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教师专业实习自我鉴定实用三篇》
毕业生教师专业实习自我鉴定(精选3篇)
毕业生教师专业实习自我鉴定 篇1
实习目的:
对熙可食品厂实地实习认识,对工厂的设计,现代工业设备以及黄桃罐头的制作工艺认识。
实习公司介绍:
砀山位于安徽省北部,处于四省交界的位置。黄桃营养价值丰富,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番茄黄素、番茄红素及维生素C,抗自由基等,膳食纤维,钙铁及多种微量元素,硒,锌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水果,成熟糖度14~15度。常吃可起到通便、降血糖血脂、抗自由基、祛除黑斑、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也能促进食欲,堪称保健水果、养生之桃,是果中。安徽是中国黄桃罐头品质的地区。安徽熙可食品有限公司是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美国果的公司,湖南永州信亿发有限公司,三家合资创办的以加工酸性水果罐头及蔬菜系列产品为主的合资企业,注册资金20__万元公司位于安徽省砀山县关帝庙镇。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四万平方米。按照现代化食品加工的要求进行规划、布局,总投资1。5亿元,分二期工程建设。第一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06年11月9日动工,07年6月竣工,7月投产。公司主要产品有糖水黄桃、洋梨、桔片、杏、葡萄、草莓等酸性水果;蘑菇、芦笋、青豆等蔬菜罐头。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等国。07年8月底前,公司通过卫生注册、QS、ISO900、HACCP、国内官方认证通过美国FPA、英国BRC、德国IFS认证。成为安徽省省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熙可公司的黄桃罐头深受海外人士的喜爱。此次去安徽熙可食品企业参观实习,近一步的了解了黄桃罐头的生产加工工艺,同时对食品企业的整体状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实习内容:
黄桃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切半,挖核—碱法去皮,漂洗—修整,装罐—排气,封罐——杀菌,冷却—成品。
操作要点:
1:熙可公司对原料的选择整体以7成熟的黄桃为主,通过传输带不断将黄桃送到切半装置处。
2:切半分机器切半和人工切半两种,工人挑选大小合适,形状规则的优质黄桃进行机器切半;其余继续传输进行人工切半。
3:碱法去皮,碱含量为14%,为钾液,过碱液时分已去核和未去核两种半桃,每个淋碱装置前都有6名人员负责将半桃核向下摆放。
4:去核,修整,挑选:质量的做半桃,次之切条,最差的进行切丁,装罐。
5:加糖水,排气,补加糖水,最后封罐,杀菌。
整个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为淋碱步骤,去皮是否彻底,对黄桃的损害程度直接影响后面的感官评定。生产一顿黄桃需要20到40公斤碱液,对于淋碱产生的污水处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车间的污水直接通过小道外流,在相隔不远处设有简易的过滤装置,其余的水进入污水处理处进行分级处理。整个公司员工约有1000多人,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修整和切半,切条两个地方,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多,加大管理的难度。因为黄桃属于季节性水果,主要生产期集中在每年的7月至9月,很多员工都是当地务农的农民或是兼职的学生,其中不乏偷工减料者,在车间中,有部分人对掉在地上的半桃直接拾起放入罐中,而对于卫生条件要求很高的食品行业,这势必带来了隐患,下午跟着研发部的小张从头至尾将黄桃罐头制作的生产流程走了一遍,在车间短短的2个小时,汗一直往外冒,他们的员工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非常艰辛,同时也侧面的反应了食品厂生产条件恶劣。
实习自我鉴定:
在熙可公司参观实习过程中,我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生产环节,了解了黄桃罐头生产工艺,通过上午的生产流程讲解和下午的实际操作过程,使我对食品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看到了常用的工艺设备:切片机,传送装置,淋碱装置,灭菌设备,封口机等。切半过程分为人工切半和机器切半,机器切半的人数约为人工切半处的1/20。很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少相应的劳动成本,但与人工切半相比,机器切半去核的效果不佳,很多外商对此不太满意。所以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设备参数,改进生产工艺是企业不断前进的方法。间接的对劳动密集型食品企业的生产模式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它对机器的依赖程度不高,设备的选购秉承了利润化的原则,从生产成本考虑采用最常见的碱法去皮的方法,黄桃皮去除的效果很好,但耗水量大,如果算上污水处理的成本以及从环保程度考虑的话,采用碱法去皮并不一定是的选择,酶法去皮在此方面则具备明显的优势。第2天参观的黄桃基地,见到了不同品种的黄桃,初步了解了黄桃的各项指标,形成了从原料到餐桌的整体概念。
非常感谢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安徽熙可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了此次机会,让我们进一步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解到企业的思考角度,为我们今后的科研提供了现实参考依据,也更有利于产学研三者的有效结合。
毕业生教师专业实习自我鉴定 篇2
