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滴水穿石的启示优秀教案设计【优秀23篇】正文

《滴水穿石的启示优秀教案设计【优秀23篇】》

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并由此引出本文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接下来从正反两面说明这一观点。正面是用中外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反面是从“雨水”不能“穿石”说明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就办不成事。最后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考虑到课文的这一脉络,我分几步设计了教学程序:第一课时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分清课文层次。并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与雨水对比,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第二课时:首先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因为三个例子浅显易懂,我就让学生分三种形式学习,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会”,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这就照应了本册教材习惯篇里的“随时使用工具书”,既是对知识的拓展,又是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然后,让学生读书,并做读书笔记,把最有感触或是与疑问的地方找出来交流,通过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突破本文的难点“启示”以及自己从启示中得到的收获。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后联系中最后一题:读后感的写作,在这一环节时,进行写作上的指导——读后感的基本写法。整节课是想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在读中质疑,从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2、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教会学生读后感的写作。

3、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使用工具书及做读书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2、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及读后感的写作。

教学准备:

搜集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课件出示,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到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游览了一番,见到了一块状如玉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洞是怎么形成的呢?谁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课件出示图片及相关语句,引导学生复习“滴水穿石”的成因 。)

二、自读质疑,探究写法。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不是的,它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作者是怎样来说明这种精神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学情况,检查。

⑴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

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经历二十几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

⑵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他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为了对电学实验的这个目标的专一,当小贩、报务员,克服生活的艰难,终于有了许多发明。

⑶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a、“不教一日先闲过”就是不让一天不做什么事就过去了

b、“就是到晚年,他也仍然坚持每天做画三副”,可以看出他虽然年纪老了,却仍然持之以恒,为了把画技提高的目标努力。

(4)、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齐读。

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

4、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写法:在汇报过程中得出正反对比说明的方法。

三、拓展迁移,强化巩固

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从书上的哪个标点符号可以看出:(省略号)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搜集了一些名人的事例。现在,我们来开一个“小小交流会”,好不好?

(课件出示:“小小交流会”)

4、学生交流。

a名人

b我们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也见过一些这种例子,你能说说吗?

5、(课件出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交响曲》背景音乐)老师也去搜集了资料。大家看,这是谁?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可是,你知道吗,贝多芬从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双耳全聋。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出最美的音乐。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乐坛掀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音乐渐响再渐弱)

6、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如果今后你也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7、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这段话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富有哲理的话,再读记忆。记住的站起来告诉大家。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写读后感。、

1、简介读后感的写法。

读后感可简单归纳为三段法。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我们读书看报看电影是视剧等都有一个过程,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接受的。这第二部分就是要说这个过程。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电影电视剧的感人的情节,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电影电视剧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段落和句子,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关键字词,体会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

2、复习词语(出示12个词语,指名读,齐读)

3、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找一找和“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指名说,教师点击课件。

4、齐读和“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二、导入课文

1、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找一找小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指名交流

4、小结:水滴一刻不停地往下滴,从来没有改变过方向,它是多么专一啊。水滴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这是多么漫长的过程啊。

5、指导读好这两句话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其实,我们知道,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它能把石块滴穿。那么雨滴呢?你认为雨滴能滴穿石块吗?指名多人说,并说明理由。

2、小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要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而水滴呢?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齐读。教师点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多么了不起的水滴啊。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感受水滴的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学生齐读。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活中,如果我们也能向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就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介绍他们的?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课文举了那些人的事例来写的?

3、指名说(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一)李时珍

1、李时珍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编写《本草纲目》)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指名说

2、介绍《本草纲目》。

3、李时珍的。滴水精神表现在哪儿呢?请你读读写李时珍的句子,找一找。

4、指名说。出示句子: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5、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是多么不容易啊。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6、小结:正是凭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李时珍才编写成了这样一本举世闻名的药物学专著。齐读,感受历程的艰辛。

(二)爱迪生

1、爱迪生的成就是什么?(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出示图片

2、一个人有一项发明专利权就已经很不简单了。爱迪生竟然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真是了不起啊!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怎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指名说)

3、你知道爱迪生“迷恋”电学实验研究的一些事例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4、师述:在作实验的时候,爱迪生差点让硝酸弄瞎了眼睛。有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引起了爆炸,被列车长打了耳光,把他的一个耳朵打聋了。就是这样,爱迪生还是没有放弃,仍然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5、“毕生”是什么意思?(一生)“孜孜不倦”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看出爱迪生的“孜孜不倦”?

(三)齐白石

1、齐白石的滴水精神又体现在哪儿?指名说,出示图片

2、理解“不教一日闲过”

3、齐白石对自己是这样的严格要求,对艺术创作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坚持不懈,他的技艺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4、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励志成才的故事呢?学生交流。

5、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齐读。

6、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意思?“滴穿”和“顽石”又指什么?

7、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最终取得成功。

8、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指名说

2、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出示最后一句,指名读,齐读。

八、 总结课文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像课文里写的这样,学习水滴的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去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听了我校蒋老师和顾山实小徐老师分别执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我的脑海不由隐现这两句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阳光照耀下,西湖碧波荡漾,水光闪烁,呈现出迷人风韵;在雨幕笼罩下,西湖群山影绰,云雾飘渺,展现出另一番奇妙景致。在诗人眼里,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是那么美妙无比。细细品味两位教师的课堂,恰似这西湖的景致。尽管她们的教学思路与教学风格迥异,但同样令人赞叹神往。

潜心品读,感悟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语言,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她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我想,顾山实小的徐老师做到了这点。她引领学生感悟到了语言散发出的独特气息,浓郁的语文味也在课堂中诗意弥漫开来。

徐老师的课堂中,学生时而静思默想,时而动情诵读;时而小声自读,时而潜心研读……读得层层深入,读得有情有味。相信孩子们走出课堂,滴水穿石的启示人人会诵,滴水穿石的精神荡涤着他们的思想!

感谢徐老师,给我们学生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

简约教学,触摸表达

蒋老师在教学中,不是就知识讲知识,就内容讲内容,而是引领学生进行了一场充满语言实践、思维碰撞的学习之旅。教学流程简约但并不简单,她牢牢扣住了“文本语言”这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进言语深处,关注表达形式,触摸语言文字,咀嚼文字精髓。

一、导入自然,开门见山

简洁自然的导入是有效课堂的前奏。蒋老师教学伊始,复习导入之后,直接引领学生明确论点。她是这样说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那就是“滴水穿石”。(出示画面)小小的水滴创造了自然界的奇观,它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个启示就是,出示(齐读):如果我们像滴水穿石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随即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就能成功

因第二教时精读时间较紧,蒋老师就是这样一下子扣住课题自然导入到了本文中心论点的解读。

二、简化环节,张弛有度

整整一堂课,蒋老师的教学环节只有四步:一、复习导入,明确论点;二、研读事例,领会论据;三、体会反证,回顾总结;四、迁移拓展,启发思考。其中,教学过程中具体展开的是第二个教学环节:研读事例,领会论据。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扣住滴水穿石的精神来学习事例。每一个事例研读结束,便回环品读这句话:你看,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三个事例品读之后,再引导学生领会道理:

师:三个不同的名人事例证明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取得成就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指读。

师:这是一句反问句,语气非常强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里的 “顽石”加上引号表示什么呢?那“滴穿”就是?

