放下手中繁重的高三总复习工作,一起相聚武夷,感悟课改。

一、感悟课改

1、转变观念

培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养。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数学教师作为数学知识的传播者,不仅要把数学知识传播给学生,还必须关注对学生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把培养学生应用、建模意识作为数学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学生在新课程下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今后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选修课程。而新课程也为学生多向发展、多层次发展创造了条件。体现了“人人都能学数学,人人都能学到对自己有用的数学”,这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这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数学史这一门课程的设立,让学生在掌握一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一大批为数学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从而学习他们百折不挠的钻研、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有良好的德育效果。

第1页共3页新课程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每所学校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每位教师都要有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会,先行一步,争取在课改的潮流中大显身手,并立足本校教材的开发,教出自己的特色,教出学校的特色。

3、学习的一些体会

通过培训我了解了课程设计的一些基本思路,对课程性质也有一定的理解。通过学习感觉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八个方面:

(1)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指导学生合理、科学地选择课程,制定课程学习计划

(3)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强调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以时俱进地加强双基教学,

促进扎实双基与能力培养的协调发展;

(4)现代数学更具整体性,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整体的认识,形成网络;

(5)数学已丛幕后走向台前,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

识和能力;

(6)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人生观、科学观的形成;

(7)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8)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二、担忧与建议

面临今后的课改,我们普遍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学校领导对课程改革的观念与决心。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还是走走形式、应付了事。这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教育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教育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不是一个教师,几位教师所能完成的,因而要有一个敢于负责、锐意进取的强有力的领导,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二是高考与课改。只有我们才能真正体会高考对高中教师的重要性,它关乎我们的声誉、待遇甚至是饭碗。课改不但需要紧密跟进型的高考,更呼唤陪伴型的高考。因为高考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指向应试教育,同样也可以引导中学教学走向新课程、走向素质教育。因此建议在实施新课程的同时,尽快出台新课程考试说明等高考相关文本。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12

7月21日——30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二司组织实施了“20xx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根据省教育厅和州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在县教育局人事股的直接领导下,我校新高一年级教师不避酷暑,积极参与,潜心研修,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我校共有69名教师参与了十二个学科的远程研修培训,此前,已有15名教师分别参加了相关学科省级新课改骨干教师培训,8月中旬,起始年级教师还将参加州教研室组织的教材培训。广大参训教师通过培训,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正式吹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奏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华彩乐章。现对我校培训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在知悉20xx年秋季学期新高一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信息后,学校领导就敏感地意识到暑假会进行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认识到了新课改师资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估计到了教师培训工作涉及面广、人数众多、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的局面,做到了未雨绸缪,对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作了统筹安排;同时,学校基本确立了以周和凯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李绍璜副校长专门负责、教研处具体组织实施和监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培训工作机制,确保了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精心组织,严格落实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际效果,学校专门召开了新课程改革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会议,对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作了详尽的安排,相关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同时,还初步制定了《宣恩县第一中学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指导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在具体组织过程中,由于接到具体培训的通知较迟,加上学校已放假,部分教师已回家或去探亲,培训面临着通讯难度大、教师集中难的问题。教研处在领会培训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在县教育局人事股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针对学校的实际,选择了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以分散学习为主的培训方式,保证分散各地的教师均能参加培训。教研处克服了各种困难,通过打电话、发E-mail、传送QQ文件、发短信等方式,将培训的网站、注册码、ID帐号、培训方式和要求等通知到参加培训的每一位教师。学校还开放计算机教室以确保无电脑的教师顺利完成培训。教研处协调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多媒体教室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为完成培训服务。

分管领导和教研处对教师培训的考勤、培训流程、培训纪律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在13-18日培训注册期间,对于未能按时注册的教师进行电话督促或代为注册;培训开始后,教研处每天浏览相关网站,掌握教师培训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教师培训的进展,对于未能按要求进行培训的教师,或通过打电话,或通过发短信,督促他们加强学习,保证学习的时间和质量,按要求观看专题视频、学习相关资料、参与案例研讨、进行网上交流互动,及时提交作业。同时,分管领导和教研处每天进行巡查,对在学校计算机教室集中培训的老师加强管理,提高培训的效率。

