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青松》背景资料(优秀9篇)正文

《《青松》背景资料(优秀9篇)》

时间: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青松》背景资料(优秀9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松》教案设计 篇1

《青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青松》一诗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青松坚强高洁的品格。

《青松》一课教学的时候,学生读诗后提出的问题和预想的相差无几。一是“挺且直”不理解,二是“松高洁”不明白。教学前做了充分估计,也设想了引导的办法。我在教学时,注重了让学生角色的进入。

当学生提出“挺且直”不理解时,我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结合插图,做了最大努力,有的说出了雪虽然大,但是松树能挺住,有的说出了松树站得很直。我知道孩子们意会了,但不能言传。我告诉学生“且”是而且的意思,然后问谁能做个挺且直的动作,结果,多数孩子都站了起来。他们挺着胸,抬着头,一幅雄纠纠的样子。我让学生说说此时的感觉,学生说,雪太大了,落在我头上,压在我的胳膊上,但是我能挺得住。那你们就读一读,老师听一听,是这样吗?本来“大雪”读得虚一些效果才会有,可是孩子们不管这些,喊破了嗓子在读大雪,我也没“指正”,我知道这时候讲朗读技艺是多余的,孩子们已经是小松树了。

“松高洁”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引导学生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树叶子的变化,学生说出叶子是鲜亮鲜亮的,曾看过一位老师设计的让雪和松树对话的环节。还是让孩子们做松树吧!“大雪就是想压折你们,可是你们却坚强地与他较量,你们会说些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就是丰富:“雪,你来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阳晒化就会变成水,让我喝了,我会更漂亮、更坚强!”

“你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啦!”孩子们再一次成为小松树了。

叶圣陶老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青松》教学反思

《青松》一课教学的时候,学生读诗后提出的问题和预想的相差无几。一是“挺且直”不理解,二是“松高洁”不明白。教学前做了充分估计,也设想了引导的办法。于是,我先出示了一组青松的图片,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在你的印象中,青松是怎样的?

在理解第一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雪的厚重,我结合学生学过的“庄”来和“压”比较记忆,并让学生做一做“压”的动作,体会使劲用力的感觉,并结合动画演示告诉他们:正是由于你们一使劲,把“庄”上的一点给“压”到下面来了,这样,运用熟字区别记忆,既帮助学生牢记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一举两得。当学生提出“挺且直”不理解时,我出示了一组视频,通过欣赏狂风暴雪中的青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松树的坚强不屈。然后采用“读演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进入青松的角色,配合风雪的声音进行朗诵、表演,在读和演中体悟青松的“挺且直”。

在充分理解了第一句诗的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怎样的呢?学生都能说出:它还是碧绿的,站得直直的。我抓住学生的回答接着问:诗中哪个词告诉我们松树还像原来一样碧绿、高大、苍翠?这样自然过渡到了第二个难点“松高洁”的突破。“松高洁”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我引导学生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树叶子的变化,学生说出叶子是鲜亮鲜亮的,“鲜亮”这个词我也没想到,看来,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曾看过一位老师设计的让雪和松树对话的环节。还是让孩子们做松树吧!“大雪就是想压折你们,可是你们却坚强地与他较量,你们会说些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就是丰富:“雪,你来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阳晒化就会变成水,让我喝了,我会更漂亮、更坚强!”多么精彩的发言!

“你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啦!”孩子们再一次成为小松树了。

叶圣陶老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对诗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词析句,往往对诗的意境领会不深。但是变换了角色,你就是诗人,你就处在诗中情境,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会被激活,他们幼稚天真的话语,往往自然地把诗的意思吻合了

最后,在学生已经对青松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了深切的感受后,我又适时补充了写作背景,学生就不难理解陈毅写这首诗的用意了。