生:顽石,指困难。滴穿,指克服。

师:现在,你对这两个词的内涵一定理解得更深刻了。

出示: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就是在困难面前,决不……

就是在危险面前,决不……

就是在失败面前,决不……

就是在成就面前,决不……

此处设计,把抽象的滴水穿石的精神以形象化、具体化、实践化。

这样的设计,精悍巧妙,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极具震撼力。

三、整合内容,删繁就简

一篇课文,可以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则往往面面不到。“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精选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的生长点,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是一篇说理文,蒋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本文基本的表达方法:首先用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启示,然后举了三个名人的事例来证明这个启示,接着举了雨水的反面事例,最后是总结。像这种用事例来说明道理的文章叫“议论文”。

同时教学之中,蒋老师引导学生举例仿写:如果让你再写一个事例,你觉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语言精炼、显示精神、突出成就。)试着写写“法布尔”吧,以下词语供选用:着迷、迷恋、痴迷、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孜孜不倦、不朽巨著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蒋老师就是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文本语言的同时,更注意到了语言的运用。

纵观蒋老师的课堂,没有漫无目的地“大撒网”,也没有刻意地“精雕细琢”,努力体现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思想。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蒋老师简约务实的课堂教学中,尽显了原汁原味的语文本色。

有的放矢,言意兼得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两位教师都充分利用课文这个“例”,指导学生得“意”(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得言(“运用事例来说明论证”、“正反论证”等)、得法(徐老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提炼关键词来概括事例;蒋老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事例),她们都很好地促进了“例”的增值,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教学之中,两位老师还有机地将学生的阅读视角智慧地牵引到“写”的层面上来,引导学生去关注“言语表达形式”,因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指向“说”“写”的生命表达。

细细回味蒋老师与徐老师分别执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尽管她们的流程有所不同,尽管课堂的铺陈有所差别,但同样精妙的是——扎实高效的言语实践在师生积极活跃的对话中进行,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提升,言语生命自然舒展。

课堂虽尽,思考未止

《滴水穿石的启示》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虽然已经结束,但留给我们听课教师的思索无穷无尽……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从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入,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名人的成功案例,接着将太极洞内的水滴和下雨的水滴进行对比,告诉人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道理。课文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的方法,文章语言准确明白易懂,文章结构逻辑严谨,情感充沛,是对学生进行议论文知识教学和意志品格教育好教材。

像这一类议论文,它最大的文本价值到底是什么?“文本解读,是要有高度,但更要适度。因为语文教学不是说教师知道多少就要教给学生多少,教师能走多远就领着学生走多远。”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展开教学,否则“高处不胜寒”。

具体,我们又该如何解读文本的价值取向?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赁借“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初步感觉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初知道理。

2、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法学法:

情感教学法,阅读法、以读促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给大家一个机会,当着大家的面推荐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谁来?(板书:理想)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科学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留下浓重的一笔。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医生,为所有的人根除疾病的痛苦。

学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作家,用我的笔去描绘世间最美好的事物。

老师:同学们的理想真伟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一个山洞里。(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用掌握的汉字特点自学生字,记忆字形,理解词义。

3.老师板书生字、新词,详细讲解。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

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微不足道: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炉火纯青:炼丹炼至炉火呈现纯洁的青色时方可成丹。比喻知识和技艺达到博大精深的地步。

坚持不懈:一直坚持不懈怠。

半途而废:半路上停下来。比喻工作没做完就停止了。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翻山越岭:翻过重重山岭,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艰辛。也比喻克服了种种困难。

锲而不舍:不停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交流自己读后的初步感受,谈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通过讲述安徽广德太极洞里的滴水穿石的奇观以及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三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应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分成几个小组讨论段落划分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滴水穿石的奇观。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用正、反例子说明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成功。反之,则一无所成。

第三段(第5自然段):总结课文,告诫我们要牢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本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滴水穿石的奇观,通过具体事例启示我们如果想要实现理想,就要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作者着重描写了哪几项内容?

(①滴水穿石的奇观。②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成功事例验证了水滴精神的巨大作用。)

二、精读课文,细心体会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滴水穿石的奇观。

(1)指名渎第一段,说说什么是滴水穿石的奇观。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里,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出示图片。

(2)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3)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2.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对滴水穿石奇观的分析。

(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怎么能把石头滴穿呢?从文字中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结合第1自然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很自然地起到了过渡作用,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下一段。)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精读第3自然段,从具体生动的例子中体会水滴精神。

(1)李时珍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就?

(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体会“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与水滴精神的联系。)

(2)爱迪生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着重体会“毕生孜孜不倦”这句话。)

(3)齐白石是怎样运用水滴精神的?有哪些具体描述?他获得了什么成绩?

(“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4)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哇!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

(5)仔细体会“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是什么意思

(6)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大家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的事例,不超过l 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7)带领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说雨水的力量比水滴大得多,但是因为缺乏专一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铭记”。

三、总结课文

我们读完这篇课文,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作者有哪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说理以及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板书设计:

李时珍

滴水穿石的启示 爱迪生 持之以恒,终于成功

齐白石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感悟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4、让学生领悟要实现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感悟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2、让学生领悟要实现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自己的理想,谁能说说自己的理想?

(生畅谈理想)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一把能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它的威力可大了,它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认真听讲的学生肯定能在课文还没学完的时候找得到,老师相信同学们都能找得到,大家有信心吗?

3、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由奇观初步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观察插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预设:它是怎么形成的?

预设: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划有关语句。

b.交流讨论。

(1)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从第二段文字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意思。

(2)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

(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省略号)

3、哪位同学能把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指名读,教师及时点评)

4、小结: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反问句,让学生变换句式。)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我们的力量无限大,拥有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必定能成功。咱班谁想成功,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啊?那就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吧!(指名读反问句)

三、整体感知

过渡:是啊,微不足道的水滴竟有如此大的力量,那我们人类的力量更是强大的很了。下面我们了解几位古今中外的名人,课文讲了他们的那些事情呢?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交流

生: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绘画达到炉火纯青的技艺

2、他们真厉害,谁能告诉我他们是凭着什么实现理想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同学们,现在你们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钥匙了吗?它在哪?

生齐: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4、课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升华拓展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正是我们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怎样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呢?让我们下节课解决这个问题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以下表格

姓名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成就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六、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分析:

苏教版第九册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以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奇观揭题,接着讲奇观形成的原因,接下来列 在教学中,我用“理想”将课文内容导入,很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试着运用“问题”教学的方法,组织了本课的教学:开始先让学生说说观看奇观图片后的疑问,意在明白奇观形成的原因,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并且随机学习新词“锲而不舍”、“日雕月琢”,通过这些词再次感受“水滴”的力量;紧接着以小见大,引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激起学生的成功欲;再通过了解文中提到的三位名人事例,明白成功必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后齐读作者给予的最好的诠释——最后一自然段。在品读中一次次让学生们懂得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会取得成功。课堂上,学生在读中、悟中得到启示,学习起来轻松快乐,而且有了奋发向上的兴致。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6

之一

佚名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 ,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7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感悟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4、让学生领悟要实现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感悟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2、让学生领悟要实现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自己的理想,谁能说说自己的理想?

(生畅谈理想)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一把能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它的威力可大了,它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认真听讲的学生肯定能在课文还没学完的时候找得到,老师相信同学们都能找得到,大家有信心吗?

3、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由奇观初步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观察插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

预设:它是怎么形成的?

预设: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划有关语句。

b.交流讨论。

(1)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从第二段文字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意思。

(2)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

(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省略号)

3、哪位同学能把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指名读,教师及时点评)

4、小结: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反问句,让学生变换句式。)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我们的力量无限大,拥有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必定能成功。咱班谁想成功,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啊?那就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吧!(指名读反问句)

三、整体感知

过渡:是啊,微不足道的。水滴竟有如此大的力量,那我们人类的力量更是强大的很了。下面我们了解几位古今中外的名人,课文讲了他们的那些事情呢?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交流

生: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绘画达到炉火纯青的技艺

2、他们真厉害,谁能告诉我他们是凭着什么实现理想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同学们,现在你们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钥匙了吗?它在哪?