三、热情高涨,氛围浓厚

我校广大教师在远程培训的10天时间里,都做到了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及时提交作业,热烈参与讨论,研修气氛浓厚。参加新思考网培训的七名物理老师共提交作业116篇、发表文章179篇、发表评论732条,谢义明老师提交作业23篇,名列恩施州物理一班第三名;六名化学老师共提交作业101篇、发表文章154篇、发表评论1139条,吴胜奉老师评论以345条高居恩施州化学一班第一;四位生物老师共提交作业44篇、发表文章53篇、发表评论126条。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培训的八个学科46位老师,共完成作业380篇,作业评论431篇,优秀作业数为58篇,发表文章133篇,文章评论数417篇,精华文章数计32篇,发帖630帖,回帖3170帖,简报评论数计347篇,特别突出的是,张永老师提交作业11篇,优秀作业3篇,学习时间78小时16分高居培训榜首。

参加百年树人网培训的四名政治老师共提交作业36篇、发表文章15篇、参加主题研讨12次、简报评论数10篇。

一位老师培训结束后的个人感言反映了老师们培训的热情:“晚上学习简报、下载第二天专家要讲的文本知识并抓紧时间先学习;早上起床看班级简报、班级公告、当天的学习内容、完成作业需要的知识,再去下载专家的视频讲座,认真听取两个小时,领会其实质;下午先学习拓展材料,再完成作业和在线勘探题,接着是在线讨论。……把团队和专家看成了我的亲人、看成了我永远的朋友,这依依不舍的心难以平静!”

四、成效显著,培训圆满

本次培训依托强大的理论资源,面向中学实际,切实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采用“手把手”的培训模式教导学科教师如何分析把握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开展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开展集体备课和研究性学习,并且以在线研讨的形式及时解答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很好地把握了学科教学的脉搏,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使近年来新近参加工作的大批年轻教师学科教学的理论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广大参训教师感觉受益匪浅,备受鼓舞。一位老师在培训结束后,写下了非常专业的心得体会,他说:“我觉得现在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地设计为,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有创造性的活动,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习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还对课程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这些观点对于所有高中教师均会产生有益的启发。

本次培训中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学习、认真研修的优秀学员,在整个培训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典型带动和榜样作用,对培训的圆满完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他们的积极努力,认真参与,潜心研修,精心作业,体现了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对事业的负责,在研修平台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足迹。

总之,本次新课改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十分成功。因为培训,老师们付出了辛劳,收获了快乐与享受,同时,老师们也对即将开始的新课程改革充满期待与自信。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13

经过了四天的新课程培训,我们分别听了连江一中的郑锋老师《在思想方法引领下的高三复习课程设计》、柯跃海老师《高考数学复习目标的确定与实现》、国家培训师王光明的《数学教学研究与成果表述》、以及王钦敏《突出思想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等多位专家的讲座,几位专家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解读,深受教育,提升了教育教学的理念,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不仅了解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还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内容、结构和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等。过去的数学教学以传授知识、提高技能为主,而新课程它更多关注的是人,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持续的发展、终身的发展。

数学新课程实践,既体验了改革的艰辛,也收获了新课程实验的成果,同时,也深切地认识到,从数学课程标准到新教材、从课改目标到教学现实、还是从教师到学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矛盾,这些问题与矛盾也正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经过这四天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

一、使我更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对于新增部分大学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数学新课程。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应当在保证“双基”落实的前提下,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试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积累有益经验。新课程,给我们每个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得到发展。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14

首先,必须要坚决落实新课程的实施,国家领导和省领导必须依然要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有计划的落实各项工作;依然要组建专家团队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要对可能发生或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准备。

其次,各省各市县(区)领导团队,要做好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如教材版本的选用,课时如何安排,选修课课时与教师的安排等。做好新课程的实施计划与落实工作,提前为新学期新教材的实施做好准备。

第三,作为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熟悉新课程的教材,对课本内容、教学教法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新课程教学做到胸有成竹。

(2)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3)教师间依然要坚持交流学习,可以借鉴已使用新课程地区的方法与经验。

(4)学校可以组织年级任课老师提前集体备课,准备新课程所需要教学工具,准备野外学习基地等。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领导,教师和配套机构紧密配合起来,马上行动起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打有准备的仗”,才有利于对新课程的落实与实施。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15