《青松》教学反思

《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

一、突破难点,理解词语

“大雪压青松”这一句中的“压”字,很好地体现了青松坚强不屈的品格,为了让学生好好体会,我在其身上花了一番功夫。如:从这个“压”字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这个‘压’字告诉我们雪下得很大很大。”“就像一块大石头一样重重地压在青松身上,压得青松都快断了。”学“青松挺且直”时,抓住“挺”字让学生体会:这么生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它不但不弯腰,还“挺且直”,你能想像青松与大雪对抗的样子吗?学生想了想说:“青松肯定是用足了力气,拼命挺直身体,顶着大雪,不让大雪把它压倒。”我又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青松吗?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我喜欢,因为青松不怕大雪压着,他很勇敢。”“因为青松不怕寒冷,它很坚强。”“我喜欢青松是因为它不怕困难,不向大雪低头。”在学习“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一句时,我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说说:大雪过后,其他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青松又有什么变化?学生说:“大雪过后,有的树枝被大雪压得低低的,有的还被压断了,有的花草树木被雪一冻,叶子都枯了,还有的都冻死了。而青松等到雪化了以后,叶子更绿了,身体也挺得更直了。”此时,我再接着问:“学到这里,你知道青松有怎样高尚纯洁的品格吗?”学生就不难归结出青松“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的高洁品质来了。

二、朗读诗歌,体悟韵味

在引导学生朗读诗句时,不仅要求学生朗读得正确、响亮、流利,还要读出诗歌的味道来。这就得教会学生朗读诗歌时要注意节奏和停顿,才能把诗歌的韵味表现出来。课上,我先让学生自由练读,揣摩节奏,再指名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你们都听出来了吗?”教师边画停顿标记。接着“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停顿的地方和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学生从比较中掌握整首诗的节奏和停顿,从而体会到整首诗的韵味和感觉。接着,再让学生练一练,读一读,自然是水到渠成。

青松 篇2

【教学要求】

德: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教学方法】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一、揭示课题

1. 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关于陈毅爷爷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说说。指名学生讲陈毅小故事。今天学的古诗是

2、板书课题:18青松 读题,说说你对青松的理解。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是呀,陈毅爷爷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读准音,读准诗的停顿。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时”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小朋友,请你们再去读读课文,告诉老师你读懂了那些?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 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自豪的感情)

3. 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 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  不畏严寒  情  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大雪|压青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并且认真书写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教学过程:

1.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只要把意思说明白就好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4、指名背诵古诗。

1.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   粗--且   特--待   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根据学生观察后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学习陈毅爷爷写的另外两首诗。

出示:  红梅                秋菊

隆冬到来时,          秋菊能傲霜,

百花迹已绝。          风霜重重恶。

红梅不屈服,          本性能耐寒,

树树立风雪。          风霜其奈何?

先自由读,然后指名读,齐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1、继续认真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

1、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  )   且--(  )   青--(  )  公--(  ) 衣—(    )

2、扩词。

高(    )(    )(     )     青(    )(     )(     )

3、选字填空。

青  清   等   带    代    化    话

(    )松    (    )候    融(    )  电(    )

(     )水     (     )领    变(     )   (     )替

1. 三、抄写词语。

大雪   青松  高洁    待到

《青松》说课材料 篇3

教材分析:这首诗选自陈毅的《冬夜杂咏》,全诗描写了大雪重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          象,赞扬了坚强高洁的品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时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质。教学重点:朗读、写字。教学难点:理解词句子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用具:青松图,录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学生            教师  时间一、初读句子,读准字音。1、生录音读。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3、个别认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放录音。 2、指导读出节奏。 二、再读诗句,理解诗意。1、逐句读读,看看图想想诗意。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   1、出示图片。 2、指导学生理解不懂得词句。如:抓住:“挺且直”来体会青松不怕压力、无比坚强的品质。后两句着重理解“高洁”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雪后阳光荣榜                                                                   普照、冰雪消融后,青松洁净苍翠的美好形象。  三、朗读、背诵。1、蝗录音朗读。2、自由练习朗读。3、个别朗读。4、小组比赛读。  5、练习背诵课文。  1、指导朗读,注意朗读时语速不宜过快。前两句要读得有力,表现青松的坚强气概。后两句语速可稍缓,读出赞美和自豪的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书写生字。          2、独立完成练习。教学重点:书写生字。教学难点:独立完成作业。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学生              教师  时间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2、背诵古诗。1、出示词语。 5’二、书写生字。1、自由识记生字。2、交流识记方法。  3、观察胜字在田字析中的位置。4、练习描红、临写。5、练习用生字组词。 1、重点指导识记以下生字:挺:注意生字的笔顺。待:注意是双人旁。2、师范写。3、师巡视指导。指出不足之处。   15’三、作业设计。1、抄写古诗。2、加偏旁组字组词。青(  )(         )寺(  )(         )衣(  )(         )3、写出你知道的和青松一样不畏严寒的植物。            18、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板书设计: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15’

青松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感受轻松的不畏严寒,纯洁高尚。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感受青松的高洁。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看过青松吗?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青松的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3、板书课题:18青松