生齐: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4、课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升华拓展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正是我们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怎样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呢?让我们下节课解决这个问题吧。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8

一、一起来写课题,大家猜猜为什么要让大家跟老师一起写?强调“滴”这个字。

二、看到这篇课文,你想到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四年级学过《说勤奋》,下学期要学习《谈礼貌》、六年级还要学习《学会合作》,这一类的文章都叫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分为哪几部分。(板书)

板书: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总结观点

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提出观点

1、个别生读书第一节。

2、水滴具有什么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从这一节哪个词看出具有这一精神?(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受到水滴的精神吗?指导读书(抓住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终于,奇观)

3、投影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板书:反问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作者的观点就在其中,谁来概括一下?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举出事例

1、同学们默读第3节,说说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几个人的例子?(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说。

2、填表。

姓名

国籍

身份

付出的努力

获得的成就

李时珍

中国

医药学家

二十几年不懈努力

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

美国

发明家

毕生孜孜不倦

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齐白石

中国

画家

坚持不懈地创作

技艺炉火纯青

3、逐一汇报。

4、指导朗读。抓住“走遍了”“终于”;“!”(包含着什么?赞扬、敬佩);“炉火纯青”

5、“……”代表什么?读作者的总结的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指导朗读。

6总结板书,大家评价一下,作者举的这几个人物怎么样?有代表性,怎么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

7这几个例子够了吗?还不够。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个别学生读这一节。讲解设问句,在文中还有一处设问句,能找到吗?(板书:雨水)这个例子有什么特点?反面。

8、总结“举出事例”,同学们知道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应该怎么做?出示投影:

为了证明一个观点,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总结观点

文章的结尾,作者总结了他的观点,齐读。教师板书:“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总结板书。

五、这节课通过学习这篇议论文,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议论文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六。、布置作业。如果让你模仿着这篇课文和《说勤奋》写一篇议论文,你打算写什么?举什么例子?出示投影。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重申观点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9

知识目标:

1、体会反问句的用法。

2、理解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等词语

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情目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2、读课题

二、 观察奇观、初悟“启示”

1、课件出示奇观图,了解奇观

2、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

3、初悟启示

4、学习反问句

三、 品读名人,深悟启示

1、学习李时珍的故事、感悟启示

(1)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 抽学生读李时珍的故事,其他同学画出相关词句

(3) 学习李时珍的故事

(4) 有感情的朗读李时珍的故事

2、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4、欣赏图片再次领悟三位名人滴水穿石的。

四、 互动生成,体悟启示

1、拓展迁移,交流名人资料

2、归纳,读记启示

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10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都有过不同的困难经历,但最终让他们名垂史册的是他们坚持自己的目标不变,持之以恒地探索研究。

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放声朗读,思考:滴水穿石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很快找出了这一句:目标转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接着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最敬佩的事例,抓住关键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想办法读好。在大堂交流时,我避免了形式单一,学生谈到齐白石时,我问:齐白石的精神,除了“坚持不懈”还可用什么词语形容?学生谈到李时珍时,我让学生结合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来谈体会并启发学生说: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过程中尝草药、访名医遇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其中你有什么体会?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学生谈到爱迪生时,我让学生用一句诗或一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训练,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古今中外,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能帮他们总结一下吗?”至此,学生自然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古今中外名人成就的取得来自于他们不懈的努力。

在课堂教学时,我也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默读、对读等形式,促使学生在读书中进行思考、领悟,在思考、领悟中读,这样便于学生对课文中心能有较好的把握。

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对生活中同样的例子,阐述得较少,认识不够深刻。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关键词句和人物事例的感悟,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

3、感受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逐步深入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

2、感受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感受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生齐读课题)

2、“滴水穿石”是一个成语,也叫“水滴石穿”。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四字词语,你都会读吗?

(幻灯出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光滑圆润   接连不断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翻山越岭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3、全班齐读,相机纠错。如“锲”,学生可能读成“qì”。

4、同学们,你们已经能够把这些词语读正确了,这非常好。那么,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表达出来吗?

5、比如,“持之以恒”这个词语,老师以为要有坚定的决心才能做到持之以恒,所以要读得坚定有力。(师范读“持之以恒”)你也来试试,好吗?

6、生练读词语。

7、请几位学生起来分别读几个他刚刚练习的词语,并问问他这样读的原因。

8、全班同学带着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齐读所有的四字词语。

9、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了吗?

10、今天老师提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请你从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中选用几个,说说你已经了解到的课文内容,好吗?

11、请几位学生说说课文内容,说的时候能够用到屏幕上的这些四字词语,个数越多越好。

12、相机小结过渡。

环节二:

1、请同学们看一幅照片。(屏幕出示图片)这是课文中的一幅插图。图上是什么?

2、对,这一块貌似普通的石头,被游人们誉为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屏幕出示句子“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3、“奇观”是什么意思?(奇特的、罕见的事物或景象)

4、那么,人们为什么称这一块石头为“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呢?这块石头奇在哪儿?

5、请几位学生说说这块石头被称为“奇观”的理由,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石头上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二是这个小洞是被水滴滴穿的,三是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而石头是坚硬的,力量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居然能把坚硬的石头滴穿,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6、那么,水滴是如何把这块石头给滴穿的呢?(指名说,屏幕相机出示句子“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7、这两句句子中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

(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句句子的意思,重点是“接连不断”“总是”“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日雕月琢”“锲而不舍”“终于”这一些词语。相机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8、小结:这一现象,我们就称为“水滴石穿”,也叫“滴水穿石”。

9、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句子。

10、从“滴水穿石”这一现象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指名说)

11、是啊,作者也与你们有着同样的感受,他在课文中这样说道——“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屏幕出示这一句句子)

12、这是一句什么句子?它的意思是什么?(指名说)

13、“像水滴那样”指的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再说这句句子的意思。

14、屏幕出示句子“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加红色,学生齐读整句句子。)

15、到此为止,课文讲述了一种现象——“滴水穿石”的现象,并讲述了作者由此得到的启发,得出了这一个结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请问,这样能不能单独成为一篇文章?如果单独成为一篇文章,好不好?为什么?(屏幕出示一二两小节,同桌讨论交流)

16、引导学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样可以单独成为一篇文章,但是这样读者不一定就会相信作者得出的结论。

17、那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办?(引导学生认识到需要靠具体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结论是正确的。)

18、师小结过渡。

环节三:

1、作者在课文中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像水滴那样”?经过努力,他们又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从课文中划出可以填入下面表格的关键词语。(屏幕出示相关要求和表格)

2、表格如下:

人物

“像水滴那样”的精神或行为

成就的事业

3、学生按照要求默读课文。

4、集体讨论填表。屏幕逐步出示相关的答案。

人物

“像水滴那样”的精神或行为

成就的事业

李时珍

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

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 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

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

齐白石

数十年坚持不懈,“不教一日闲过”

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5、在讨论的过程中,着重理解他们“像水滴那样”的精神和行为,理解他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相机理解“毕生”“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炉火纯青”等词语的意思,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三位伟人的成就来之不易,与他们“滴水穿石”精神分不开。

6、齐读表格中的三句句子。

7、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具有水滴一样的精神呢?(指名说,如前面学过的富兰克林、诺贝尔等)

8、是啊,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屏幕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9、“顽石”是什么意思?在这儿指什么?“滴穿”一块块“顽石”又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理解,“‘滴穿’一块块‘顽石’”指的就是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10、你对这句句子是如何理解的?(指名说说,一是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二是能结合前面三人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理解,深化对“滴水穿石”的精神与伟人们的成功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11、古今中外“像水滴那样的人”有很多很多,作者能不能在一篇文章里把他们一一列举出来呢?(不能)哪怎么办呢?(小组讨论)

12、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这么几点:所举的事例要为读者所熟知,让读者能够充分相信;所举的事例要典型,要能够充分反映“滴水穿石”的精神;所举的事例要中国举一些,外国也举一些,现在举一两个,古代也举一两个,这叫做有代表性。

作者正是这样做的,所以让我们读来觉得很可信。

(这一环节也可相机放在交流古今中外人物的事例时)

13、以上是三个正面的例子,作者接下来还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这个例子是什么?

14、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引导学生说出两点:一是一会儿落在这儿,一会儿落在那儿。二是今天下下,明天停停,没有做到持之以恒。相机板书: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15、其实,在一种特殊情况下,雨水也是可以滴穿石头的,你们知道是在哪一种情况下吗?(檐水)

16、在这一种情况下,雨水为什么可以滴穿石头?(引导学生再一次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一种精神的可贵)

17、小结过渡。

环节四、

1、我们虽然每一位都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但是我们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引导学生结合本文说说)

2、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相机板书“而不”。

3、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是受到的启发,二是如何把一个事理说清楚。)

4、文中齐白石先生有自己的座右铭,你也能给自己定一个座右铭来勉励自己吗?可以从文中选,也可以自己创作。

5、交流座右铭,勉励学生要“像水滴一样”,“像古今中外的伟人”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6、课后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气蚀”。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1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写了安徽广德太极洞的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并由此引出本文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课文又从正反两面说明这一观点。正面用古今中外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了“水滴石穿”的精神;反面从“雨水”不能“穿石”说明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就办不成事。课文最后揭示了“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区分多音字“给”。会用“滴水穿石”“启示”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滴水穿石”的现象及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读懂“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教学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图画法

朗读感悟法

读写结合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目标:

