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汇报合集3篇》
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汇报(精选3篇)
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汇报 篇1
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及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标准》的具体安排,结合学校实际状况进行了积极准备,于20xx年9月,先后对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有益经验。
一、分析对象
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对在校127名学生进行测试,将所测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测试方法
依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中的方法进行测试
一年级: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左眼视力、右眼视力
二年级: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左眼视力、右眼视力
三年级:身高、体重、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左眼视力、右眼视力、一分钟仰卧起
四年级:身高、体重、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左眼视力、右眼视力、一分钟仰卧起
五年级:身高、体重、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左眼视力、右眼视力、一分钟仰卧起、坐肺活量、50米×8往返跑
六年级:身高、体重、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左眼视力、右眼视力、一分钟仰卧起、坐肺活量、50米×8往返跑
为了保证测试工作的质量,使测试工作与体育课教学及学生体育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凡是上体育课的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把测试成绩与体育课成绩、评定三好学生挂钩。
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1.各班测试成绩统计
2.学生体质测试分项成绩分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高年级的成绩要比低年级的差,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不及格。与健康标准中评价模式相比较,我校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改进。
四、测试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1.测试仪器的精确性有待提高,要有统一的标准。测试值与实际客观的科学性之间存在误差,应努力降低仪器的误差率。使测试结果更具科学性。
2.任课教师要加强对测试工作的责任感,主动耐心地做部分学生的动员工作,要熟读和理解《标准》的深刻含义。
3.测试人员要熟练掌握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以保证为学生进行测试和释疑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汇报 篇2
根据省、市、区“减负万里行”相关活动的要求,我校充分认识到开齐、开足课程和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性,深刻理解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我校的落实情况看,我们切实做到了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主要做法
一、健全制度,落实“减负”责任
1.建立减负责任制度。为使减负工作得到真正实施,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第一责任人的“减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我校“减负”工作的实施措施。
2.建立课业负担责任追究制度。召开学校全体教师会议,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关于“减负”工作的文件、规定等,宣布我校的具体实施措施。学校对“减负”工作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量化管理考核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不符合规定作业的任课老师进行谈话,督促其改正;对严重违规的老师取消该年度的一切评优,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公开批评与自我检查,并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
3.建立家校联动“减负”制度。通过家校联系卡,发放“减负增效”告家长书、召开家长会、教师电话家访、利用家校通信息平台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共同促进学生真正做到作业的减负。
二、严格落实文件精神,规范办学行为
1.严格开设课程。学校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规定课程和课时,没有增减课时,无随意增减科目现象;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无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情况,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正常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课程,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
2.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我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确保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没有组织集体上课,要求任何老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在家里组织任何形式的补习班、辅导班,加重学生负担,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
3.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我校规定一、二年级书面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不留书面回家作业。三、四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五年级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保证学生休息时间9小时以上。教导处不定时抽查。学校严格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管理,在全体教师会议上明确规定任何教师不得给学生征订辅导资料,教务处制订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特别严禁教师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4.严格控制考试评价。除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教学反馈检测外,不要求组织集体性考试,不组织和参加未经上级部门批准的各种竞赛活动。检测试卷难度与我校学生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按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队和分类编班。学校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5.严格规范招生秩序。我校严格执行学区划分、就近入学的办法,不以成绩来筛选一年级新生。
三、优化教学活动,提升减负成效
1.丰富课余生活
学生在校园里,不仅仅只是学习文化知识,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更是童年生活的必备营养。学校向来注重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增长学生才干。
主题活动月,丰富学生生活。学校开展了3个主题活动月,3月的学雷锋活动月、5月文体活动月和10月的'科技活动月,通过主题活动巩固强化学生的专项教育成果。
建文化艺术节,张扬学生个性。学校把每年的5月定为校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校园大合唱比赛、师生书画展览、书法绘画比赛、趣味运动会、学生作品展等。做到校园里有书声、有琴声、有歌声、笑声。
开设第二课堂,展学生个人风采。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是我校的第二课堂,开设了合唱、科学实验、剪纸、信息等趣味活动小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流动书籍进教室,丰富学生内涵。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校在每个班级设立了图书阅览角,统一购买学生书架,将固定的阅览室为流动的书籍。在学生自愿献书共享的基础上学校还给每个班级购买了一定的书籍分放在各个班级,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通过浓浓的书香熏陶孩子,又能让孩子们得到充分的休息,做到劳逸结合。