4、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见教参及后附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时”是翘舌音。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说说你看到的是一株怎样的青松?诗中怎样写得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2、引导理解诗句。

(1)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的意思(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3)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4)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5)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6)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7)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青松的样子,与雪前青松比较,引导学生感受青松雪压不垮、苍翠挺拔、坚强不屈。

(8)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韵文。

2、指导书写。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 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粗--且特--待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 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 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 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 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且--青--公--

3 扩词。

高青

关于陈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很重要,对于学生理解青松有帮助。

对诗的理解先重视学生的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的理解才更能使文本与学生走近。

学习生字要重视创造性的方法。

教后反思

《青松》教学思路

昨天读了寒雨的《登鹳雀楼》的教学过程,很受启发。我想通过上一首古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我想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

一、初读古诗。

分组练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朗读情况,可以派代表朗读,也可以小组一起读,由小组自己决定朗读形式。朗读之后可以师生一起点评,指出其中难读的字或纠正其中读错的字。

二、理解诗意。

小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组内讨论。我想送给他们一些妙计:“看看图,想想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联系你理解的句子,想想你不解的字词。”这些锦囊妙计我想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送给他们。(打印在纸条上,藏在一个小钱袋里。)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我想孩子们对第一句的理解能结合图用自己的话来说,对于第二句的理解中,对“高洁”的理解一定有困难,我想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看雪化后的青松,说说雪化后的青松是怎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到雪化后的青松更洁净苍翠。

三、有感情朗读、背诵

小组练习,通过点评让学生读出青松的“挺”“直”“高洁”。读的形式多样化(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在生动的朗读练习中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四、指导书写。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着重对“挺”字的书写指导。

五、小练笔。

观察校园里的松树,写写外形,再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写自己的想法。

青松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学习生字:挺

课时重难点:读文,明理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呢?

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歌,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青松

初读课文:

介绍是陈毅写的。指名读课题正音:“青”是后鼻音

齐读课题

谈谈松树再你脑海中的印象。那陈毅爷爷笔下的青松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吧!

师配乐朗诵,生认真听

评价:你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

告之方法:老师课前不仅反复朗读这首诗,还弄懂了生字词的含义,明白了诗的意思,所以才读的这么好。想像老师这样读吗?

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细读课文: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压、    挺且直     待     化

指名读,齐读

回忆:以前在理解生字词的含义时都曾用过哪些方法呢?

(做动作、看图理解、联系生活实际、问长辈、查字典等)

那在这些词中你明白了哪个的意思呢?介绍的时候别忘了告诉我们方法哟!

生自由汇报:

压:做动作

挺且直:看图

待:等待   (查字典)

化:融化     (联系生活实际)

师小结,鼓励以后经常使用这种学习方法

指名读整首诗    评价,指出诗的正确节奏。

同桌互查

男小朋友读一二行

谁能联系课文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呢?

指名说(大雪重重地压在青松的身上,但青松却挺得很直很直)

说得真好!看(课件),大雪重重地压在青松的身上,但青松仍然挺拔、直立)

请站起来,现在你们就是那笔直的青松,我就是那压在青松身上的大雪,现在,(做动作)我重重地压在你们的身上,你们怕了吗?

你们想对我说什么?(生自由说)

多么勇敢 、坚强的青松呀!指导朗读好这一句。

齐读

女小朋友读三四行:

读完这一句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提出:高洁

问得好!这儿确实很难理解,就让我们借助图的帮助来理解吧!

看(课件):阳光普照,冰雪融化,雪化之后的青松是什么样的呢?

(更绿了,挺得更直了,更有精神了)

小结:是呀,虽然大雪重压,但青松毫不畏惧;虽然天寒地冻,但青松仍然傲然挺立。雪化之后,青松郁郁葱葱,苍翠挺拔,它们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纯洁呀!(板书:高尚纯洁)这里的高洁就是指:高尚纯洁

现在你明白这句诗的含义了吗?谁来说说看

(要想知道松树的高尚纯洁,要等到雪化之后)

说得真好!原来这是在赞美青松不怕寒冷的高贵品质呢!(板书:不怕寒冷)

让我们怀着对青松的敬佩、赞美之情来读读这句吧!齐读最后一句。

10、(出示整首诗):小朋友,这首诗没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样子,赞美了青松不怕寒冷、勇敢坚强、高尚纯洁的品质。(板书:勇敢、坚强)

现在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小结:小朋友,陈毅爷爷在写这首诗时,中国正处于非常困难时期。但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勇敢面对,顽强拼搏,终于渡过了困难时期。其实赞美青松就是在赞美那些不怕困难、勇敢面对的中国人民。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像青松那样遇到困难要勇敢、坚强,去打败它,记住了吗?