一、观察图片,导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说给大家听听。

2、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3、出示“滴水穿石”图片及声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揭题,板书,齐读。

5、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滴水为什么能穿石?滴水是怎样穿石的?滴水穿石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

(2)读通课文

(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二类生字,指名认读。(先自读,再开火车读。最后齐读)

(3)出示词语,指名读。(学生读后说说自己以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然后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并评读)(5)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除了写水滴的故事外,还写了人的故事,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写了哪几个人的故事?(学生快速默看后回答)

2、课文可分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

3、指导读好“滴水穿石”的故事。(1—2)自然段讲述了“滴水穿石”的故事。

4、指导读好科学家的故事。(3—4)自然段讲述了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了事业的事例。

5、指导读好启示。第(5)自然段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

四、教学生字、指导描红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布置课外作业。

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一个证明“滴水穿石”的名人事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习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3、初步学习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初悟“启示”

1、复习词语

2、用上前面的词语讲讲安徽广德太极洞一大奇观。

3、朗读: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

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出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1)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2)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句子。

五、领会特色,赏悟“启示”

1、小结写作特色: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三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提出希望。

2、练写读后感。

3、把搜集到的名人资料,仿照课文写一段事例。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1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2、教具

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

⑷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  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⑴出示词语

第一组:

徽    锲    琢    孜    炽    碳    给

第二组:

恒    懈    纲    贩    恋    筒    权    勉    铭    予

⑵自读,读不准的看看书上生字表中的拼音。

⑶指名读生字,每个读2遍。

⑷出示词语领读词语,集体跟读。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锲:雕刻。不断地雕刻一件东西。

日雕月琢:琢:雕刻。不停地雕刻。

微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持之以恒:恒,永久。长久地坚持下去。

迷恋:过分爱好而恋恋不舍。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下去,一点也不松劲。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的地步。

铭记:铭,在器物、石碑上刻字。深刻地记在心里。

《本草纲目》:中药学书名。全书52卷,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1892种,搜集药方1.1万余条,附有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

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  (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指导写字:

恒    懈    恋    勉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五、课外作业:

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2、读课题。

3、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现在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向我们说一说“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天长日久,就能把石块滴穿)

4、“滴水穿石”是一种罕见的奇特的现象,同学们看到过吗?其实课文的作者也没见到过。但是作者却凭着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一奇特的现象。哪位同学能把作者的描写读一读。

二、品读感悟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品读“名人”一部分

⑴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⑵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引导学生找到“你看,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吗?”

3、投影仪出示下面的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⑴自读,这句话比较长,又是一个问句,读时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语气。

⑵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反复多遍)

4、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

(在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当中,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他们依次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

教师点拨一下“古今中外”一词(这三个名人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就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选材是多么精当。

5、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⑴自读。

⑵同桌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

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指名读→谈体会→喜欢读的一起在读中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三、拓展迁移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可以自己创作)。下面召开一个小小的交流会,要求和程序如下:(投影仪出示)

小小交流会

要求:⑴仿照课文简要介绍一位名人事迹(不超过100字)(附图片)

⑵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

⑶能用上刚刚学到的词语和相关的名人名言就更好。

程序:⑴修改一下自己收集的原始材料。

⑵自由寻找交流伙伴,可以找好朋友,也可以找有共同话题的同学。

⑶推荐代表上台交流。(2位)

2、按要求和程序操作,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3、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并配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师独白: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从小酷爱音乐,并且虚心好学,埋头创作。他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时更兴奋。”30岁 的时候,他耳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是莫大的打击。但他没停止过创作的笔,同学们现在听到的就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的一个片段,表达了贝多芬要 与不幸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正是有了古今中外这些成就事业的人,我们的世界才有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他们推动了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他们的成功,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

四、质疑探究

1、师:学习了课文,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那就是:__________(生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2、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质疑:课文结尾所写的启示和教师出示的有差异,到底哪一句表达更好?

3、出示课文原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美好的理想。”

⑴自己对比读读,体会体会,到底哪一句好。

⑵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原句的两点好处。

①课文的原句语气更加强烈,更加突出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②指名朗读“写雨水”的一节,进一步体会到课文原句中的“不三心二意”和“不半途而废”是针对雨水说的,更是针对像雨水那样经常“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人说的。

4、师:课文的原句是从正反两方面写的,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作者的考虑就全面了,表达就有力了。没想到一句朴实的话中还蕴含着那么多的道理。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反复两次,第二次要求背诵)

5、师:只要每个同学铭记它,并化作你的行动,那么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可结合课前与学生交谈的话题相联系)

6、引导学生质疑:现在,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外作业

自选一题

1、把收集的一个事例写下来,说明“滴水石穿”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2、课外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劳动者等,然后写一篇报道,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查字典或上下文初步理解生词。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说理文的特点。

4.摘录四字词语和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我们来做一个抢答游戏,每一幅图都蕴含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如果你知道,请在啲嘟声后抢答。

出示成语“铁杵磨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让学生讲述其意思,并引导发现其共同之处,进而揭示课题。

齐齐乐投票器的抢答功能

齐读这些成语。

这几个成语都包含同一个意思:只要目标专一,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一、揣摩图画,揭示课题

1、【出示图画】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看到水滴不停地滴,把石头滴出了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听到了水滴的声音)

2、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看老师书写这个成语(板书:滴水穿石)谁来读一读这个成语?

3、人们通过观察这样的现象,得出了一些思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的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

4、请哪个同学来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5、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看到的一种现象,提出了观点,并用大量的事例来真是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学们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作者由现象提出的观点是什么?用那些事例来证实观点的?最后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呢?

2、检查四字词语。

(1)我们先看看文中的生字新词。

本草纲目  小贩  自谋生计  迷恋  专利权  自勉  (指名读 齐读)

(2)文中还有很多的四字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指名读,相机纠错。如“锲qiè”,学生可能读成“qì”。“琢”

道:在这里是“说”的意思  锲:是雕刻

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练到炉里德货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石,就算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请你选选哪些词语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我将分两组让你们选择。投票器进行多选。注意反馈。

齐读选中的词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其中。

1、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中。课文的第几小节讲述的是作者看到的现象,并由此现象提出的观点了呢?

(1)出示课文的第一、二小节。那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读读这两小节。

作者由看到的现象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2)看这段话,标红: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

作者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后自己又回答了这个问题。像这样的自问自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3)标红: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虽然是问句,但需要你回答吗?像这样只问不答,却知道答案的句子叫“反问句”

这两种类型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你能找到吗?

(4)出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出示:你看,古今中外的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5)让我们再次把表明作者观点的这段话读好。齐读

2、为了使自己提出的观点更具说服了,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例作为论证,请你读读课文3-4小节,说说作者列举了那些事例?

板书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雨水  (板书)

3、正面事例论证。

(1)作者用这三位人物从正面论证观点,而雨滴则是从反面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再朗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三位当中,你最敬佩的是谁?可以联系作者的观点谈谈你的想法?我们要关注里面的每个词,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什么,甚至是其中的一个标点。

(2)交流:

a、我最敬佩“李时珍”(请你将描写李时珍的话读一读)。

引导学生关注:从小立志学医。访名师、尝草药,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写成巨著来谈。

板书:不懈努力  著书立说

b、我最敬佩“爱迪生”。读相关的话。

引导关注“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一千多项发明。

补充: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你还知道爱迪生在发明过程中孜孜不倦的故事吗?