暑期我校为全面落实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抓校本培训工作,在报告厅进行了短期培训及组织了专家讲座。我积极参加了人事局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在培训学习中我总是认真学习与思考。顺利通过考评,取得结业证书。同时认真自学有关校本培训的文件及材料,感受颇深。我想,这都是针对新课改和需要进行的活动。通过培训学习及不断的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四变",

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中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

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是,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因此可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常识课堂的开心词典等都是生动有效的形式。

工作和生活,使学习内容更丰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乐趣。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创造了无限的机遇。为了迎接时代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地运用当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思想

通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本期的培训,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我继续努力,今后我一定会用信息技术及专业技术处理教学工作

在学习期间,我积极探讨新思路。本学期开学初,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学习领导的支持,我创办了"竹根兴趣班"。把暑期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开创了学习方式的先河。由于之前没有该类型的兴趣班,因此,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堂。当然,这只是我迈出的一小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将更加努力地完善现在的课程并积极探索研发新课程和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都能有一技之长。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16

这十天的培训学习中,我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辅导教师的积极努力和大量细致的工作,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圆满完成。一、首先对新课程的认识更进一步:1、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并能投入其中。2、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4、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二、体会到新课程的变化:

1、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

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2、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这就是转变观念。

3、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习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4、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5、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6、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7、今后,我们还要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教育事业服务。

三、体会到了课改的艰辛我在学习之余,与各地的教师私下也做了交流,深感课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难与阻力也不容忽视。

若要课程改革成功,尚须方方面面的努力。这困难有来自经费方面的--经费严重不足或使用不当;有来自教育内部的人人关心的终结评价尚未出台,广大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最后的评价十分关切;农村教师的素质的提高问题;高中与初中的课程衔接问题,高考的问题;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的问题;市场上大量充斥的滥编滥印的教辅教材问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以及培训的一些问题几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研修使我们了解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了解了数学教育的方向,了解了教材的设计思路,了解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也体会到了课程改革的艰辛。

四、增加了新的思考我觉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担子都不轻

因为进行新课程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准备,必须要有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下一代人的数学教育,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都应思考,都应行动,都应付出,都应探索。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数学教育的美好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新课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17

20xx年秋季我参加了高中语文新课程研修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每天半天的时间的专家远程视屏教学以及网上远程交流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一点心得体会。

第一、感受特别深刻的是看专题讲座光碟,专题中提到的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都是我们在平时教学就存在的。观看世纪教学案例观看实际教学案例,也很受启发。课程团队专家提供的一个个案例、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如同火花一般,点燃了我的思维,也点燃了我的热情!喜欢朗读,在教读一篇文本之前,也总是反复诵读,熟到能背诵的程度。读中发现问题我就思考然后查找资料解决问题,自己对文本喜爱至极了,常常到了迫不及待地想上课的地步。这应该是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但究竟怎样指导学生朗读还是缺少清晰的理论指导。可是听了课程专家组老师的各种课型的诵读指导,特别是来老师的《雨巷》对学生层层深入的朗读指导,把诗歌的意境在指导和朗读中阐释的淋漓尽致,听了他的课我感觉特别冲动,深受启发有了一种想马上实践的热情。

第二、在课程专家组的讨论中我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提升,认识到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尊重认知规律,对学生朗读指导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要有目的的指导读。每一次读都要进一步的理解文本,读有所获。所以老师要设计好文本朗读的指导层次,尤其是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教学中备课应该包括备学生,因材施教。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但又不是盲目的,而是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读文本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不一定都是千篇一律的放声朗读,可以根据文本量体裁衣,采用精读、默读、略读等等多种方法并用。我觉得我们做事最怕的是什么都要个模式。关键是怎样在课堂中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亲近文本,提升了对文本的认识,达到共鸣。其实只要能让学生热爱语文,喜欢阅读,读有所获。达到这个目的能过什么途径是并不重要的。

