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最新6篇)正文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最新6篇)》

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最新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能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几何图形解释公式;

2、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熟练地计算;

3、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符号感,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熟练地计算;

难点:探索平方差公式,并用几何图形解释公式。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索

1、计算:(1)(m+2)(m-2)(2)(1+3a)(1-3a)

(3)(x+5y)(x-5y)(4)(y+3z)(y-3z)

2、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举两例验证你的发现。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的发现吗?

4、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1)、公式左边的两个因式都是二项式。必须是相同的两数的和与差。或者说两个二项式必须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只有符号不同。

(2)、公式中的a与b可以是数,也可以换成一个代数式。

二、试一试

平方差公式 篇2

2.运用公式要注意什么?

(1)要符合公式特征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

(2)有些式子表面不能应用公式,但实质能应用公式,要注意变形.

四、作业

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l)(x+2y)(x-2y); (2)(2a-3b)(3b+2a);

(3)(-1+3x)(-1-3x); (4)(-2b-5)(2b-5);

(5)(2x3+15)(2x3-15); (6)(0.3x-0.l)(0.3x+l);

2.计算:

(1)(x+y)(x-y)+(2x+y)(2x+y); (2)(2a-b)(2a+b)-(2b-3a)(3a+2b);

(3)x(x-3)-(x+7)(x-7); (4)(2x-5)(x-2)+(3x-4)(3x+4).

热门文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当前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古诗三首(墨梅 竹石 石灰吟)

第一场雪

Unit 2 Look at me第五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

威尼斯的小艇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相关文章・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的乘法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乘法(二)

・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篇3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目标是:1、会推导公式(a+b)(a-b)=a2-b2,2.理解平方差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简单计算;通过教学,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本节课我从复习旧知入手,在教学设计时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学生刚接触这类乘法,对于公式中的字母a、b用其他代数式替换,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我就运用Δ和Ο来表示,让学生在题目中先找出Δ和Ο,左边为两数的和乘以两数的差,在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a)完全相同,另一项(b与-b)互为相反数。右边为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完全相同的项的平方减去符号相反的平方。公式中的a,b不仅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字,还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等代数式。 提醒学生利用平方公式计算,首先观察是否符合公式的特点,这两个数分别是什么,其次要区别相同的项和相反的项,表示两数平方差时要加括号。 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它是特殊的整式的乘法,运用这一公式可以简捷地计算出符合公式的特征的多项式乘法的结果。我很细地给学生讲了以上特点,学生容易接受,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错误主要是:(1)判断不出哪些项是公式中的a,哪些项是公式中的b;(2)平方时忽视系数的平方,如(2m)2 =2m 2。针对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对于共性的或思维方式方面的错误及时指正,以确保达到教学效果。平方差公式是乘法公式中一个重要的公式,形式虽然简单,学生往往学起来容易,真正掌握起来困难。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完全理解其含义和具体应用。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深入的专研教材,结合教学目标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克服自己的弱点,尽量使数学课生动、自然、有趣。

《平方差公式》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过小结使学生理解公式数学表达式与文字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式的应用及推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1)用较简单的代数式表示下图纸片的面积。

(2)沿直线裁一刀,将不规则的右图重新拼接成一个矩形,并用代数式表示出你新拼图形的面积。

讲评要点:

沿hd、gd裁开均可,但一定要让学生在裁开之前知道

hd=bc=gd=fe=a-b,

这样裁开后才能重新拼成一个矩形。希望推出公式:

a2-b2=(a+b)(a-b)

2、(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及文字表达式;

(2)试比较公式的两种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说明: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在使用上有三个优点。

(1)公式具体,易于理解;

(2)公式的特征也表现得突出,易于初学的人“套用”;

(3)形式简洁。但数学表达式中的a与b有概括性及抽象性,这样也就造成对具体问题存在一个判定a、b的问题,否则容易对公式产生各种主观上的误解。

依照公式的文字表达式可写出下面两个正确的式子:

经对比,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公式的文字表达式抽象、准确、概括。因而也就“欠”明确(如结果不知是谁与谁的平方差)。故在使用平方差公式时,要全面理解公式的实质,灵活运用公式的两种表达式,比如用文字公式判断一个题目能否使用平方差公式,用数学公式确定公式中的a与b,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计算即准确又灵活。

3、判断正误:

(1)(4x+3b)(4x-3b)=4x2-3b2;(×)(2)(4x+3b)(4x-3b)=16x2-9;(×)

(3)(4x+3b)(4x-3b)=4x2+9b2;(×)(4)(4x+3b)(4x-3b)=4x2-9b2;(×)