为了电丝他就尝试了1063中,每一种都是经过几百次,甚至是上千次的实验,每一次失败,爱迪生都没有放弃。

板书:孜孜不倦  发明创造

爱迪生家境贫困,但他有没有放弃过对电学的追求,这就是“迷恋”,他的这种迷恋就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读段落。

c、我最敬佩“齐白石”(读);

引导关注:数十年,么有停止   炉火纯青

板书:不懈努力  炉火纯青

4、出示:古今中外的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读)

4、反面事例论证

(1)请同学读这个事例。其他同学思考雨水和水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相同点:都是水,都从高处落下

不同:雨水比较的分散,是绝大多数时间是斜的,而水滴永远是直滴下来,在同一个地方。

(3)这也就是为何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原因。齐读: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5、通过大量的事实证实了作者的观点,因此在文章的结束时,作者给出着这样的结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五、布置作业

围绕这个论点,从自己的身边或是知道的名人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论证观点。

六、板书设计

李时珍   不懈努力  著书立说

论点       论证   正面    爱迪生   孜孜不倦  创造发明         结论

(目标专一                 齐白石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持之以恒)                 反面  雨点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15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 “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本课分三课时进行教学。围绕课文训练重点,根据学情,我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本课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的写作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明白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本课时的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难点是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理文,如何做到“说理不轻文”,使得说理文教学也可以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我们都知道,语文的人文性是以“语言”这个工具为载体的,本节教学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三、说教法

接下来,我就谈谈对于这篇文章的教法:

1、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本课时我抓住关键语句,

2、利用课件创设情景,提供想象的空间,通过看图片,引学生入境,让学生快乐地感知、感悟和创造。、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本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说学法

说完了教法,我来谈谈主要的学法:

(1)质疑探究

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 2)自主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选择学习,让他们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五、说教学准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化解课文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自制课件辅导教学。

六、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时的教学流程,主要有六个步骤: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四、学习事例,体会写法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六、自主作业,课后延伸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以理想导入,这样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迸发,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下学习。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张庆先生说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环节直奔中心“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抓住这一中心句,感知感悟,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本环节中我紧扣文章的中心,通过反复朗读,领悟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四)学习事例  体会写法

高万同老师说过,说理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论证的合理化”。一篇说理文就应该上出说理文的特点,不能当作记叙文来上。本环节就是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同时明白课文说明事理的方法: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本环节由中心句的学习,再回到中心句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这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对中心句的反复吟咏,一咏三叹,使学生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同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收获,也联系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内化了学生的语言。

(六)自主作业,课后延伸

本环节是一个总结升华,让学生制作书签,是加深学生的感受,强化学得。写读后感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是强化,是升华。

七、说板书

斯霞老师曾说过:“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本课的板书我主要抓住了课文内容的中心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来加以设计的。这样不仅理清了课文教学内容的思路,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

板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同学们)

齐白石

……

《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研研讨实录 16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太极洞内的自然奇观这一直观的形象,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滴水穿石”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滴水穿石”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引导学生对这枯燥的说理讲解感兴趣则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这一课时,先设疑激趣,吸引学生走近文本。如下:

板书(一):

水 滴 石 头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给“水滴”和“石头”加上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一下,怎样的水滴,什么样的石头?

生:形状很小的水滴

生:微不足道的水滴

师:你理解“微不足道”吗?

生:很小很小,不值得去说。

师:水滴哪方面不值得去说?

生:水滴形状太小了,不值得去说

生:形状小,力量小,不值得去说。

师: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板书:微不足道)石头呢?

生:沉重的

生:坚硬的 (板书:坚硬)

形成板书(二)

水 滴 滴穿 石 头

(微不足道) (坚 硬)

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水滴”和“石头”,让学生对它们有个表象的认识。“微不足道”与“坚硬”对比,为学生质疑作了很好的铺垫。

师:同学们,看看板书,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生: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怎么能滴穿坚硬的石头?

生:石头上的小洞怎么形成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第一小节是怎么说的?(生自读)

激趣,学生会产生很大的激情,当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时,他们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通过教师适度的引领,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激情地投入。

目前一些语文教学中,很多读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被动的读,是无心的读,无目的的读。教学中,我在读的方面是这样做的:

师:哪位同学能把小洞形成的原因说一下。(找一生读)

师:读懂了吗?(又找一生读)

师:真懂了吗?

生:是!

师:那我再找一位同学读,在他读的中过程我会问一些问题,看你们是不是真读懂了?

生:“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 问:在什么地方?)

生:“有水滴接连不断……在一个地方。”( 问:水滴怎样滴下来的?)

生:“几百年……” ( 问:说明了什么?)

师:这样天天滴,月月滴,年年滴,从不停止,是文中的哪两个词语。

生;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师:嗯,你们真的懂了,不过你们还没有懂透,“懂透”明白不?

学生质疑,有的干脆说:“随你问吧!”

师:那好,你们再读读课文,如果能把文中所描述的内容画出来,我就认为你们真的读懂了。

生:噢,好!(生高兴地投入自读中)

找一生画,其图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师:画得得怎么样?

生:不对,水滴是从正上方岩缝中滴下。

生:往下滴的是水滴,是连续不断的,他画成了直线了。(生改画)

生:总是滴在一个地方,而且滴穿了。(生改画)

如下图:

语文阅读教学应给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出味,读出情,读得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学生自读,对文本内容有个初步、完整的了解;教师引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面对面交流;通过学生画图,再次深入文本中去,文字材料会被激活为形象的画面,生动的场景,语言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读得更深更透,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生本互动”,学生披文入境,把握“水滴石穿”的真正含义。书读透了,学生兴趣高了,教起来轻松,学起来愉快。

师:让我们来把板书补充完整,如下图。

形成板书(三)

水 滴 滴穿 石 头

(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 硬)

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由于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滴穿了坚硬的石头,人如果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会怎么样呢?

出示: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生:略

形成板书(四)

人 成 功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学生通过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他们从文本内容获得具有鲜明的个性认识。教学中,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读进去,有了充分的的感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读的手段把握文章的内涵,产生了真实的体验。

教学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从文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从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绝不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主动发现的绝不暗示。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桃子”,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得到发展。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17

教学说明

〔解题〕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启示”。“启示”是受某种事物的触发,引起联想或有所领悟。本文用《滴水穿石的启示》作题目,表明本文是议论文,人们引起的联想或领悟是由滴水穿石现象引起的。“滴水穿石”,即水滴经久不息地滴落在坚硬的石头上,最终把石头穿透。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现象。本文介绍这种现象,并列举事例,论证这个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即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结构分析〕

本文的结构是提出论点———摆出事例进行论证———得出结论。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提出论点。文章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摆出事例进行论证。文章采用例证法论证本文论点,例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3位中外名人的故事,论证本文论点的正确性。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得出结论。由分析天上雨水不能穿石的原因入手,从反面证明论点正确。进而归纳出本文的结论,回应了开头。

〔语意理解〕

“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使 ”

这句说明太极洞中石头上圆洞的形成原因。“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日雕月琢”,每日每月都在雕琢,比喻长时间不间断地做一件事情。“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是滴水穿石的原因。水滴中含有一定的化学元素,滴落石面,能引起些微化学反应,再加上重力的冲撞,日久天长,就可能使石头出现圆坑或圆洞。“太极洞”,指安徽广德的太极洞,是道家修炼的场所。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这句讲的是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点明了课题,也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任何事情。第1句分析滴水穿石的原因:第一要目标专一,就是关注一个目标,不分散注意力,这样获取成功的几率就大。这是从目标选择策略上讲的'。第二,持之以恒,就是长久地坚持下去,有毅力,有恒心。这样,“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劲儿地坚持做下去,一定能赢得胜利。这是从工作态度与人的品格上讲的。第2句是反问句,指出滴水穿石启示了人们,只有具备滴水穿石精神,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这个反问句是对前面三个事例的总结,指出,全世界一切成功人士,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古今中外”,指包括一切时间,一切空间。“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工作过程。“顽石”,坚硬的石头,这里比喻艰苦的工作或事业,许多工作或事业都十分有难度,不是轻而易举能干好的,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与代价。要获取工作的成效与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前文例举爱迪生的事例中,提到“孜孜不倦”和“专利”。“孜孜不倦”,形容勤勉,不知疲倦。“专利”,法律保障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创造发明而独自享有的利益。在例举齐白石的事例中,提到“挥毫”“条幅”和“炉火纯青”。“挥毫”指用毛笔写字或画画。动物身上细长而尖的毛叫“毫”,毛笔是用“毫”做成的,人们便用“毫”指代毛笔。“条幅”,指直挂的长条的字画,单幅的叫单条,成组的叫屏条。“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写作特点〕

论证过程严密。

作为议论文,讲究分析与论证。本文尽量减少理论分析,而强化事例论证,即采用了例证法。开头用事例引出论点,中间举3个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印证论点的正确性。在归纳结论前,又引反面事例,从另一角度论证论点。这样,正面论,反面论,“事实胜于雄辩”,论点就在大量事实印证下牢牢地立了起来,让人信服。作者之所以采用例证法,主要考虑读者的特殊性。本文是写给儿童读的。少年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思维不强。采用例证法,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观点。

本文例证很周密、严谨,举的3个名人事例都很典型。李时珍是中国明代医药学家,爱迪生是美国19世纪大发明家,这两位是历史上的杰出人才,应“古今中外”中的“古”;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应“古今中外”中的“今”;李时珍与齐白石是我国的名人,应“古今中外”中的“中”;爱迪生是美国的名人,应“古今中外”中的“外”。3个名人中有医药学家、、发明家、书画家,概指各项事业。文章用这些事例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都凭“滴水穿石精神”而获成功,进而证明了论点。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的道理。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

2.学习从一件事物谈起进而引发出更深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建议采取“

1.由实验演示导入新课,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深刻含义,引出本课课题。

2.初读课文。

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状况和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并且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先以自然现象为切入点,再举例论证“滴水穿石”给人们的启示,最后写作者要说明的道理。

3.