通过这次为时半个多月的实习,我对室内外设计之这个行业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也为即将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结合实习经历我总结出作为室内外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1)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室内设计师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要不断提升审美能力,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阅历,才可能创造出感动人的空间。
(2)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时尚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预见性是设计师自我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站在一个高度上讲,设计师担负着引导时尚的责任。
(3)细致入微的追求:室内设计师所面临的是环境中各个不同的细节,对细节的处理,关系到整个室内空间设计的成败,越是简约的设计,细节越重要,要注意室内外空间角色的互换。
(4)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及丰富的表现手段:设计师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思想,让业主能够很容易的理解和沟通。
(5)要有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和应用材料能力:市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新产品、新材料不断涌现。及时把握材料的特性、探索其实际用图可以拓宽设计的思路,紧跟时代,在市场中占居先机。
(6)重视概念设计,风格定位:概念设计是对项目的设计思路,它是一个综合结果。它是一个总的思路,包含对人文和功能、科技与材料的综合考虑,有设计者对设计项目独特的认识因素和个性特征,是有别于其他设计方案的根本。着重体现设计中在满足功能前提下,独特个性的植入。所以不要形成固定的风格,但可以形成固定的思路。
(7)对陈设品的认识修养与运用能力:对陈设品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是创造现代文化特征和品位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的根本,陈设是空间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优秀陈设设计中,装饰的形式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品质和美学价值,是人对某种文化境界的体味和追求。
(8)好的人际交往与社交能力:设计是服务性行业,是服务于大众的,不是做艺术品,
很多事由业主说了算!与业主的沟通、磨合是达成一个方案的关键。只有理解了,设计才有方向——正如能够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其风格迎合了一定人群的需求。
(9)重视对市场的调查: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人在即将设计的空间中可能发生的动作、行为进行一些假设,同时考虑现代技术的应用对动作、行为的影响。因为这种假设和分析会引出我们将要面对的设计的一些问题。比如:流线设计的问题、空间设置的问题、陈设的问题、设备配置的问题、色彩和造型的问题以及照明的问题、污染的问题等等。
(10)形成自己的风格:作为一个设计师,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中要提高警惕,
不要丢掉个性,要凭独创打开局面。设计毕竟是一个造型艺术,设计的发展有一个画图的过程,对个性化的要求是设计师毕生的追求,要不断的在工作中磨练。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合室内设计规律的风格。
提案改进与建议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是发现室内外设计市场存在很多弊端:
1、公司为了谋求暴利把廉价材料运用到工程中,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同时降低公司诚信度,对公司未来发展很不利。因此,需要工商局等部门对装饰装修公司进行整顿,质检部门应本着对消费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工程中运用的材料进行彻底检查。
2、还有一些恰恰相反,为了创建些形象工程,本来在设计中可以用最便宜的材料来做这个项目的设计,而且完成后效果会非常理想。然而,领导要的是金子贴在脸上,你就不得不去搜寻昂贵的材料,因为在装修这个行业里潜规则太多,你要完成自己的设计拿到你的设计费,你就必须遵照潜规则把材料用的国内几乎找不到,昂贵的材料尽管往墙上贴,往地上粘,而这时候的设计师其实充其量是在堆集材料而已,不要说环保,就是日后维护都很麻烦,本来有的政府大楼可以重复使用很多材料和设备,为了照顾关系,设计师便肩负起帮其找到充分的理由用一些使用成本昂贵却又没什么好的效果的材料和设备。
3、市场上很多设计师素质不高,实践经验少,独立完成工程的质量有待提高。有些没经过培训就上岗,有的只学过电脑,手绘方面一塌糊涂。
之所以出现以上弊端也是因为室内设计起步晚,市场体系还不成熟,不过映射出有利的一面,那就是发展空间比较大,高素质设计师处于相对不饱和状态,只要经过各方不懈努力相信德州室内设计市场辉煌未来不会遥远。
这是在校期间最后一次实习,我的大学生活也将画上圆满句号,因此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很多本领,相信这笔财富会在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将成为我人生的指南针,激励着我前进。
毕业生教师专业实习自我鉴定 篇3
总的概括起来,我的实习生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见习阶段