二、新课

例1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102×98; (2)(y+2)(y-2)(y2+4)。

解:(1)102×98 (2)(y+2)(y-2)(y2+4)

=(100+2)(100-2) =(y2-4)(y2+4)

=1002-22=10000-4 =(y2)2-42=y4-16。

=9996;

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103×97; (2)(x+3)(x-3)(x2+9);

(3)59.8×60.2; (4)(x- )(x2+ )(x+ )。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篇5

平方差公式是多项式乘法运算中一个重要的公式,是特殊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一种简便计算。通过复习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导入新课,为探究新知识奠定基础。在重难点处设计问题:“观察以上3个算式的特点和运算结果的特点,对比等号两边代数式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问题提出后,学生能积极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各组小组长阐述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大多数的学生能找出规律,说出大概意思,但是无法用精准的语言完整的描述出来,语言表达无条理、含糊。针对这种情况,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最后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得出了平方差公式以及公式的`特征。

在例题展示环节中,我通过2道例题的运算,训练学生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体会公式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实践练习的设计,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平方差公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在运用公式时,学生基本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的步骤:首先要判断算式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然后再寻找算式中的a,b项,最后运用平方差公式运算。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通过寻找算式中的a,b项,慢慢发现a,b项不仅可以代表数,也可以代表单项式、多项式等代数式,这样设计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字母含义的理解。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和堂测中,经过巡视,我发现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较复杂的多项式不能准确找出a,b项,特别是b项代表多项式时,负数去括号时出错较多。

最后通过设计递进式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己一步步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从而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采用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基本掌握平方差公式的运用,对于较复杂的a、b项的运算,在自习课上将加强练习。

《平方差公式》优质教学设计 例 篇6

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理解;(重点)

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并讲解一种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平方差公式.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平方差公式

【类型一】 直接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5)(3x+5);

(2)(-2a-b)(b-2a);

(3)(-7m+8n)(-8n-7m);

(4)(x-2)(x+2)(x2+4).

解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1)(3x-5)(3x+5)=(3x)2-52=9x2-25;

(2)(-2a-b)(b-2a)=(-2a)2-b2=4a2-b2;

(3)(-7m+8n)(-8n-7m)=(-7m)2-(8n)2=49m2-64n2;

(4)(x-2)(x+2)(x2+4)=(x2-4)(x2+4)=x4-16.

方法总结:应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2)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3)公式中的a和b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 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2013×1923;  (2)13.2×12.8.

解析:(1)把2013×1923写成(20+13)×(20-13),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2)把13.2×12.8写成(13+0.2)×(13-0.2),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解:(1)2013×1923=(20+13)×(20-13)=400-19=39989;

(2)13.2×12.8=(13+0.2)×(13-0.2)=169-0.04=168.96.

方法总结:熟记平方差公式的结构并构造出公式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3题

【类型三】 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化简求值

先化简,再求值:(2x-y)(y+2x)-(2y+x)(2y-x),其中x=1,y=2.

解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展开并合并同类项,然后把x、y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2x-y)(y+2x)-(2y+x)(2y-x)=4x2-y2-(4y2-x2)=4x2-y2-4y2+x2=5x2-5y2.当x=1,y=2时,原式=5×12-5×22=-15.

方法总结:利用平方差公式先化简再求值,切忌代入数值直接计算.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4题

【类型四】 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如图①,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形(a>b),把剩下部分拼成一个梯形(如图②),利用这两幅图形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左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2-b2,右图中梯形的面积是12(2a+2b)(a-b)=(a+b)(a-b),∴a2-b2=(a+b)(a-b),即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为(a+b)(a-b)=a2-b2.

方法总结:通过几何图形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可对平方差公式做出几何解释.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9题

【类型五】 平方差公式的实际应用

王大伯家把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了邻居李大妈.今年王大伯对李大妈说:“我把这块地一边减少4米,另外一边增加4米,继续原价租给你,你看如何?”李大妈一听,就答应了.你认为李大妈吃亏了吗?为什么?

解析:根据题意先求出原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改变边长后的面积,然后比较二者的大小即可.

解:李大妈吃亏了,理由如下:原正方形的面积为a2,改变边长后面积为(a+4)(a-4)=a2-16.∵a2>a2-16,∴李大妈吃亏了.

方法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公式化简解决问题.

三、板书设计

1.平方差公式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a+b)(a-b)=a2-b2.

2.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学生通过“做一做”发现平方差公式,同时通过“试一试”用几何方法证明公式的正确性.通过这两种方式的演算,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因此教材中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