⑴学习第1、2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要抓住重点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等词语体会滴水能滴穿石头的原因。

⑵学习第3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事迹进行精读,从名人的事迹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⑶学习第4自然段时,可让学生先画出中心句,再用联系实际谈感受的方法理解“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合作讨论。

讨论题:“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究竟是什么呢?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围绕“滴水穿石”的启示谈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尽量用丰富的词语和相关的名言警句把自己的感受说深刻。

5.质疑探究。

质疑:如果将课文中的中心句改成“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行不行,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自己质疑与原句的区别。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6.扩展延伸。

课外采访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从他们身上发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事例,然后写一篇报道,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7.识字“锲、琢、孜、炽”都是左窄右宽结构,“废”是半包围,“广”旁不可多两点。

8.推荐作业。

围绕课文主题搜集一个名人的事例,并附上名人的图片。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18

盐城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

第 38 期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本期内容

2007年盐城市小学语文“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专辑

● 2007年盐城市小学语文“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在大丰三小成功举行

● 研究课教学预案、课后反思和备课介绍

● 沙龙发言选登

2007年盐城市小学语文“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在大丰三小成功举行

2007年盐城市小学语文“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于11月29—30日在大丰市第三小学成功举行。来自全市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部分省级实验小学校长或分管校长、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及各县(市、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近60人参加了活动。大丰市教育局成秋生局长、何钢副局长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

沙龙活动分两步进行,29日下午是“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分别由大丰市第三小学陈慧君、盐城市第一小学秦岭、东台市实验小学王泽海三位老师执教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30日上午,与会代表围绕本次沙龙活动的主题——“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进行交流、研讨。三位执教老师所在的三个学校备课组首先汇报了各自的备课情况及教后反思;随后,与会代表根据三节观摩课及平时的教学实践争相发言,大家就“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怎样上?如何上得扎实而有效?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各自的侧重点在哪里?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研讨活动结束前,市教科院蒋康华副院长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充分肯定了本次沙龙活动所取得的预期效果。接着,介绍了市教科院从今年开始在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学科分别举办了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沙龙活动,以期达到这样一些目标:1、深化学科教研。以小型沙龙活动的形式来实实在在地研讨学科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从而指导面上的教学。2、培训学科骨干。通过活动来搭建平台,把全市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校校长、青年骨干教师、教研员集中起来,进行研讨、交流,从而提高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学科整体研究水平。3、增进学科交流。通过沙龙活动,同行之间增加接触,增加了解,增进友谊。4、引领学科课改。通过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市级活动,引领、推动全市的新课程改革。最后,他希望全市各地、各学校也能很好地借鉴市级活动的模式,扎扎实实地搞好本地、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市教科院)

研究课教学预案、课后反思和备课介绍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预案和课后反思(一)(大丰市第三小学 陈慧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查字典或上下文初步理解生词。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说理文的特点。

4.摘录四字词语和重点句子。

教学流程

一、构建阅读话题,引起阅读期待。

1.由图导入成语。同学们看图:知道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吗?

2.揭题,板题,审题。“滴水穿石”也作“水滴石穿”讲。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什么是启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总是或隐或现地表现出文章的主题。说说你从“滴水穿石的启示”这双眼睛中,知道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读准课文生词,读通课文句子。

1.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滴

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检查生词、重点句子朗读情况。

生词:持之以恒  本草纲目   小贩    迷恋    专利权    勉励

安徽省    日雕月琢    碳粒电话筒      给予

重点词语:本课的四字词语很多,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它们的意思,然后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状如卧兔    光滑圆润    接连不断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翻山越岭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重点句:

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三、反馈自读情况,弄清每段意思。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指导读后评价: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围绕“正确、较流利”这个标准来评价。读得好我们就表扬一下,让他更有自信,哪儿读得不好了,我们提出来,让他及时改正。

教师指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第1自然段:“滴水穿石”形成的原因。

第2自然段:由“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提出观点——如果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第3自然段:用三位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从正面说明观点。

第4自然段:用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例子从反面说明观点。

第5自然段:再次强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把握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学生相互交流。

3. 教师小结,学生感知说理文的特点:这是一篇说理文。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现象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把事情做成”这个观点。接下来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用三个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和雨水不能滴穿石块这个现象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这个观点。文章最后强调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五、完成生字描红,摘录好词好句。

观察生字,说说书写注意点,完成描红。

2.摘录本文四字词语和重点句子。

课后反思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围绕这一目标,高林生老师提出:阅读教学的实施应遵循这样的几条原则:一是阅读教学应当以不断地建构话题为引导。二是阅读教学应当以层进的自读为主要原则。三是阅读教学应注意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四是阅读教学的过程要实现动手动脑的结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备课组在多次集体备课后确定了第一课时的目标:那就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清生词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作为五年级学生来说,应当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因而,对生词及句子的朗读我们主要是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来反馈和强化的。而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我们则放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这个目标上。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大家对第一课时需不需要进行精读课文的讨论比较激烈。大多数老师认为如果一篇课文都读不正确,读不熟,那么精读课文的效率不会高。所以,我们认为:第一课时的目标仍设定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上。只有目标效率达成度高了,才能高效率地精读课文。

如何达成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呢?根据张庆主编对阅读教学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这样的八字要求,我们也提出了我们第一课时的教学原则,那就是“求简、求实、求效”。求简就是要求目标简单而明确,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环节简单而清晰,教学手段简单而有度;求实就是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中的对学生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实在训练;求效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措施做到扎实有效。

通过讨论、交流,我们在统一了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目标和原则后,在教学环节上也做了相关安排:1、建构阅读话题,引起阅读期待。2、读准课文生词,读通课文句子。3、反馈自读情况,弄清每段意思。4、把握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5、完成生字描红,摘录好词好句。

回想自己所执教的教研课,应该用“真实、朴实、实效”这三个词来概括自己这节课所追求的教学境界。真实即指教研课的真实性。它完全以“家常”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使听者拥有探讨研究的效度更高些。朴实即指教学手段的简朴无华。没有过多的期待那亮点的展现,而是从课文文体出发,从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出发,实实在在地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实效即指效果的实在和有效。不管是语言文字的感悟,还是课文内容的熏陶,一律为孩子的发展服务,力求达到实效性强。

上完教研课,静静地反思,欣喜之余又略感遗憾。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以及对教学生成的处理,都能让自己满意。但如果能更多地从学情出发,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的学习空间,那这节课定会更加自然和谐。

备课介绍:求简求实求效的第一课时(大丰市第三小学备课组 姚卫祥)

如何上好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更好地为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做好铺垫、衔接,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全面提高?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的课题。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有关要求和高林生老师提出的阅读教学的实施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我们备课组在多次集体备课后确定了第一课时的目标:那就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清生词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则放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这个目标上。

根据张庆主编对阅读教学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这样的八字要求,我们也提出了我们第一课时的教学原则,那就是“求简、求实、求效”。

对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的环节安排:

建构阅读话题,引起阅读期待。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没有话题,对话就会演变成漫无边际的“侃大山”,这样的授课形式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是不适当的。关于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根据课文题目,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与期待。抓住了课题,往往会收到鸟瞰全文,找准基调,引发猜想,建构话题,形成阅读期待的奇效。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它既是课文主要内容的体现,又会激发学生思考:这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呢?从而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因而,在第一个环节中,我们设计了由图导入新课的环节,让学生知道滴水穿石是个成语,也作“水滴石穿”讲,再让学生审题,说说我们从这双眼睛中可以发现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读准课文生词,读通课文句子。

众所周知,识字是阅读的前提。一篇文章中如果还有许多字不认得,自然谈不上阅读,更谈不上理解。任何一篇课文都需要同学们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入理解、品悟的过程。因而在第一课时的第二个环节设计上,我们要求孩子们能“读准课文生词,读通课文句子。”这个要求的提出又是基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的识字能力。所以我们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在孩子们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课堂上的通读全文以检查的形式出现的。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19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版第七单元快乐读书屋七《滴水穿石的启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坚持以人为本、 经过读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经过画词、画句加深印象,经过议论明白要阐明的道理。使学生了解办事为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气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经过剖析一种自然现象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3、教育学生办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学会受一件事物的启发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创造条件)情境,导出课题

(课件出示:水滴击石的实验。)由这个实验,你想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一现象?知道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吗?

