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合集五篇)正文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合集五篇)》

时间: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精选5篇)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 篇1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和特色,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和国省地市各级奖项荣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xx年3月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本着“务实客观、实话实说”的原则,现把本学年度所精心组织并顺利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承传统,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

1、新学年度留守学生的注册登记、资格认可,留守学生详细信息表(档案)的填写、汇总;各类特殊学生数据的统计、上报。

2、制定、落实、实施“留守学生之家”师生值日表(并正式挂牌值班)、亲情相关视频预约制度、书报借阅制度。

3、认真开展3、4、5、6、9、10、11、12、1总共11个月份的留守学生集体生日,并结合各月份的`特点,适时组织、猜谜语比赛、国庆知识抢答赛、革命歌曲演唱会、《蓝坊初中“一日常规”》讲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等。

4、实施关爱留守学生“一对一”帮扶工程,依次开展学校行政、党员、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帮扶留守学生工作,做到有实际行动、有文字记录

5、每周一次的学校广播站“留守之声”投稿、稿件的审核、播报等

二、坚持特色,创造性推进“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1、开展“五个学会”宣讲教育活动,即: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2、专设留守学生“心灵驿站”办公室,进行心理方面的谈心、咨询、沟通、援助等,聘请单坤林、王相根、梁爱军、金四珍、宋朝晖、宋宝成校级领导为专家、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

3、元旦文艺汇演“留守学生之家”特别节目——诗朗诵《我的祖国》《感恩的心》。

4、组织对部分留守学生监护人的“打一个亲情电话”、或“作一次上门家访”。

5、组织各个大型节日庆祝活动:三八妇女节给母亲打电话、五一劳动节义务劳动、端午节包粽子比赛、元旦“感恩”征文

三、再创亮点,扎实的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1、师生“同游高安名胜名校、共度圣诞元旦佳节”大型校外活动:学校领导、部分留守学生、家长代表、市关工委、乡局领导共同参与,参观高安博物馆、吴有训纪念馆、毛泽东故居、石脑中学,接受高安乡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事实证明,此次活动深受师生、家长欢迎和社会的认可,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2、开通新浪网“蓝坊初中留守学生之家”博客,公开报道我校“关爱留守学生”的规章制度、重大活动安排与记录,展开与学生、家长、社会的交流等;同时,还创建腾讯网“蓝坊初中留守学生之家”qq群、空间交流平台。

3、开设“留守学生之家”第二课堂,组建象棋队、跳棋队、乒乓球队、篮球队,开展平时的锻炼和学期末的比武,让学生享受运动的快乐

4、组织20xx年度“十佳感恩之星”推荐、评选、颁奖系列活动和全校“师生情-父母恩”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感恩教育,取得的良好效果。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 篇2

我校针对今年来制定的《关爱特殊群体活动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着力点,旨在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对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学生给予关爱。让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阳光雨露,让他们身心快乐、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 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健康成长。结合目前我校开展的特殊群体学生关爱行动,从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等方面全方位地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注重活动的延续性、广泛性和实效性。

一、工作成效

1、启动关爱特殊群体学生主题教育,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学校通过开通亲情电话,为特殊群体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结合校教务处开展的“教学管理月”辅导学生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引导特殊群体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不但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更培养了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2、各班教师通过与特殊群体学生谈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与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通过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学生树立了遵纪守法意识、了解了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让学生保持身心都健康。

4、组织班级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举行庆元旦文艺汇演,并优先让特殊群体学生参加,通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特殊群体学生过度了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他们更加体会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我校动员各方力量关心特殊群体学生,通过我们系列活动的开展,特殊群体学生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来报答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家长对于我校的做法纷纷给予好评,我校的教师积极响应,主动地投身到关爱行动中,希望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形成了一股关心特殊群体学生生存情况的浪潮。

二、经验总结

关心和保护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校要继续把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服务范畴,让所有学生共享一片蓝天,进一步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生活状况,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 篇3