第三、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一些学生高中毕业了,还不能写一篇条理清晰的议论文,错别字连篇,文章辞不达意。最基本的要求也达不到。这些问题也充分反映了我们语文教育在作文教育方面的缺失。从事教育以来,我至今还对作文教育感觉没有头绪,缺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只有教材上的那么一点东西,还非常笼统。和很多教师交流大家也觉得教学中缺少系统的写作教学设计。是听了两位教师的议论文写作的专题教育,尤其是后一位教师针对议论文中的论据如何表达的作文课,感觉耳目一新,非常具体,可操作性也很强。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写作有这样的细到部分的教材,在作文教学也不至于这么盲目了。还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学生现在的作文缺少文体意识,写出来的文章四不象。这些和我们作文教学中的指导不够也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急切盼望出台作文系统教材。

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高中新课程的亮点,在这次课程改革中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提出来的,其实这门课程是对我们过去的整个课程那种单调教学的一种革命。我们过去几十年的传统教学太过于学科化,而实际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走向社会以后,对知识的应用是综合的,因此,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就少了自主而丰富的应用各科知识的一个环节,所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如何看待这门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呢?我认为首先是要怎样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解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有责任,把它作为为学生终身问题来考虑,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应该为社会培养拥有综合能力的合格公民,为学生的整个一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作好准备。

在研修中我这样不断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真正领略到了培训的精彩:既有理论的高屋建瓴,也有实践的品鉴入微;既有专家的专业引领,也有同伴的经验互助……

在研修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激活我的语文课堂:

1、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2、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4、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学生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在学习中激发了自己的兴趣,扩宽了自己的视野;在教学中激活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远程研修虽然结束了但是我相信我的学习远没有结束,我要有“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18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习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平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向平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些次学习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平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习、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谐、平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关键词:课程总结。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19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各市、县、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为了使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形势的发展,教材改革势在必行。20xx年8月31日,国家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研制组公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标准》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新教案,当然需要新的教法,新的观念。这给我们经历了旧教材的老师,尤其是经历了教材改编数次的教师来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使我们倍感教学压力之大。但我坚信,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在这种喜逢教改的机遇中,压力能转化为动力,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对象,使他们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本人针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体会。

1、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他(她)不仅需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地用英语去分析课文,根据英语课程的发展新趋势,将新知识,新方法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需要广博的其它学科知识,如历史、地理、文学、科技,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我们只有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吸取他人经验,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压”,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尽可能多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2、教师必须潜心钻研教材。新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新型产品。它的特性,功能

需要教师在教与学中体会,去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一切得从“新”开始,也得从“心”开始。所以我们需要为每一个“45分钟”的教学作出数个“45分钟”的准备,要用心备课,钻研教材,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构建新课程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去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教师要广泛猎取多方面的知识,选取重点对学生因材施教,能对学生的质疑做到有问必答,对答如流,得心应手。

3、课堂教学要“基”、“实”、“乐”、“新”四结合。“基”就是教师应注重学生基础,运用基本技能教学,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动耳、动口、动手等“动身”活动来达到动脑的“动心”学习效果,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得到“实惠”。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与教。这样课堂才会“信其师,善其道,乐其学”,才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主动在去动“身”,动“心”。这样才能够产生“新”的教学和学习灵感,创造性地去思考分析,使创新能力得以实现,这样学生就能把自己“乐”的事情放在“实”事感到学有所用。

4、教师教学要有艺术性。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故教师在教学习过程中应充满激情和情趣,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展示自己的教学魅力,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应积极开展互相学习的教学活动,适时地实现角色的转变,让课堂成为一幕戏。传授知识时,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让学生唱主角时,教师是导演,发挥集体智慧,培养合作精神。

5、教师教学手段应灵活,以创新为主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课外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如让学生进行单词接龙,句子接龙,英语谚语、名言警句等接力赛,玩文字游戏,猜字谜、猜人物、戏剧表演、故事改编、讨论等表演式活动,又如课后或周末等利用学校外教资源来开展英语角,英语辩论赛等课外活动,设置不同的表演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运用多媒体将现代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如运用powerpoint制作图片,或下载flash动画等,使要讲的知识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语言和语法形象化,让学生边享受边学习。教师应树立起教师、学生、多媒体之间的“新三角关系”,这样一来,教学成果才会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仿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20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举行的xx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一中等6位老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和吴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内容编排呈现新的特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日常的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与“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方便。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数学几何中的图形变换,如对称、平移、折叠、旋转等,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拟合等等。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印象,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走出传统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新课程,在今后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程。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21