【评析: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创造条件)一种情境,很快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埋下了伏笔,刺激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

1、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且对不睬解的词语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或查找工具书来处理。

2、交流报告请示,重点读好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刚开始理解课文深刻内涵。

【评析:经过“读——画——议”的方式使学生能很快地排除学习中的障碍,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也增强了参与意识,变更了学习积极性。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三、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快速读文,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学生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哪个自然段是写实实在在的自然现象?哪个自然段是列举的实例?哪个自然段是写作者的体会和要阐明的道理?(生交流报告请示,师结束语。)

【评析:默读是理清层次的最佳方法,在交流的整个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

四、细读课文,积累内化

1、学生品读读第1~2自然段。

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滴水为什么能穿石?作者因此想到了什么?尝试把反问句改成报告句。重点研究:“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成为本日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引导学生画出表现3位名人“坚持不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先读再议,谈出本身的读后体会,并且也可以交流本身知道的部分成功人士的类似案例。重点交流:“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最后取得成功的吗?”这句话,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艰难波折,为有具备“滴水穿石”的精神最后才气取得成功。

3、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

⑴想一想本段是运用什么方法阐明“滴水穿石”的精神?(相比法。)

⑵把揭示中心的句子背诵下来。

4、老师小结。

【评析:本环节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提供给学生阐述感悟的平台,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对学生这一发展主体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具体落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

4.初步了解围绕一个中心意思,选择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品读事例,感悟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围绕一个中心意思,选择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自由畅谈)

看来同学们真是胸有大志啊。那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努力前行,如何实现理想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肯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一遍)什么叫滴水穿石?什么叫启示?(指名学生回答)

滴水怎么会穿石?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课文又是如何来写的呢?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预习:(1)出示词语,指读,齐读。

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翻山越岭自谋生计坚持不懈

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给予启示

指读(最好只叫一两个人读得又对又快就好了)齐读——(要是能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读,肯定更有味,来一起来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出示中心句“目标专一而不……理想。”齐读。(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相信学完课文,对此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三、品读课文,感受现象。

1.(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图片)师口述:在安徽广的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你有疑问吗?(引导学生提问: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赶紧读书。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特别是哪些词更值得你细细品味一下。

2.交流,出示语段。“原来……”。你特别留心了哪个词?你为什么“……”读得特别重?“……”是不是让你更有体会?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接连不断”、“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等来说说自己的感悟——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说的同时,相机理解:锲(雕刻)而不舍,日雕月琢)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3.再出示语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师小结:这仅仅是一种现象?仅仅是一大奇观?不,这更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精神。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滴水穿石的精神。齐读这一句。

4.过渡:水滴尚且如此,我们人类呢?出示句子“如果我们也能像……?”谁能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相机出示陈述句。自由读一� (反问语气更加强烈,更加强调具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什么事情都能成功。)这句话放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那么,课文列举了哪些具有水滴精神的人的例子呢?

四、学习事例,品悟精神。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列举了哪些人的例子,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2)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反复地读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或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相机朗读。

3.小结学习写法:李时珍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毕生致力于电学研究,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画技达到炉火纯青。古今中外,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吗?(有)你怎么知道?(课文用了一个省略号)读书真仔细,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那你也能说出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吗?(学生自由说,名人、身边的师长、同学都可以)

小结:古今中外,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不胜枚举,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列举,却只写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呢?(具有代表性,代表了古今中外的所有人。当我们要证明自己的某一观点的时候,不必一一列举,只需选取有代表性的人或事来证明)

4.出示总结句:“古今中外所有……?”学到这里,相信你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引导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顽石的含义)感情朗读。小结:作者选取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都是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代表,这种证明的方法就叫正面论证。他们用行动,用事实告诉我们(出示中心句“目标专一而不……”)齐读。

5.作者仅仅用了正面论证吗?他为什么又要写雨水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五、巩固深化、完成作业。

1.写一写课文中的生词和你喜欢的成语。

1.说一个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事例给家长听。

2.为自己写一句座右铭。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20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课外延伸,积累一些名人故事和成语,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4、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滴水穿石”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大奇观。

2、奇观——奇特的景象。

出示图片: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居然能把坚固的石头滴出一个洞,的确是一大奇观了。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导入:那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水滴奇在何处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第一、二两节,你能从课文中读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吗?找出关键的语句,可以作上记号。(学生自读课文)

2.你找到答案了吗?谁先来交流?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先读句子,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A:接连不断、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持之以恒)

B: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目标专一)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同学们,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送到句子中去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水滴的目标专一,读出水滴的持之以恒。(学生自己先试读)

指名读,评点: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哪!

再指名读,评点:滴水穿石,也非一日之功哪!

④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齐读这几句话。

过渡: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滴水穿石不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一起读读第二小节的最后一句话。评点:听你的朗读,能让人感觉到强烈的语气,请问你为什么这么读呢?(反问句),你这样读,想强烈地告诉我们什么?(即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样强烈的反问语气,分明是在告诉我们——(齐读:目标专一而不……)

句子中有两组反义词,你关注了吗?(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鲜明的对比,强调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巨大作用——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

让我们再齐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4)

1.导入:人生果真也是如此吗?为了证明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看老师这里有三幅画像。他们分别是谁?

明代的医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请同学们好好地注视这三位伟人的画像。

他们的成功,靠的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下第三节课文,在自己深深崇拜的伟人旁,在自己深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

2.交流1:

(1)他翻山越岭,……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扣住关键词语谈感受)

点评:李时珍不辞辛劳,不耻下问,不顾安危,坚持不懈态度和精神,使他成功了。

(2)在当时,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做医生的父亲为此再也不想让儿子干这行了,可是,李时珍从小立下的志向始终没有动摇过。他的伟大志向,在他写给父亲的一首恳请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这首诗——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正是他志向的坚定,目标的专一,打动了老父亲,从而使李时珍在这条路是一走就是数十年,52卷、16部、1892种药物、11000多条药方、1100多幅药物图的巨著——《本草纲目》诞生了。

(3)再读上述交流的那句话。

3.交流2:

(1)还有自己深深崇拜的伟人和自己深有感触的语句来交流吗?(爱迪生)

问: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孩子,靠什么逾越了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呢?

(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对电学的恋恋不舍和自己一辈子的勤奋努力

(2)小时候,妈妈要做阑尾炎手术,使爱迪生萌生了发明“晚上的太阳”的念头。就为选择合适的灯丝,爱迪生就尝试了炭条、钌、铬等1600多种材料,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边人的胡须和头发都用上了。后来,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同学们,仅一项发明,为此就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努力,那一千多项发明的背后,我们又可以看到怎样的付出呢?让我们再来齐读这部分内容。

4.交流3:

(1)齐老先生的画作你们欣赏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出示一组老先生的画)

问:你觉得这些画怎样?(逼真、炉火纯青……)同学们可真有欣赏水平。老师的欣赏和你们有点不一样,老师透过这些画似乎看到了白石老人作画的情景,那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读有关语句(现代著名……炉火纯青的境界。)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数十年——人生苦短,有几个数十年哪,分明就是一辈子呀!;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

5、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6、学生回答后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⑴自己练读、理解、体会。

⑵指名读,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顽石”的意思。“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7、这里,作者举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课文又举了一个什么事例呢?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这个事例能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吗?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读完了这几个事例,你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什么的启示?