关注“留守孩子”,助力祖国未来,这既是全社会的职责,也是每一所学校的责任。20xx年,我校启动了一系列活动,如关注留守孩子、情系留守孩子等,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消除心理障碍,激励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深入了解,明确目标

随着改革的深化,大量农民外出打工,许多家庭无法承担异地就读的高昂费用,于是选择将子女留在家乡,交由长辈或其他亲人照看。我校共有1473名学生,其中就有589名“留守儿童”。他们在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关怀的情况下长大,而留守老人通常身体虚弱,文化程度较低,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儿童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学生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和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到了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措施,坚决贯彻执行,为“留守儿童”打造一个健康、快乐、公平、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我校采取的措施

1、建立领导负责制。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根据“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切实履行职责。

2、教师一对一援助留守儿童。每位教师都与若干位典型的留守儿童建立了一对一的关系,定期与其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提供生活上的指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除了学校的努力,我们也积极邀请村委、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员工参与“关爱行动”。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加强了与学生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了以学生为核心的关爱网络。

5、举办多样化的活动。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我们在每周二至周四下午举办各类课外活动,包括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6、增强关爱力度。学校在家访制度的基础上,视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度交流,同时也与远方的父母定期通电话,增进了解,互相协助。同时,对农村老年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教育留守儿童。

7、组织丰富的关爱活动。学校就像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们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特别关照留守儿童,例如在班队会上给他们更多的发言机会,在课外辅导时让他们享有优先权,在文艺活动中让更多人参与到组织者中,实践中教授他们自主生活、自我保护的知识,一切都为了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8、一封给父母的信。所有留守儿童都被要求给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情况。这一活动将持续到下一学期。

三、成绩和挑战

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我校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学生的行为习惯改善了,学习成绩提升了,待人接物更礼貌了,更加独立自主了。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山区学校来说,贫困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了“关爱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此外,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一个问题,亟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指导。

总之,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学校更应承担起这个责任,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利益出发,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社会培养出一代优秀的接班人。我们将尽力探索有利于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方法,严格要求他们,同时也要关爱他们,使他们享有与其他学生同等的教育和关爱,培养他们的毅力、独立性和良好的性格品质,为他们提供家的感觉,关爱的呵护,激发他们的信心,让“留守孩子”在全面发展、充满爱心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 篇4

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而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小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面对这些学生,老师们逐渐丧失了所有的耐心和信心,对他们采取各种惩罚手段:体罚、变相体罚、心罚。有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的讽刺、挖苦他们,一点点的挖掉他们仅存的那点尊严和自信,甚至组织全班同学来冷落他,让他没有朋友,没有关爱,没有温暖

耳闻目睹了许多类似的教育事实,让我非常震惊,这些孩子真的不可救药了吗?这些教师是真的爱自己的学生吗?也许,这些教师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恨铁不成钢”,希望在自己的教鞭下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人才,于是“宁给好心,不给好脸”。岂不知,这样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爱,是一种无视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是一种畸形的爱。那么,如何做到真正的爱每一个学生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公正的爱每一个学生。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坐在最后一排》,文中的主人公叫乔小叶,她的个子很矮,却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原因是她的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资格坐在前排或中间位置,那是优等生的专有位置。乔小叶认为自己又丑又笨,没有人喜欢和她交往,她总是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开始自暴自弃。可是幸运的是,一位姓白的语文老师改变了她的命运,在一次语文自习课上,这位老师及时表扬了她,从此唤起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她开始努力,并在一次小测验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一颤,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不是所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因获得自己的私利而爱,相互利用的爱是不是在我们的教师当中存在着?对于那些差生、后进生,我们是不是给予了他们与优等生同样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洁的、公正的,不能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特别是对那些差生教师更应该多关心他们,因为他们受到的斥责、冷遇比较多,亲近他们的同学也很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得到别人的重视。教师应该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创造一些表扬他们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温暖,或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能激起他们的信心,成为他们前进的起点。能公正的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是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的表现。在教师面前,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之下。