回顾一年来,在市局及学校的指导下,师培工作以深化创新型特色学校及新课程改革为主线,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继续打造特色品牌和名师群体。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按需实施、分类指导”为原则,重点在为教师提升教学智慧,自主发展,苦练基本功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就把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师“三计”培训异彩纷呈

在吉林市教育局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以来,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尤其是在教师课堂技能训练方面更是紧抓不放,它对于我校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专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具体培训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通过市级的《导入技能训练》、《语言沟通技能训练》、《提问技能训练》等系列文本培训,引领教师自修自悟,自主提高;从课堂实践入手,每课必评“三计落实”,通过课堂点评,引领教师提升了“三计”设计水平;从活动入手,通过每学期必搞的“三计”竞赛,更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能力的平台。通过培训,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技能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二、教师多元评价定位准确、合理

教师多元评价主要从问卷调查和常规检查打分两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评价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的隐性方面去评价,常规检查打分主要从教育教学的显性方面去评价。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方法主要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师评价方案,从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学习、参加活动等各个方面,多角度的对教师进行评价。每月评价内容主要是针对月重点工作进行评价打分,及时反馈到个人。月末进行工作总结并公布个人考评分数,作为年末教师评比的依据。通过考评,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参与性,有利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力度,加强了教学管理的实效。

三、新课标培训超前落实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学校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了新课标的培训。学校制定了课标培训的方案,结合具体情况分四步进行。一是全体教师的学习反思环节。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对照课标的新旧变化,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二是通过举行学习交流等沙龙活动进一步深化教师对课标的理解;三是结合课标知识理论答卷,内化对课标的理解。四是开展以精品课为载体的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践行课标的落实。上学期我们主要进行了语文新课标的学习与沙龙研讨活动。新课标的学习,极大的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在市级教师课件评比、教师基本功竞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开展了名师——李晶教学思想研讨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展现名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教师与名师搭建零距离的交流平台,感悟名师课堂教学的真谛,总结名师教学风格,指引名师科学发展的方向。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此引领教师队伍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变。我校特别举行了名师李晶教学思想研讨会。通过李晶教师的示范课、经验介绍以及学生素养展示,全体教师及时进行了沙龙研讨,最后钱校长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既总结提升了活动的目的意义,也给名师提出了新的希望。

五、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一年来课堂教学共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是进行校本读书指导课的研究;二是进行语文自主学习的研究;三是进行优化专科教学策略的研究;四是进行名师李晶教学思想展示会;五是名师骨干示范课;六是数学教师专题研究课、七是青年教师汇报课。校本读书指导课的研究突破了教师备课的薄弱之处,改变了教师读书指导课的现状,为学生会读书,能感动,会感悟提供了平台;语文自主学习研究围绕“语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效率”进行研究,通过语文课堂一、二课时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内进行大量阅读,充分发挥了教材这个载体的作用,以一篇带多篇,使学生能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做到读写无痕;专科组际竞赛采取的是上课评课的形式,也就是一个年组一位老师上课,还有一位老师评课,所有专科教师参与这个活动,听上课,听评课。

通过此活动,使教师们互相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名师教学思想展示会是学校建校以来第一次进行名师教学思想展示会,意义非凡。它既是对名师个人努力的肯定,又是对名师教学思想的宣传;既是对整个教师队伍研究能力的调动,又是名师培养工程举措的再深化。名师骨干示范课重在示范引领。数学专题研究课重在30分钟的'小课效率上。青年教师汇报课旨在锻炼、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相信,在名师的带动下,九小的教师会更优秀,学校的教学水平会再上新台阶。

六、常规的培训、考核做到周清月结期末有表彰

学校开展的各种教学培训活动,在学期初都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每一周每个月都进行总结打分,表扬优秀的,督促落后的,做到有的放矢。期末学校对本学期所有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总结表彰。对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22