开展阳光体育,锻炼学生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成为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载体,学校向来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同时,随着发展的需要,学校不断赋予阳光体育以新的生命内涵。大课间抓透抓实。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以后的半小时,是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广播体操锻炼之外,还会安排一些趣味性的运动项目,定期以小型对抗赛的形式,促使学生有效运动、快乐运动。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强化师训,完善管理。通过坚持不懈地、有计划教师培训,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名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与培养,发挥他们在“减负”方面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校本教研,形式多样。学校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教育实践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全员参加课题研究,逐步形成多层次的研究。我们开展多种教研活动,构建高效课堂。如本学期的第五届生本课堂教学大赛、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磨课等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存在问题
减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减负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在现实工作中也遇到许多的困惑和矛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宏观管理层面看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质量考评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部分地区小学教学质量调研的组织、监控级段、时间与方式需要深入探讨。
二、从教师管理层面看
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学生校内减负后,校外教育成所得严重不足与家庭教育职能的普遍缺失,导致家教市场火爆,教师进行有偿家教和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的现象有所抬头,应加大教师管理和教育力度,以维护教育与师表形象。
三、从家长层面看
素质教育理念的树立和家庭教育责任的到位,是长期以来影响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持续健康成长的难题之一。学校减负后,家长为孩子购买练习册的更多了,为孩子报名上校外英语、奥数补习班的多了,如果对这种现象持续放任,势必会降低学校减负工作的成效。
----努力方向
我校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减负工作的落实:
(一)进一步加强严格的督查,全面落实“减负令”。
(二)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进一步激励团队,改进校本教研师训机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把“减负”与课改结合起来,与推进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备课组、教研组建设,加快构建合作学习型教师团队,积极地、科学地改进教和学的方法,优化教和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强教师“减负增效”的能力和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家长工作,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
(五)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评选“减负增效”先进教师。
让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体格强健、道德高尚、习惯良好、爱好广泛、理想远大的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一代新人!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孩子在自由的天空下飞得更高、更远……
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汇报 篇3
一、学生体质变化趋势
克城初级中学20xx-20xx年体测项目测试数据值表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克城中学的学生体质状况是逐渐呈上升的趋势。
二、学校工作经验
1、积极宣传,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从学期初开始,利用升国旗、课间操、广播站和板报形式对《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以及锻炼方法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和锻炼目的。让学生懂得只有坚持经常锻炼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同时成立了我校《标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刘永杰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刘建芳、武平德副校长担任,组员由各班班主任、体育教师担任,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明确,同时拟定了《标准》的测试计划和工作重点。
2、转变教育观念,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减轻学生
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校长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第一责任人,要督促并协调各科教师的家庭作业量。学生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合理安排和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
3、提倡余暇体育运动。余暇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采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和自发的学习活动。提倡余暇体育的意义在于将学校素质教育扩展、融入到第二、第三课堂,跨越学校体育教育的区域和时空界限,形成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一体化。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其体育素养;奠定终身体育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4、体育与卫生相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卫生息息相关,卫生是增强体质的外因,体育锻炼则是增强体质的内因,锻炼身体不注意卫生,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损害身体健康。三、工作措施
1、早操:住校班级学生由各班于每天早读课前,组织出操20分钟,活动内容为队列队形操练、跑步、做广播体操。2、课间操:每天早上第二节课后,全校统一安排40分钟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为广播体操和队列训练。此工作班主任老师和体育老师组织实施。
3、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学校场地实际,安排各班级参加一个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为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多样化教材,此工作由体育组教师、各班班主任和班委组织实施。4、体育课:学校按国家规定开足体育课,体育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5、体育比赛:学校每年组织召开校运会、趣味比赛等体育活动。
6、发挥体卫科组优势,卫生人员与体育教师相沟通,共同探讨体育课科学教学法。卫生人员提供学生健康情况和卫生统计资料(包括病弱学生的统计数据等),提供体育课适宜的运动量,协助体育教师对学生合理分组训练,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施与不同的运动强度与难度,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7、卫生人员向学生讲授体育知识、青春期卫生、运动生理、营养卫生、防病和防近视等体育卫生知识,使青少年学生懂得用眼卫生、饮食营养卫生、科学锻炼身体等知识。
8、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倡“健康体育”“快乐体育”教学。对体育项目、内容进行选项、分项,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