从9月20日到9月30日是我们的见习阶段,因此这期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听课,做一些听课记录。那几天赵老师上的主要是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赵老师主要采用了朗诵法和讲解法。在赵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丝毫感觉不到文言文的晦涩与枯燥。相反,赵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更让文言文的课堂妙趣横生,其乐融融。我也曾在心里暗暗遐想,要是能够选择,我真想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当一年学生。
二、教案准备及试讲
见习期间我们就开始了教案的准备。我的第一课是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我初步设想是用三个课时来完成,虽然三个课时我自己也感觉有点紧巴巴的。但看到小组里其他同学几乎都是花两到三个课时来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的。我开始有点不太自信自己的教法,怀疑自己这样安排是不是效率低下、没能很好地给文章提取重点的表现。后来经过与赵老师的联系请教之后,赵老师建议用至少四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因为鲁迅的文章语言颇为含蓄,而且逻辑十分严密。只有在老师的细心点拨下,学生们才能掌握它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这时我意识到课时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根本。就这样,我开始坚定自己的教法,开始了第一篇课文教案的准备。
由于自己没有多少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虽然以前在学校也有许多上台陈述的机会,但我深知中学课堂的灵活性。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十分丰富的。所以我只有严格把好自己这关,熟练掌握文章的每个细节,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更自如地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因此,国庆假期我们都放弃了休假的机会,忙于资料的整合,教案的准备,
但是小组中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抱怨情绪,相反都积极投入到教案与试讲的准备当中。
教案的准备是一个逐渐完善,精益求精的过程。每细读一遍总会有新的发现,这样的感觉很好,也让我丝毫没有感到忙碌的疲惫,而仿佛自己全然一探险家,每一次旅行都会发现新的宝藏。
我们的集体试讲是在10月3号那天正式开始的。本院的指导老师郑潇潇老师也为了我们放弃了休假的机会,留在学校给我们做细致的指导,为我们教案的每一个细节做了严格的把关。大到教学思路的修正,小到每一句教学语言的完善。郑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我试讲的时候,郑老师给我的指导意见也让我醍醐灌顶,对我的教学思路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正式上课
10月8日,国庆节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便开始了自己第一课时的教学。那天是上午第二节课,出于兴奋、出于期待,我便早早就来到了实习学校,借着早读课时间给学生播放了课文录音,布置了预习内容。尽管假期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了充足的准备,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做了细致的安排,而且也充分预设了一些学生的课堂反应。但是在正式登上讲台之前,心里还是多少有些忐忑,毕竟只身面对80几双眼睛的注视,以授业解惑的教师身份出现在讲台上还是平生第一次。这时候赵老师和我的搭档给了我许多鼓励,让我稍稍的缓和了紧张情绪。
上课铃声准时响起,我微笑着走上讲台,学生们鼓掌表示欢迎,只听班长响亮的一声“起立”命令,全班同学齐刷刷地站了起来,高声喊道:老师好。这一声老师好完全打消了我的紧张。我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自己肩膀上的重量,我决心要给这群可爱的孩子以最多的知识与关怀。第一堂课如期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自我感觉良好。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上课时全然没有察觉的。在课堂互动中,我提问了几位学生,其中有一个女孩对我的总结的结论有异议。当时我对《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是从参与者身份、在这一事件中的角色和鲁迅对不同参与者的评价以及其中包含的鲁迅的情感这几个方面来把握。我把《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中请愿群众的身份概括为学生,那位学生坚持说除了学生之外还有其他的爱国人士也参加了请愿。而我固执地坚持维护自己的结论,因为在鲁迅笔下刻画请愿群众是以学生为代表的,而且鲁迅对这群爱国人士的情感与对学生的情感是一致的。我勉强说服了那位可爱的女生。课下赵老师点评我的课堂的时候就说到了这个问题,在赵老师听起来我当时对那位女生进行了否定。赵老师说其实那位女生的质疑很有道理,我应该给她添加上去。我这样做会打击孩子们今后思考问题、质疑问题的积极性。我很诧异,我当时真的没有在心里否定那位女生的观点,相反还很欣赏那个孩子的质疑精神。而我只固执着维护自己结论的精细,以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学生,而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我很惭愧,第二天上课之前我单独找那位女生做了解释,并充分肯定了她的质疑精神。她微笑着包容了我的过失,还恭敬地说了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