为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提供师资保障,教育部启动了“国培计划”项目。从20xx年10月26日开始,高教社国培计划(20xx年)——河北省初中物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两部分内容。该活动是在线上理论研修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县初中物理教师物理实践探究知识的研修能力,而进行的县下集中培训、磨课研课、课堂展示与实践观摩活动。活动根据“聚焦日常课堂突出问题提升教学能力”的培训主题,以提升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培训任务,通过合作互助,专家引领等形式,围绕初中物理课堂与活动进行研修、交流,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并形成研修成果。

第一部分 精心准备

我们成立国培计划领导小组,由进修校齐孝海校长任组长和进修校陈艳玲、张海波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主要有班主任王保国和郭秀娟,具体负责线下培训过程中的各项活动。

20xx年11月26日线下活动正式启动,教师进修学校齐笑海校长分别在会上做了动员报告,宣传布置此项工作,对本次培训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等均做了详细的宣传及说明,通过动员会,提高了各单位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教体局、教师进修学校和参训教师所在单位领导思想达成一致,形成共识,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部分 科学管理

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把培训落在实处,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1、强化管理 健全制度

我县将此次培训结果纳入各学区(校)年度考核,同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将此次培训学时和成绩纳入教师档案,与年度考核挂钩、与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挂钩,扎实推进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落实责任 注重服务

此次“初中物理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县下活动培训时间长,任务重。为防止培训流于形式,使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教师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协作,从严从细科学管理。要求每位参训学员做到专心听课,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按时交作业、心得等活动,不做与培训无关的事。要求班级辅导教师及时将“国培计划”项目的课程安排、时间安排、上交作业等进行及时通过QQ群和微信群通知公布;要求总务处保质保量的为学员提供饮食服务,为学员提供生活和学习用品等。

3、领导重视

开班仪式上,高教社领导及教体局领导都讲话,培训期间,进修学校齐笑海校长和陈艳玲、张海波副校长多次到现场指导工作。

4、三管齐下 强化监督

(1)考勤采取各学区校主管领导、教师进修学校主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三方共同管理,对发现的问题逐级通报;

(2)对积极参与培训各项活动的学员及时鼓励,评选了10名说课讲课优秀课。见附件2

第三部分 项目开展

本次活动通过领导小组的认真研讨,结合上级部门的安排,共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启动仪式

20xx年11月26日线下活动开始,会议由进修学校校长齐笑海主持,副校长陈艳玲分别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并介绍了本次培训的内容及意义;还根据我县的师资力量、教师素质,结合国培项目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齐笑海校长介绍了进修学校对此次培训的准备及管理措施等。

2、专家讲座

20xx年11月26日一天,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大学访问学者,阜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师教育。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监测中心专家库成员,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官。主持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十几篇,指导大学生和一线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的顾江鸿,讲解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分析》,通过讲解让各位初物理老师清楚了初中物理实验的是提高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为什么物理探究要遵循一定步骤,重从科研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提出实验问题与现象,让学员去思考与互动,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积极性与思维能力。培训前班主任郭秀娟负责签到,王保国介绍培训项目,张海波书记介绍专家,并介绍培训纪律。

3、研课磨课

进修校张海波副校长和王保国、郭秀娟、郭文君与王静老师组织100名参训老师进行了两次集中研课、磨课。我组人员每次都能提前30分种到活动地点,活动中我们分工明确,合作共赢,按要求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具体来说:郭秀娟主持下,张海波书记从物理学科特点去评价物理说课;王保国站在说课的角度,即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三个角度整体进行培训;郭文君负责摄像与照像,王静负责档案。同时培训中齐孝海校长也到培训地点参与听课,并说出自己的听课建议。

在活动中,根据“聚焦课堂突出问题,提升教学能力”的培训主题,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训任务,通过合作互助,专家引领等形式,围绕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研修,说课中教师态度端正、发言积极、相互学习、充分交流、达成共识、形成通案,教研氛围浓厚,并形成研修成果。最后评出了二中郭利良、局直实验中学的孟会军、四中的贾爱霞、第五中学的杨红光及第三中学A的杨利英,经过听评课,我们小组评出第二中学的郭利良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局直实验中学的《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两节课在第三次培训之中展示。

4、成果展示课

20xx年1月6日,参加此项目的初中物理教师100人在临漳县第二中学进行了优质课成果展示活动。具体过程为:首先是第二中学的郭利良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上课,整节课条理清楚,安排紧凑,课堂容量大,在常规探究基础上拓展了三个小实验: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的倒立等大的实像,透镜被遮住一半之后成像情况,这样的设计非常好。同事,教师能够关注实验前指导以及实验后学生的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尊重实验数据。