二、要学会宽容学生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叫何辰安的男生,是后来转学来的,可以说,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优点,对学习马马虎虎,在班里更是横行霸道,一般任课老师对他不闻不问,只要不影响自己上课就行,一开始,我也本着这样的态度,可是,杨磊并不因为我的不理睬而在课堂上遵守纪律,我们终于闹僵了,有好几次,因为他,我非常生气批评他,看着我生气了,他非但不害怕,反而洋洋自得,这更让我火上浇油,我俩几乎是成了仇人。就这样过了很久,假期里的一天,我和一位同学逛街,杨磊从正面走过来,我们几乎是同时怔了一下,在我还没有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时,她喊了一声“李老师好”,而后,对我很自然的笑了笑,走开了。我呆呆的站在原地,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心胸是那么狭窄,还不如一个小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杨磊相处得很快乐,我再也没有因为学生的过错而发过火,因为,在我的学生身上,我发现了一种宽容的美德。在生活中,两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如果我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行一下换位思考,或许人与人之间就不会存在如此多的矛盾和摩擦。具有宽阔的胸襟是人的美德,这一点对于教师而言,则更重要。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另外,教师的这种宽容的美德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关爱学生工作总结 篇5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教育局对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的要求,为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外出务工人员,我们学校正在努力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致力于确保他们健康成长。以下是我们的总结和改进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完善制度机制:制定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和具体措施,为工作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3.建立信息收集平台: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信息库,并与相关部门联动,及时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精准的帮助和支持。

4. 提供心理辅导:学校配备专职心理老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辅导,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内心困扰,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5.加强学业辅导:学校组织师生志愿者,定期到留守学生家中开展学习指导和答疑解惑,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和自信心。

6.丰富课余活动:学校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文化艺术培训等,为留守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交流平台。

7.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留守学生的家长建立了积极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共同探讨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以上努力和改进措施,我们相信可以消除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不稳定因素,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一、我们成立了一个名为“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领导小组,该小组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对留守学生的关爱活动。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将开展各种与“关爱留守学生”相关的活动。请回复你的修改结果。

二、我们对我校留守学生的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并且通过座谈和咨询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以了解他们各自的心理情况。在了解到不同的心理状态后,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不同的关爱教育措施,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关怀留守学生”小组采取包班制度,协助班主任将留守学生编入本班学习小组中。我们致力于引导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发掘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学校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我们努力让每一个留守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和成就。

四、每班开展了“一帮一”活动,使每一个班干部帮扶一个留守学生,从学习上、生活上进行照顾和关爱,使他们得到了温暖。

五、在“十一”假期中,我们为留守学生安排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旨在缓解他们在假期中所感受到的孤独。首先,我们要求每位留守学生完成一项小制作任务和一次社会调查,并举办了一场书画展览。这些活动不仅给予了他们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也帮助培养了他们在艺术与技能方面的特长。此外,我们还对他们的成果进行了评奖,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通过这些精心策划的活动,我们希望能够为留守学生打造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支持。

六、学校组织了一次“留守学生法制报告会”,教育留守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了法制观念,增强了法律意识,学生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七、组织开展“托管家长”培训活动,指导留守学生书写“致远方父母一封信”。向父母汇报在学校、社会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的过程,这样使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

八、我校最近举办了一次“关爱留守学生”评选活动,旨在表彰那些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留守学生。经过评选,我们评选出了十位优秀的留守学生,并在学校进行了公示。除了在学校公示外,我们还特地给这些学生的远方留守父母发来喜讯,让他们了解到孩子们在学校的进步和成就。同时,学校也给予了这十位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对特长兴趣的浓厚兴趣。

我们在“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为留守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和母爱的照顾,他们往往感到孤独和无助。为此,我们将积极开展各种关爱活动,让他们在校园里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同时也致力于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