青松不畏严寒,勇敢坚强。同样翠竹和梅花也有这样的品质,它们在岁寒中同生,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

交流收集的有关诗句。

一起学习、阅读《红梅》。

学习生字

出示“挺”

认读

分析字形,练习组词

指导书写

生完成课堂练写,注意读写姿势。

青松 篇6

内容摘要:针对课文《青松》,说教材、学情、教法教学设想和学法辅导从“初读知大意”“识写解字义”“细读悟诗情”“品读明言志”这四个层次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青松   教学设想   学法辅导

一、说教材、学情、教法

《青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其中的一首诗歌。这首诗选自陈毅元帅的《冬夜杂咏》,诗中写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全诗描写了大雪重压下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青松坚强高洁的品质。课标指出:低年段的阅读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诵读中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青松》这首诗语言生动,画面鲜明,字少句短,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这首诗年代久远,青松所蕴含的精神是二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学会正确美观在田字格中书写“压”“挺”两个生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压”“挺且直”“高洁”的含义,体会青松的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体悟诗情。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打算用一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二、教学设想和学法辅导

我将通过“初读知大意”“识写解字义”“细读悟诗情”“品读明言志”这四个层次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1.初读知大意。一开课,出示一副“青松”图引入课题,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中的青松,随机板书课题(板书:青松),使图像与文字结合。再让学生说说对青松的了解,引起阅读期待。随后,老师范读《青松》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让学生结合书中插图了解诗歌描写的是在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形象。初读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同伴互助等方式通读课文。接着,检查生字的读音,落实到每个孩子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2.识写解字义。本课的字词,我把它分为三类。一类是生疏的词,如:“且”“待到”。二类是有深刻含义的词,如:“压”“高洁”。像“压”字,所描写的不仅仅是青松所受雪的重压,也代表中国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所承受的压力。第三类是比较难写的字,如:“挺”“压”。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读书与识字交叉进行的方式,以识字来促进读书,以读书来保证识字任务的完成。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质疑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不解的字词,提出疑难问题。对于“压”的理解,先让学生说说“压”的意思,然后出示“大雪压青松”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压”的意思;接着,让全体学生演一演,通过做动作体会青松所承受的压力(边读诗句,边做动作)最后,回归文本,诵读“大雪压青松”这句诗。随机教写“压”。(老师范写)对于“挺且直”的理解,以个别表演的形式让孩子感悟青松的“挺”和“直”。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理解“挺”“直”的意思。让学生用换词法来理解“且”的含义。引导认清“挺”的字形,观察结构,学习写字。(范写“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仿写、互评,扎扎实实进行写字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体验,从而保证识字写字任务的完成。在识字写字环节的设计上,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自我学习。

3.细读悟诗情。这首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字面上理解不难,但青松所蕴含的坚强品质是学生不易体会的。另外,对于南方的孩子而言,没有冰天雪地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创设了一个北风呼啸、漫天飞雪的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充分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雪好大,好厚呀”“这么大的北风,好冷呀”,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大雪把青松压弯了,但青松仍然直直的挺立”……老师随机小结“虽然大雪层层覆盖,但青松依然挺立着,它多么坚强啊”。此环节的设置运用动情的语言和声像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自由想象之下自然能流露出感人的话语。从而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当学生有了个体思考和感悟之后,再读诗歌的前两句,感受青松的坚强就水到渠成。诗后两句抒情,重点理解“高洁”的含义。(边说边板书“高洁”),对于“高洁”的理解,我先出示一个红彤彤的太阳,设问:“太阳出来了,冰雪融化了,这时的青松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展开想象,自由描述。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在自己的想象中得到锤炼。随后,老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雪化后的青松图,让苍翠欲滴的青松直观的图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生动的表象,从而进一步感知青松的“高洁”之处,在读中收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悟出诗情。这样的设计,有学生自主体悟的空间,也有教师智慧的引领,学生是学习的发现者,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