其次是局直实验中学的孟会军的《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上课,整节课知识点强调到位,气氛活跃,语言幽默,组织教学很有激情,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性语言层出不穷,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紧抓学生注意力,教学效果很好。

最后是来自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员,北京市物理骨干教师。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及物理教研工作二十余年,分别承担过初二至高三各年级的物理教学及教研工作。被北京师范大学聘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培训专家马朝华,他的培训专题是《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物理实验教学》,交流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方向——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实践——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物理实验教学;提升——教师专业发展。马老师注重与学员的交流和互动,积极关注学员教师们的疑问困惑,在交流中共同解答。马老师结合很多教师实例、教学视频说明问题,信服力很高,让参训学员理解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和做法,也让参训学员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和实践方法。

5、报到率分析

本次培训,学员参训情况良好,100名参训学员,在1天的集中培训过程中,每天的报到率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请假手续严格按照请假制度进行,做到了真实可靠,无弄虚作假现象。

6、就餐

进修学校尽力为学员提供舒心的就餐环境,学员吃的饭菜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第四部分 培训效果

此次“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培训,贴近教学,贴近课堂,形式新颖,内容符合一线教师的需求,专家讲座具有针对性、实施性和前瞻性,参训教师积极性很高,认真聆听专家、名师的讲座,倾听他们对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思想和方法。这次培训,给学员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他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为今后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注入了源头活水。

本次培训,从根本上解决了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今后将争取更多的研修培训机会,切实提升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临漳教育的明天更加辉煌。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23

为期八天的历史学科新课改远程培训于今天下午落下帷幕,期间,我聆听了历史学科专家学者对新课程改革的解读,学习了历史课程新理念,对现阶段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并通过甘肃省课改网中的交流平台和同行进行了深入、激烈的讨论,不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培训时间虽短,却获益颇丰。

我的收获

首先,谈谈我对新教材的认识。甘肃省从去年开始试行的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在编排体例上有了显著的变化,它改变了以往的编年体例,以专题取而代之,而专题之下又按时间顺序罗列史实,内容更加系统。但是,这也淡化了对某一时期历史全貌的认识。新教材的专题排列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的知识更加丰富系统,有较高的对历史史实进行整合、取舍的能力。从内容来看,新教材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内容结构,学科间的交叉联系更加密切,政治学、历史地理学、社会学涉及较多,这对学生和老师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补充些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的知识。

其次,谈谈我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以往的教学中以老师为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层次之别,对学生往往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这也使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历史课的功能没有实现。而新课改倡导改进教学方式,更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次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则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政治教育层面,强调人文主义价值观,以人为本,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更加人性化。但与此同时,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提高了,学生的时空转换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要求提高了。这对目前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的。

第三,谈谈我对教学教法的认识。新课改后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为配合这些教学方法,历史课应适时开展一些特色活动,如读书交流会、历史剧表演、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等等,让学生感悟历史,热爱历史。此外,课改后的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更多的教学辅助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它不仅能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历史史实,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眼球,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我的成绩我在这次学习中,相应的取得了一些成绩,共完成作业8篇、撰写研修日志7片、教学设计4片、发表评论60余条、积极参加在线讨论,提出了20个问题。每天基本上都在上网,研修的路上,一路汗水,一路思索。但是,苦中有乐、苦中有趣、苦中有获。关键是获得了真知、获得了友谊、珍享了精神财富。研修平台永远是传授科学知识的神圣殿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家园;是那种致力于文化的传授,学业的精进,人格的塑造之地;是那种崇尚奋斗,拒绝平庸,激励学员们以不断探索的精神而努力拼搏的心中舞台。

我对今后教学的设想

1、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真正使历史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相长的新境界。

3、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4、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质上是教师一种经常性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和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日趋完善和优化。并以此来优化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总之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新的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教师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惟有迎难而上,面对现实,团结协作,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历史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全面实施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真正使高中历史教学走进新时代,闪出新时代的光芒。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24