2、谈得真好。

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我们时刻铭记这一启示。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出示)绳锯、精卫、聚沙、愚公

五、领悟写法,扩展延伸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举例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

3、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

2、使学生懂得: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想实现美好理想,必须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教学设备:课件、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从课题看,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启示)

指名读课题。

2、过渡语:既然这篇课文重在启示,那么,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直线画出说明启示的句子。

学生自主读书、思考。

二、检查读书效果。

1、指名读生词。(投影示生词)

2、本文还有很多很好的四字词语,看谁找得多。

读一读。(投影示四字词语)

3、交流你画出的说明启示的句子。(小黑板示)

读一读。

过渡语:

实现美好的目标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太极洞,去观赏这一大奇观,感受一下水滴的力量吧!

二、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在这段文字中,“太极洞内一大奇观”到底指什么呢?(石块状如玉兔,中间小孔光滑圆润。)

3、这个小洞是本来就有的吗?(不是。)是人� )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有关句子:“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一大奇观。”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使我们能感受到你已经读懂这段文字了。

学生读时强调“接连不断”、“总是”、“同一个地方”。(点击词语)

4、教师引读:

几百年过去了,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同一个地方。

几千年过去了,

几万年过去了,

师: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几十万年、几百万年)

再读:

几十万年过去了,

几百万年过去了,

师: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

文中还有那些四字词语也是这个意思,一起读一读。(投影示)

4、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5、课文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感受。(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穿石块。)板书:水滴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过渡:“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6、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一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投影示)

(1)换个说法,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

(2)比较这两个句子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语气加强、坚定有力)

(3)作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事实根据吗?(有)

自读第三自然段,说作者例举了几个事例来说明: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一样,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交流:

(1)三个例子(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2)读读、想想、说说:你从这些名人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他们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4)你还知道哪些人具有这种精神?

(5)拓展:名著心血知多少(课件示)

3、总结:读“你看,古今中外……吗?”

(1)换个说法,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

(2)再比较这两个句子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语气加强、坚定有力)

(3)理解带引号的词语背后隐藏着的意思。

四、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1、滴水穿石是一种精神。

2、读说明启示的句子。(小黑板)

3、读有关名言、警句。(课件示中外名言警句。)

五、指导写字。

过渡: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读书是这样,写字也是这样。就让我们一起来写好今天的每一个生字吧!

指导写:恋、权、勉

1、描红。

2、临写。

3、交流。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水 滴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李时珍 学 医 20多年

爱迪生 电 学 毕 生

齐白石 书 画 不教一日闲过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2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4、学习作者叙议结合、有理有据、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2、学习作者叙议结合、有理有据、前后照应的写。

教学准备:

学习知识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富兰克林、谈迁及诺贝尔的故事,从他们身上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的成功并非是偶然,而是要付出毕生的心血,方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相信,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已有所感悟,这节课老师想再送你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想要吗?它就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滴水穿石的启示(板书)

同学们,在此之前,你听说过“滴水穿石”这个故事或词语吗?

(学生畅谈)

当你读完这个题目,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学生谈,随机板书)

滴水 穿 石 启示

二、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想得到这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它就在课文中,只要努力,闯过四关,你就会拥有的。请各小组按下列要求读书,完成学习知识卡。

第一关:字词积累。

自由读,划出文中的生字词,记下有积累价值的或易错的字词或多音字等,并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第二关:感情朗读。

小组内轮读,读通句子,读熟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情。

第三关:理解释疑。

默读,在文中圈点勾画写,标记出与“滴水穿石“相关的语句,并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到全班解决。

第四关:感悟人生。

浏览读,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2、各小组合作学习。

三、汇报交流

1、字词。(小组代表发言)

重点强调文中成语。(出示小黑板)

2、文章内容。

(1)“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2)滴水穿石需要的条件: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3)“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什么意思?

过渡,你相信吗?请举例说明(举例说明法)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李时珍 翻山越岭 《本草纲目》

爱迪生 孜孜以求 发明大王

齐白石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雨 水 不能滴穿

(4)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5)学生自行举例,老师举例(“滴水”化“顽石”)

(6)所以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齐读最后一段)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五、作业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回去以后你打算完成什么作业呢?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23

教学目标:

1、能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课文各部分内容。

2、在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感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内涵。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分类搜集成语:

(1)形容注意力集中、专心的成语:(2)形容技艺水平高的成语:

(3)形容勤奋刻苦的成语:(4)形容持之以恒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品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

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映滴水穿石的图片,引导:

1、这是太极洞里的什么景点?看到图片上的石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所描述的情景就是滴水穿石的现象。

2、听到什么声音?听到这样的滴水的声音,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课文用这些词语讲述了滴水穿石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3、看到这样的现象,听着这样的滴水声,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并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作者在想到这些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

二、品读事例

1、过渡: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接下来他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2、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的事例?映示李时珍的事例。

3、映示自读练习题

(1)、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努力的结果是:。

(2)、�

5、讨论交流

(1)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随机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语“不懈努力”:哪个词最能体现“不懈努力”?他二十几年一直干什么?

(2)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结果是什么?

(3)�

(4)指名练读:

师生评议,通过读后评议指导读好“翻山越岭”等词语,先读好词语再读好句子。

同时提醒学生读好其他要重读的词语

如果学生朗读不能很好地处理轻重,则教师范读,范读后,提问:你们听出来老师特别强调了哪些词语?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词吗?

随机介绍《本草纲目》,指导读好“本草纲目”和“巨著”。

(5)自由练读

(6)齐读

6、过渡:从李时珍的事例中,我们感受到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爱迪生和齐白石又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呢?映示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请大家用刚才学习李时珍事例的方法来学习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

(1)映示自读要求:

轻声朗读两个事例,找出�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映示爱迪生的事例。

指名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说强调了哪些词语,为什么强调这些词语?

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朗读的个性特点给予充分地肯定。

随机抓住学生提到的词语中的关键词语品读。

抓住迷恋、孜孜不倦想象并描述爱迪生做电学实验研究时的情景。

由“自谋生计”引出故事,感受爱迪生的非凡成果,适时指导朗读。点拨:爱迪生在挫折面前仍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随机指导学生读好并列词语的节奏。

(4)自由练读,齐读。

(5)映示齐白石的事例。

引导:读了齐白石的事例后,齐白石的哪一点或者事例中的哪一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你把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引导朗读学生交流这句话为什么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句话中哪几个词应该要读好。

随机引导学生理解、品味关键词语:坚持不懈等,练读一句话,欣赏齐白石炉火纯青的艺术作品。

点拨:齐白石在成就面前是仍能继续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6)指名朗读完整事例。

(7)齐读

7、引出省略号:能说明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的事例还有吗?从哪看出来的?课后查找事例,组织一个故事交流会,比一比谁的故事讲的好。

8、如果要是用一两句简短的话,对课文所介绍的三个事例进行一个概括,应该怎样说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映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段话。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有个性地朗读这段话。

点拨:你为什么要强调这几个词语。理解“顽石”和“滴穿”

点拨:古今中外这四个字分别对应的文中事例是哪一个。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遇到的顽石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

9、打开课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现在我们知道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要是不这样去做,那又会怎样呢?课文用“雨水”作了一个对比。

2、映示第四自然段

雨水是怎么做的呢?课文说得非常具体,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把它说得简单一些吗?

四、品读启示

1、小结:课文三四自然段分别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说明了“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这个观点。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滴水穿石的启示。

2、那么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映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你能发现吗?这两对反义词是用什么词连起来的?

4、像这样一种说法,把一对反义词用“而不”连起来,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勤奋而不懒惰,骄傲而不谦虚:为什么要把他们连在一起说?对比是为了突出其中的一个,这里是为了突出什么?还有一种办法能证明这句话确实是为了突出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映示两句话读,先读没有对比的句子,再读有对比的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有没有什么变化。

5、指名练读,齐读。

6、讨论:作者还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把这个启示讲得非常清楚,这是个什么关联词?

7、读了这个启示,你想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上“只要……就……”来说一说你的想法?(6和7机动处理)

五、布置作业

讨论:上完了这节课,课后你想干什么?

作业超市:

1、查找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的事例,举办故事会。

2、选择一个人,把《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内容较为具体地复述给他听。先想一想:讲给谁听?为什么要讲给他听?

3、仔细观察你身边的某种自然现象,再弄清它的形成过程,然后想想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模仿课文的结构,把你的发现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目标专一

14滴水穿石的启示

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