4.品读明言志。这首诗是通过写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颂在困难勉强不屈服的中国人民。虽然学生要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很难,但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在孩子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的走向未知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所以在设计时,我首先设问:假如我们把青松比成一个人,那它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坚强的人,不怕困难的人、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综合学生的理解,我此时再引入课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再次体验这首诗是借青松来比喻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从而达到与作者共鸣,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总之,本课力求让听说读写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课堂萦绕浓浓的语文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体验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我的板书力图简约、美观、实用。板书重点词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青松》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用具:投影仪、挂图、生字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背《登鹳雀楼》。

2、今天我们要学习陈毅爷爷写的一首诗:《青松》。

3、板书课题:17 青松

简介陈毅。

二、初读指导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出示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只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揭示生字:压    挺    且    化    待

(2)学生逐句读读诗句,对照插图想想诗意,然后交流读懂了什么,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

(3)指名读诗。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谁能讲讲它的意思?(指名讲)谁还能联系课文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讲讲诗句的意思。

2、指名读三、四行诗句。

(1)"高洁"是高尚、纯洁的意思,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2)讨论:这是不是仅仅指青松来说的?

(3)小结:通过写青松来赞颂跟青松一样的人,要经的起恶劣环境的锻炼和考验。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4、熟读全诗,想想诗意,自己试讲。

5、试背、指名背。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化、压、挺、且、待

2、教师指导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

2、观察松树,写一段话。可先写外形,再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

3、读陈毅的故事,读有关青松的作品。

青松 篇8

小资料

《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

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插图中有一小株顽强生长在峭壁石缝中的横生松,厚雪戏谑,毫不畏惧。宁折不弯的气势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

时代背景:《青松》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60年冬天吟成的。当时,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很快渡过了难关。陈毅元帅通过写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颂了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

三、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上旬在抚州赶上南昌起义部队,任第十一军第25师第73团团指导员。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任师党代表。同年4月与朱德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参与领导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新四军代军长,继续领导华中军民进行反“扫荡”、反“清乡”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等创造性地执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在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中,指挥部队连续取得宿北、鲁南等战役的重大胜利。当蒋介石集中主力对山东实行重点进攻时,又指挥孟良崮战役,一反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常用战法,出敌不意地歼灭全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主力整编第74师。1948年11月开始,参与组织指挥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和东南广大地区。

1949年5月起兼任上海市市长。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陈毅元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生前发表过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1977年出版有《陈毅诗词选集》。

陈毅写的三首诗里的另外两首:

红梅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秋 菊

秋菊能耐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恶,风霜其奈何?

《青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感受轻松的不畏严寒,纯洁高尚。

教学准备教学

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设计意图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感受青松的高洁。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看过青松吗?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青松的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3、板书课题:18青松

4、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见教参及后附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时”是翘舌音。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说说你看到的是一株怎样的青松?诗中怎样写得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2、引导理解诗句。

(1)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的意思(压:重压。挺:直立而高耸。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3)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4)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5)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6)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7)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青松的样子,与雪前青松比较,引导学生感受青松雪压不垮、苍翠挺拔、坚强不屈。

(8)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韵文。

2、指导书写。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粗--且特--待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且--()青--()公--()

3扩词。

高()()()青()()()

关于陈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很重要,对于学生理解青松有帮助。

对诗的理解先重视学生的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的理解才更能使文本与学生走近。

学习生字要重视创造性的方法。

教后反思

《青松》教学思路

昨天读了寒雨的《登鹳雀楼》的教学过程,很受启发。我想通过上一首古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我想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

一、初读古诗。

分组练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朗读情况,可以派代表朗读,也可以小组一起读,由小组自己决定朗读形式。朗读之后可以师生一起点评,指出其中难读的字或纠正其中读错的字。

二、理解诗意。

小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组内讨论。我想送给他们一些妙计:“看看图,想想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联系你理解的句子,想想你不解的字词。”这些锦囊妙计我想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送给他们。(打印在纸条上,藏在一个小钱袋里。)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我想孩子们对第一句的理解能结合图用自己的话来说,对于第二句的理解中,对“高洁”的理解一定有困难,我想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看雪化后的青松,说说雪化后的青松是怎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到雪化后的青松更洁净苍翠。

三、有感情朗读、背诵

小组练习,通过点评让学生读出青松的“挺”“直”“高洁”。读的形式多样化(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在生动的朗读练习中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四、指导书写。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着重对“挺”字的书写指导。

五、小练笔。

观察校园里的松树,写写外形,再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写自己的想法。