在培训过程中,多次聆听各位职教专家精彩的讲座,和各中专学校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了我们在创办职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热点及难点问题,探讨了当今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等等。为进一步吸收职业教育教学经验,推进我校的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作如下小结:

一、重新认识艺术专业职业教育的形势与任务。

由于长期处于基层教学,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交流不多,而艺术学科恰恰是紧密联系实践的课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实际的教学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在新课程的开发方面,如何提高个人的艺术素养方面,以及如何上好示范课和说课等。目前职业教育在中国成为一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职业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二、主要培训成果

1、课程改革模块:了解项目课程研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马所长和蒯校长两位专家在前两天的讲座中对项目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进行全方位的诠释。也使我认识到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项目课程改革力求调整和改革原有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新的教育课程体系。现在看来,我过去所学的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丰富,但这些与市场需求缺乏有机的结合,学生技能单一,学非所用。本次培训使我们感觉到项目课程研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专业素质模块: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了新的认识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建华教授的讲座,使我对艺术学科的分类,音乐表演的学科性质、发展嬗变、施教结构形式、教学原则方法和评价,还有对今后在音乐论文的选题原则和途径、材料的搜集与处理等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所以我会在回校后对本校艺术专业老师进行一个这样的专题讲座,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对我个人和学校其他老师在专业素质的提高上树立了全新的标准,确定了更加专业的指导思想。

3、“五课”教研模块:对“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在27号一天的两次讲座,于黔勋和吴永军两位专家教授引经论典、深入浅出,对“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精彩诠释,尤其是于黔勋教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教材不过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使我茅塞顿开,因此为什么我用这句话来作为我总结的课题,我感觉到这是对现代化教育最精准的定位和总结。用它来指导所有的教学过程,才不至于让我们的教学方向有失偏颇。所以我也会和于教授一样把这句话当作我的教学座右铭,同时我也会把这句话分享给我的同事,用它来指导和监督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结交新朋友,开拓新思路

在这十天的学习中,不仅从专家的讲座中对职业学校艺术专业新课程的研发与发展方向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还结交了许多兄弟学校的老师朋友,在课余时间的交流分享之中,一些兄弟学校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开拓了我对今后教学的新思路,一些老师的经验交流使我深受触动,受益匪浅。

四、一点遗憾和一点建议

我个人最希望了解和学习的三单招考试和技能大赛方面的情况,但遗憾的是在本次培训中唯独音乐专业缺乏这方面的学习内容。我建议在学员邮件回执表中增加一项内容:就是学员最希望培训的内容。这样也可以使艺术中心组在培训课程的安排上有个前期的了解。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当前的职业教育的现状,使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在此要特别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参与培训的机会,同时更要感谢江苏省戏剧学校的几位领导给各位学员创造了一个的非常和谐的文化氛围,我将积极整理培训的内容与收获,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相互结合,及时反思分析,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为学校的教学作出贡献,为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课程培训总结 篇25

我认真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参与同行们的交流讨论。感到耳目一新,收获很大。专家们的讲座以及优秀课例,使我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对新课改由陌生变得逐渐熟悉,了解了一些新变化,学习了一些新理论,但对具体教学,还是首次,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因为这毕竟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关系到学生的前程,关系到三年后的高考,也关系到我校的发展。新课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但是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引领下,在千军万马争度独木桥的背景下,怎样平衡传统教学与新课改教学,怎样在新课改教学中,既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提高三年后高考升学率,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观念的的转变。

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重新认识高中地理课程的目标和定位。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教师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

二、角色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以来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这次高中课程改革中新课程赋予教师更多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只是习题的研究者和考试的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学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一直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体,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主要的教育空间。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往往被教师占领作为传授知识的地方,整节课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欠佳。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现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主人.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理应受到重视。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架设学习桥梁,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把教材加工成可以让学生感受或接受的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把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把现在教学中花在多余的分析、谈话、提问的时间省下来,还给学生支配,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节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专注地、饶有趣味地读,在读中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并进行相关内容的读写训练,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比如在《洋流》这部分知识教学时。让学生结合气压带风带知识仔细认真观察洋流图。老师提供一些问题思路让学生慢慢思考总结洋流分布规律。

3、使课堂形成最佳学习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而且还可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